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初探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自小学三年级起开设。它是在原有的小学劳动课和中学劳动技术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高效而充满活力地设计和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上课伊始,采用合适的导入
合适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上来,也可以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好奇心和一探究竟的欲望,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情感素质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上课伊始,我们首先要选取合适的导入方法。当然,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故事导入、讨论导入、音乐导入、示范导入或者谈话导入等。不论是哪一种导入的方法,只要是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都可以称之为合适的好的导入方法。因为导入只能占用课堂刚开始的几分钟的时间,不能因此改变了教学的主体,所以,我们在设计导入的时候,一般都是采取短小精悍、极其独特或者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这样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有更强烈的效果。
二、告诉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于学习的目标,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和其他的科目是一样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因此,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前,要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目标的设立,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采用准确精炼而又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学的目标。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所处年龄段不同,告知学生学习目标的方式也不同。一般来说,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把学习目标书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记忆;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强一点,因此可以采取口头宣誓的方式表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告知学生教学目标,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还可以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注意力。
三、让学生对教材进行初步的了解
无论是什么样的知识,什么类型的人来学习,无一例外地都要对学习内容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同样如此。学生初步了解教学内容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也可以由教师出示问答题,让学生在思考中阅读。一般来说,初步了解的内容主要包括本节课要学习什么知识或者技能,学习这些知识或技能需要做哪些课前的准备工作,学习这些内容有怎样的价值等等。学生在初步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他们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四、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给予讲解和示范
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的完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生经过自学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就要对知识给予详细而精准的讲解和示范,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讲解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一般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精准简练,既要保证所讲解的内容是科学的,又要保证让学生听得懂并且理解透彻。在示范时,教师一定要按照科学的顺序安排示范动作,并且尽量干净利落、清楚明白,不仅要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看见教师的操作,还要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认真仔细地看清每一个动作步骤。而关于讲解和示范的关系方面,二者之中的任何一个在前面都可以,二者同时进行也可以,只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就可以。
五、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之后,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仅仅通过听和看,学生很难完全掌握这一知识或者技能,还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的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完全掌握劳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于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般的步骤学生可以独自完成,当遇到自己有疑问或者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相应的帮助,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不能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姿态,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地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给予指正。如果学生对教学的内容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就可以下放自己的权利,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独树一帜的作品,还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从而促进多方面素质的提升。
六、课后重视讲评和总结
学生操作完成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一定的讲评。比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讲评,讲出作品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值得提倡和保持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让学生对劳动的成果有正确的认识,有益于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认识的提升,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讲评之后,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主要是让学生说明自己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样的收获,既要有知识层面的,也要有思想层面的。通过教师讲评和学生总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促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且还受到了思想品德的教育,为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学劳动与技能课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起自己的多种感官进行参与,需要教师以促进学生多种素质的综合提高为基础,采用多教学手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的理念完全融入课堂教学中,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让学生能够健康而又全面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