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陈亿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3年31期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眉山 620000

摘要: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强化我党执政地位等诸多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当中,有必要清晰地剖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地位以及作用,对新时期的思政教育体系予以有效优化和完善,为我国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地位;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具有长期性的特征,在我党的指引以及领导之下,我国人民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同时在实践当中持续予以发展与优化,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作用不容小觑,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保障,通过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地位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立在中国发展实况的基础上,其基于马克思主义内涵与主旨,创建出与国情相适应的发展路线以及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相关论述,内容主要涵盖着:促使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体系、改革开放创新实践等的融合,在持续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内容的丰富程度。这一系列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成果,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群众路线。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途径。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导向依然是“人民至上”,同时要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不断拓展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使得国民在理论、制度以及文化等多个方面建立起强大的自信,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基于我国国情对社会进行建设与发展时,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基石。在新时期,需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层面上的引导作用予以夯实,持续提升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大众化以及时代化水平。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正确路线,切实提高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二是,要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得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事业能够具备优质的外界社会环境与氛围。四是,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促使人们形成向上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和完善我国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工作表现出系统性与复杂性的典型特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把握思政教育体系的抓手作用,站在理论、制度、方法等多个角度上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为构建中国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供坚实保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党和国家也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发展和完善途径,尤其是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优化与完善政治协商制度等,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提供有效助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作用

(一)在理论教育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引,是革命、改革等多项事业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过程当中,我党关注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发展实况的有效结合,构建出具有中国化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体系。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结合国内建设与发展实况,经过持续探索与汇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形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宣传,能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重要思想的有效传播,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体系当中的必要一环,其促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事业的伟大意义和光明前景。在这些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宣传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使其对党和国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更加深入、全面和具体的认识,能够对党和国家发展道路产生更加明确、清晰和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加坚定地拥护党和国家所做出的各项决策部署,自觉地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

(二)在文化建设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精神动力

对于国家以及民族而言,文化承载着民族的核心精神与意志,在文化建设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使文化建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要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真正融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去,就必须要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们进行精神指导,能够强化人民群众在文化、制度等多方面的自信,为文化建设工作的持续优化奠定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可以促使人们建立起积极的人生目标,激发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人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能够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时代发展所需的新鲜血液和强大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动力。因此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动力源泉。总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需要持续创新文化体系,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中要不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理念,使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了,才能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三)在教育实践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过程当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是对社会主义接班人进行有效培育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内容以及形式等发生了新的变化,新一代大学生逐渐成为国家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中流砥柱,其自身的思政素养水平会对社会发展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在进行思政实践教育工作时,需要积极落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信念、心理健康等教育内容,促使其保持身心健康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通过各种渠道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渗透,并逐渐占据了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阵地。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宣传和引导,及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不良思潮和言论,并对其进行妥善处理。此外,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传统课堂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内容的讲授。通过持续有效地传播思想政治内容,可以从根本上强化大学生群体的政治领悟能力,提高其思政素养水平,发展为合格的新时代接班人。

(四)在社会建设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先进理论内容提供指引以及指导,另一方面需要群众发挥出参与价值。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建设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同时引入到不同类型的工作当中。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全过程当中,因此,思政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觑。所以,有必要持续强化思政教育工作力度,促使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形成正确的认知,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指导作用。在社会建设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舆论支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

(五)在社会管理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中国社会现实和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思考后形成的,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在进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工作时,促使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等体系协调有序发展是新时期的挑战以及重要任务。经济方面,要想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对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运用,这也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引导。政治方面,要想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就必须加强对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化建设的领导。文化方面,要想实现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必须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社会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我国实况融合的重要外在媒介,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顺利实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充分剖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当中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关键作用以及价值,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同时引导群众形成向上的人生发展目标以及理想,坚定发展信心,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孙琳琼.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研究[J].科学决策,2020(10):105-106.

[2]贺敬尧.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思考[J].学术品读,2020(5):13.

[3]唐阿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教育管理,2021(12):86-87.

[4]黄馨月,沈倩,吴海晶.巴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初探[J].明日风尚,2019(1):7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