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培养学生爱校思想的有效方法
——“家”文化建设理念浅析
摘要:“家”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是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学校里真正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爱校如家”的思想意识。本文从通过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担当起“家”的责任,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氛围,通过参与社团活动让学生领会到“家”的乐趣,通过自主设计集体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家”的主人四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爱校思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学生 爱校思想 “家”文化
今天的校园中,独生子女已占学生的绝大多数,养尊处优,娇生惯养造就的自私、孤僻、不合群的性格特征在当今校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生沟通意识差,合作能力差,集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极为缺乏。所以,爱校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可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的思想呢?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在不断地思考,不停地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家”字在笔者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我们时常教导学生“爱校如家”,所以,笔者便尝试一种全新的学校文化建设理念——“家”文化建设。“家”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是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学校里真正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的“爱校如家”的思想意识。其建设理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担当起“家”的责任
大凡一所学校,校园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板报、橱窗、墙体标语、名人挂画……乍一看,这些设计精美、色彩斑斓的“杰作”,总会让人感受到文化氛围浓郁。但是,对于每天出入于校园中的学生来说,早已熟视无睹,因为这些教条化的“作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一时新奇感过后,他们便漠不关心,似乎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教育效果。那么,何不尝试着将这些阵地交给学生,让他们亲自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墙壁上让他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绘制自己理想的蓝图,橱窗内装上他们自己拍摄的有同学参与的活动照片,板报上记录下他们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这种文化建设的理念,不光是为了装扮校园,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因为这画是学生画的,这灯箱里的照片是学生自己拍摄的,所以,每一个学生没有理由不去爱护它,没有理由不去保护它,这就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爱校如家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自觉地肩负起建设校园的重任。
二、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氛围
课堂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主阵地,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早已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于是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改革便油然而生。纵观一些较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总的特点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中突出了学生的活动。那么,我们何不放开手脚,将课堂完全教给学生,教师由一位主导者转化为一个组织者、激励者,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互助合作,讨论解决,展示成果,让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补充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认真观察了、认真思考了、认真总结了、认真表述了、认真聆听了、认真评价了,也明白了、也学会了。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感受了过程,既学到了方法又养成了习惯,既训练了能力又培养了情感。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再按照老师预设的轨道走。只有这样,一方面才能真正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才能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才能大胆地道一声:“我的阵地我做主”,体会到“家”的氛围。
三、通过参与社团活动让学生领会到“家”的乐趣
社团活动源于兴趣小组,而又比兴趣小组更规模化,更正规化。社团活动要求有一定水平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对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给予专业化的指导。学校可以根据当地地域特点和地域文化,按照学生的需求设立各类社团,如国画社团、书法社团、合唱社团、舞蹈社团、音乐社团、田径社团、乒乓球社团、篮球社团、足球社团、儿童画社团、手工制作社团、小记者摄影社团、装饰画社团、花艺社团、校报社团、科技社团……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特长参加相应的社团,学校给社团予以全力支持,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施。通过社团活动,不仅学生的素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也提升了。有这么多的社团,说明就有这么多的人才,而且,每个社团里都会有一些相当拔尖的人才,这些成就相当了不起。也许从某个层面来说,这比考高成绩更重要,更有意义。就算学生长大后考不上大学,他也不会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呆子”。更重要的是,社团活动,增加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真正地领会到“家”的乐趣。
四、通过自主设计集体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家”的主人
学校举行一些大型集体活动,教师们总忙得团团转,讨论活动程序,布置活动场地,主持活动议程……总是不放心学生,怕被学生弄砸。一次活动下来,教师累,学生疲。其实,大可不必追求活动的完美,不妨换一种思维:这次活动学生有多大进步,给学生多少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将活动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设计活动,主持活动,教师做他们的助手,当他们需要时给他们指导或帮助。最大限度地给他们展示的平台,给他们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也许,这样的活动不完美,但它更有实际意义,更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更能让学生品尝到当家做主的滋味,成为“家”的主人。
综上所述,“家”文化建设理念,把校园交给了学生,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把活动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学校的主人,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学生能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很好的锻炼。既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又担当起了家的责任,既训练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集体凝聚力。如果我们能将学校建设成“家”,学生就能爱校如家。
责任编辑:西 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