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工程资料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当前高职建筑工程资料员培养面临诸多问题,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探索现代学徒制建筑工程资料员人才培养模式,做好“预备期”和“学徒期”教学,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建筑工程资料员;人才培养
一、高职建筑工程资料员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默会知识难以习得
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对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领域的默会知识如工作经验、操作技巧等很少涉及。在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由于班级人数、双师素质、实训基地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虽进行了基于建筑工程资料工作过程的综合实训教学,仍然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默会知识更是难以习得。
(二)顶岗实践能力缺乏
现在学生经常反映的顶岗实习难,这主要是因为学生顶岗实习能力缺乏,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接触实际工程,偏重理论学习,实践技能训练不多。另外企业也不愿意接受没有实践能力的实习生,因此在顶岗实习时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岗位,或者找到岗位后由于不能适应企业而被淘汰,最后顶岗实习这一环节就会流于形式。
(三)企业“师傅”作用发挥受限
在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聘任的企业“师傅”,虽然都拥有良好的实践经验,但是却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教育培训,不能将自己所会的知识和经验有条理的传授给学生,因此这些宝贵的企业资源往往得不到有效利用。
二、高职建筑工程资料员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教学设计
高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收集、编制建筑工程资料的能力。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悉资料管理的基本流程,掌握施工现场资料管理的编写、收集和整理能力,缩短就业磨合周期,初步具备建筑工程资料员所具有的职业能力。
基于以上培养目标,通过调研建筑施工的全过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归纳、确定建筑工程资料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再由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构建遵循施工过程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体系。充分利用“2+1”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探索校内外“递进式”现代学徒制资料员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内学徒预备期
实施阶段为大一大二,大一以校内专职教师授课为主,主要讲授建筑资料员所需的基础平台课程,建立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框架,重点培养识读绘制建筑施工图能力;企业师傅作为辅助,组织学生到工程项目认识实习,由企业师傅结合实际工程讲述施工主要流程,校内导师主讲相关设计构造与施工技术。
大二阶段进行工学交替的学习方法,企业师傅与学校导师协同完成理实一体化的建筑资料管理课程及其先导课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BIM技术应用等,并在每个课程中穿插综合实务技能项目实训,每隔一段时间企业师傅到学校课堂或校内实训基地指导1天以上,及时向学生介绍当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或新材料。在此期间,学生还可结合资料员岗位考试内容,进行相应的理论培训。
(二)企业学徒期
在经过二年的基础培养和单一综合实务技能强化后,学生在大三阶段通过个人职业意向和企业双向选择,确定资料员实习岗位,教学指导以企业师傅为主,明确师傅的工作要求,每位企业师傅指导的学生不超过5名;校内老师阶段性实施指导和管理,根据实际工程进展、岗位技能培养需求进行答疑解惑。
学徒期实训,要求学生紧密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情况,边干边学,认真向师傅请教,达到资料员相应的培养目标:了解资料员技术岗位的职责,会进行工程资料管理;参与施工生产管理,能够及时收集、分类、核查、传阅、整理工程文件资料;掌握资料管理软件的操作方法。完成由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成为企业需要的资料员人才。
三、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建筑工程资料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析
(一)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建筑工程资料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须相应管理保障机制
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建筑工程资料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落实,需要兼顾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利益,制定出既可操作又规范的管理制度,统一校企合作的协议签订、过程执行、效果评估等管理规定。更希望能够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制定相关保障制度,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来。
(二)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建筑工程资料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须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高职建筑工程资料员培养,在一开始就须由学校和企业、教师与师傅针对企业所需的“高等性”和“职业性”人才制定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确定相应的教学重点及合作模式,有递进的让学生从“预备学徒”、“学徒”到“员工”的转化。
在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的制定上,在注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要兼顾职业态度和职业修养。这样对学生资料员技能的培养以及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都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学徒期”就明确了就业对口性和就业目标性,毕业后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了企业适应强、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为缓解企业“技工荒”、“招工难”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三)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建筑工程资料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须学校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校企合作的高职建筑工程资料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专业设备、工程实例、企业师傅等资源来弥补学校先进、专业设备不足,实训师资缺乏等矛盾。
校内教师也可以通过深入了解企业、指导学生实习、参与实际工程,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企业师傅通过带“学徒”,加深对教学工作的理解,有利于自身知识的汇总和梳理,积累教学传授与工程管理经验。
这都有利于学校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
[2]邢菊.施工资料管理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职业.2014.1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浙江省高等学校访问工程师项目编号170及浙江省教育厅2015年度高校国内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编号118“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工程资料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娜(1982~),女,浙江义乌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建筑节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