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弘扬冼夫人精神、促进民族文化认同

黄雅琪
  
速读·上旬
2022年1期
海南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摘  要:冼夫人是我国古代梁、陈、隋朝岭南百越女首领,是恢复海南岛回归中央统治的功勋人物,是维护中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有功英雄。冼夫人信俗文化是流行于粤西、琼东北、桂东南一带的民间信仰,群众基础深厚,影响极大。弘扬冼夫人文化,实际上就是传承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的精神,实现民族和解和国家统一的中华民族认同。在当今世界格局多变、分裂主义蠢蠢欲动的背景下,弘扬冼夫人精神,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维护和平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冼夫人;民俗;民族和解;文化认同;现实意义

一、冼夫人文化

南梁时期冼夫人主动请缨,渡琼州海峡,平海南骚乱,恢复中央治辖,实现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功绩卓著,为万民敬仰,也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在广东西南部、海南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冼夫人信俗文化十分流行,成为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现象。其中海南“军坡节”从唐代流传至今一千多年,作为民俗信仰2014年已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发【2014】59号)。海南大部分地区用军坡节的形式奉祀冼夫人,用“装军”等再现冼夫人点兵出征盛况,巡境安民,俗称“闹军坡”。民间自发组织,民间集资费用,成为海南文化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线,这种地域文化现象,吸引了许多学者研究的目光。以至于海南有专家学者和政协委员建议将军坡节文化习俗活动打造成海南人民的欢乐季,建议作为海南民俗文化旅游的重头戏来打造。

海南民众亲切地称呼冼夫人为“婆祖”供奉,据《海南冼庙大观》普查记载,海南省14个市县确认供奉冼夫人的庙宇有434座之多(另据海口市冼夫人文化学会2011-2016年普查内部报告,寻访到奉祀冼夫人神像的全岛有462座),全省汉、黎、苗族都有供奉,涉及3000多个村庄,三分之二的原住民,可见冼夫人信俗文化范围之广、影响之大。

冼夫人是我国公元6世纪岭南百越杰出女首领,她历经梁、陈、隋三朝。叱咤风云几十年,一生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岭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据《隋书·谯国夫人》记载,冼夫人是高凉人,世为南越首领,自幼聪明多谋。在父母家就会行军用兵,威服诸越,劝人为善,深受乡邻信任。嫁给高凉郡太守冯宝为妻,辅佐丈夫,安抚百越,三次协助朝廷平定叛乱,稳定南疆,维护统一。

海南远离中原、孤悬海外,虽然春秋战国时期便纳入华夏版图,并在西汉王朝就置珠崖郡、儋耳郡统治海南,将其纳入中央政府管辖。但因为中原战乱和管理不足,海南长期处于游离自治状态,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时断时续。到南梁时期,冼夫人请缨出征,跨过琼州海峡,平定骚乱,据史书记载“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儋耳黎族有千多个部落归顺朝廷),遂请命于朝设置崖州,恢复中央管辖,鼓励农耕,发展生产,安定南疆。冼夫人率领军队打击分裂割据势力,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奋斗终生。她恩威并举、以德服人,感化归顺推动民族和解融合,营造了两广和海南的安定局面,用先进文化改造这片历史以来被称为“蛮荒”之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善了当时的人民生活状况,得到民众爱戴,为后人敬仰。可以说冼太夫人的一生始终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地方割据和分裂活动,她历经梁、陈、隋三朝,为国家的统一和岭南的安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建立的历史功绩在世界上的女性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十九世纪中上世纪初,伴随粤琼群众闯南洋,冼夫人信俗也传播到了东南亚,并向海外传递。能文能武、亲切包容、英勇刚毅的巾帼英雄形象,冼夫人在海内外都是独特的文化载体。冼夫人文化和信俗活动,也成为海外乡亲寄托乡情、联系乡谊的重要手段。正因如此,冼夫人文化代代相传,这是历经千年沉淀下来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是海南开展传统文化研究和开展文化民俗旅游的重要抓手。

二、冼夫人文化核心精髓

冼夫人文化精神,在于其一生爱国爱民,“唯用一好心”。冼夫人文化的核心价值,我认为就在于民族和解融合。冼夫人出征琼州,兵强马壮,完全可以依靠武力来征讨乱党打压骚动解决问题,却更多用感召手段,归附者千余硐,让黎民百姓免于战火涂炭,让战乱者诚心归附,实现了民族和解融合,保持了民族长期团结友好。

我们探讨冼夫人文化,挖掘冼夫人精神,大致可以归纳出这样几个方面:

1.坚决维护中央政权稳定,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精神;

冼夫人生活在梁朝至隋朝的动荡年代,作为治理南越的地方实力派,完全可以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但是冼夫人坚持以百姓利益、国家利益为重,维护国家统一,三次平叛,请命于朝设置崖州,恢复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的统领。

2.维护民族团结、力促社会稳定的和谐精神;

冼夫人在带兵打击分裂叛乱势力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召感化,恩威并重,实现民族融合,共同发展,多民族和谐进步,各民族互相学习,团结共处,保障了岭南人民免于战乱,不断推动社会发展。

3.以民为本、爱护百姓的仁爱精神;

劝人向善,爱护民众;传播先进技术,致力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妥善处理矛盾、化解恩怨,开导各民族群众团结互助、和谐相处;开启民智,抑强扶弱。通过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发展经济,让好斗争胜的民众休养生息,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安宁的日子。

4.传播法制思想,兴办教育,推动文明发展

当时的海南孤悬海外,文化落后,莽勇好斗。冼夫人治理下的海南,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新品种,同时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倡导忠君爱国思想,兴办学堂,创建书斋,教化民众,督促大小首领和峒主归化朝廷,立盟结好,约事本宗,遵守朝廷法规,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三、弘扬冼夫人文化的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

冼夫人这种致力民族和解融合的文化理念,在今天维护和平统一大业中依然具备深远的现实意义。

中国疆域辽阔,从大海到内陆,从岛屿到高山,形态各异,气象万千。中国也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生活习惯各不相同,甚至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都表现出语言、习俗的差异来。中国公民除了无神论者和传统的道教信徒外,世界三大宗教在国内都有信众,各教派信众大多也能够平等友好相处。

我国政府多年来坚守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民族聚集区实行民族自治,保障少数民族权益。我国政府明确宗教信仰自由,在“三自”原则下各教派开展宗教传教活动,各级政府不干涉合法的宗教活动。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有力推动了我国民族事业、宗教活动健康稳定发展。

当今世界,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到处制造混乱,民族矛盾、族群撕裂成为社会动荡的火药库,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此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某些敌对势力也不断渗透我国境内,和国内一小撮邪恶力量狼狈为奸,煽动藏独、疆独骚乱。在台湾,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断去中国化,割裂文化纽带,妄图走向分裂。在香港,以修例风波为引子的骚乱,被境外势力利用,演变成暴徒闹剧,阴谋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风云中,我们必须保持定力,进一步改革开放,努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顺利完成两个一百年伟大使命。

因此,弘扬冼夫人精神,传播冼夫人文化,就是将冼夫人一生追求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活动,深入到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成为每个中国人自觉的行动。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疆独”、“藏独”、“台独”势力在境外宗教极端势力、敌对分裂势力等的支持下蠢蠢欲动,不断鼓动闹事骚动制造矛盾,挑动族群对立,妄图分裂国家,损害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阻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破坏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延缓中国发展,达到不可告人的罪恶目的。我们在高度警惕、坚决斗争的同时,也应当借助传统文化精髓,提高群众的认识,自觉抵制外来侵扰,团结一心,共圆中国梦。

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我们传承冼夫人文化,宣传冼夫人文化,应当紧紧围绕冼夫人爱国爱民、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实质,突出宣传冼夫人文化的民族和解融合核心理念,让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共识,成为中华儿女的自觉行动。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华侨所居之处,冼夫人文化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成为文化纽带,进而影响所在地民族关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冼夫人文化传承能够加强世界华人文化认同,强化民族和解融合思维,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基于上述认识,我建议要大力弘扬冼夫人文化,大张旗鼓宣传冼夫人文化,以民族和解融合为核心,以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为方向,在两广和海南传统冼夫人信俗活动基础上,通过打造冼夫人文化品牌,开展海内外华人文化交流互动,形成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主流氛围,促进祖国统一,推动社会进步。

作者简介

黄雅琪(1986.10—),女,黎族,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硕士,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指导。

参考文献

[1]李金云.海南冼庙大观[M].海口:南方出版社,2015.

[2]唐·魏徵.隋书·烈女传·谯国夫人(卷八十).

[3]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宁济庙内部宣传印刷品.宁济庙与冼夫人.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