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课岗融合”背景下的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项目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近些年,学前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随着而来的是社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必修课,关乎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当前课程的学习中存在着课程结构重理论、轻实操,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挂钩不够紧密的问题,基于课岗融合的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项目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实践研究将有助于完善项目课程模式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对接,实现岗位能力要求与课程内容的精准对接。
关键词:课岗融合;项目课程;教学改革;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文件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近10年,我国学前教育实现了快速增长,学前教育正在从过去数量、规模的高速度发展,走向关注内涵的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痛点和难点,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是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基于课岗融合的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项目课程设计
(一)基于专业定位,筛选就业岗位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幼儿园、早期教育、托幼机构采集行业调研数据,对本校高职教育性质及层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学校办学特色进行综合考虑。在汇总学前教育专业面向的岗位基础上,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岗位分布频率确定拟面向岗位,通过幼教从业人才供需情况、各类岗位未来5年需求走向,筛选出学前教育专业所适用的就业岗位、发展岗位、迁移岗位。本研究中从学前教育专业对口就业的幼儿教育行业中分解并界定其对口职业为幼儿教育行业,定位该行业中对应的工作岗位主要为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各类儿童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等,进而确定岗位工作任务。
(二)基于岗位能力,实现课岗融合
“课岗融合”来自于职教热词“课岗证赛”,后者主要指职业教育与岗位要求之间的相互融合,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考取所需职业资格证书,参加专业技能大赛,掌握未来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专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中的“课岗融合”主要指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与将来从事的主要幼儿教育方向的岗位(群)对接,同时对标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资格标准,构建课程、岗位、职业标准对应的课程体系,实现幼儿教育从业人才培养和职业、岗位、任务需求对接,专业建设与幼儿教育服务行业发展融合。
(三)基于课岗融合,设计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指以工作(项目)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工作(项目)任务为目的的课程模式。本研究中的“项目课程”指的是本研究中计划从学前教育专业对口就业的幼儿教育行业中分解并界定其对口职业为幼儿教育行业,以项目为单位将工作任务所涵盖的知识与技能组织教学内容进行组织,通过“做中学”完成保教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技能的掌握。
通过匹配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岗位群,重点分析工作能力、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在本门课程所需要着重发展的工作能力基础上倒推工作领域,每一个工作领域下设置若干个工作任务,创设任务仿真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加强学生对工作场景和工作任务的综合感知。本研究基于幼教从业人员中需要掌握的多项岗位专业能力,结合现有教材,可将本门课程划分成学前儿童生理保健、科学喂养、疾病预防、意外事故处理等四大工作领域。
二、基于课岗融合的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项目课程的实施要点
(一)加强专业实训室建设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全面、科学地掌握必备的幼儿保育知识和保育技能。基于课程实施的需要,学校需要积极开展相关实训室的建设,保证实训室的功能设置、设施配备、使用管理等科学合理,符合幼儿照护人才的培养需求,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
(二)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基于课岗融合的高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项目课程设计契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理念,可以有效促进学校和行业之间全方位、精准的、有深度的合作模式。学校须打造课岗证融通人才培养体系,教师积极打造第二课堂体系,锻炼学生婴幼儿照护技能,提升学生保教实践技能;同时,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证书考试,促进“双证人才”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幼儿照护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人口总量平稳增长 人口素质显著提升——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R]:2019-8-23.
[2]陈洁.2020年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建设报告[R]: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2021.
本文系广州市高校专项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卓越学前人才实验班(2022ZXRCPR024)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卢琪,女,汉族,未定级,职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陈嘉钰,女,汉族,未定级,职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