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析《哦,香雪》的人物形象和诗意环境

逯云飞
  
装备维修技术
2022年7期
大同市天镇县职业技术学校 山西大同 038200

摘要: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描写以香雪为代表的山里姑娘们在火车进站的一分钟的活动,展现了山村姑娘纯朴自爱的美好品质和对山外现代文明的美好憧憬。小说通过诗意的笔触把景物美和人物美完美地融合,创造了一个空灵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台儿沟  山里姑娘   香雪   诗意环境

《哦,香雪》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课文描写了山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子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回一只渴望已久的自动铅笔盒。作品里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有着美好的乡土亲情。

一、向往山外文明的姑娘们

小说以深藏在山坳里的小山村台儿沟展开故事叙述。火车进站的一分钟,打破了山村固有的宁静、沉默,给封闭沉寂的大山带来了山外陌生、新鲜的清风,小说以此为背景塑造了一群活力四射的农村少女形象。“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驶而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她们每次都像过节一样梳洗打扮去迎接每晚七点钟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的火车,她们对山外的世界充满好奇与向往,指点着乘客携带的新鲜物品,七嘴八舌地问着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信任地用土特产与旅客们交换东西。当火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她们一起感受着火车离开后的寂静和惆怅。“明天,火车还要经过,她们还会有一个美妙的一分钟。”是啊,这五彩缤纷的一分钟,是多么生机盎然啊,它在改变着台儿沟姑娘们的生活。小说描绘了这些山里姑娘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她们是大山孕育的少女,有着大山一样醇厚的品格,她们是青春的,活泼可爱、纯朴善良,热切向往着新生活。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当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山川大地的时候,台儿沟这个掩藏在大山深处、偏僻闭塞的小山村,也迎来了朝气蓬勃的春天。最先感受到改革春风的是这群纯真质朴的山里姑娘们。

这群十七八岁的姑娘们,从小就在一起玩耍、做事,相互信任,互帮互助,如同亲姐妹一样。她们和旅客做买卖时,长方形柳条篮子里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等土产品,这些是她们辛勤劳动的果实。香雪用四十个鸡蛋和矿冶学院的女大学生交换铅笔盒时,女学生诚心诚意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香雪想“台儿沟再穷,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香雪的心理反映了台儿沟的姐妹们,穷的有志气有骨气。凤娇的性格直爽、率真、胆大,她对“北京话”心生朦胧的情感,“她愿意对他好”,一厢情愿的好,和“北京话”做买卖时,凤娇磨磨蹭蹭,等到车快开时才把整篮鸡蛋塞给他,“她愿意这种交往和一般的做买卖有所区别”,“她觉得,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和他的交往”。凤娇的情感是纯朴、厚道。当香雪被火车载走后,她的姐妹们非常焦急,在黑夜里,她们沿着铁轨步行着寻找香雪,香雪看见铁轨上蠕动的黑点,是凤娇和台儿沟的姐妹们。多么难能可贵深厚的乡情啊!

二、香雪

香雪是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她和姐妹们一样受到台儿沟淳朴民风的浸润,有着大山的质朴善良,然而她更是一个诗意的存在。在香雪的身上,体现出未被世俗污染的清纯之美、健康向上之美,她的内在之美是透过外在之美散发出来的。她文静、腼腆,有着一双“洁如水晶的眼睛”、“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美的纯洁无邪。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内心有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更有对改变台儿沟现状的渴望。她与众姐妹不同,她在火车到站的一分钟里,看到了棕色人造革书包、自动开关的铅笔盒,她“抓空儿”打听外面的事情,问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的人。读书上学使得香雪变得有自尊、有教养,她渴求进取、坚毅执着。在小说里,自动铅笔盒代表着先进、文明和知识,在追求铅笔盒的过程中,香雪真实、立体、丰富的形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香雪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在公社中学接触到了山村以外更多的人和事情,同学们嘲讽和讥笑她的父亲制作的木质铅笔盒,她意识到了台儿沟的落后,内心受到了剧烈的震荡,她渴望拥有一个自动铅笔盒,渴望能够和同学们立足于同一个起跑线上,渴望受到尊重。她悄悄地用一篮子鸡蛋换取了自动铅笔盒。铅笔盒承载着现代文明对于香雪思想上形成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剧烈冲击下,香雪展现了一个真实而矛盾的自我。这个追求铅笔盒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十七岁的姑娘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奋不顾身、勇敢追求的过程,她战胜了黑夜,穿越了迷途,找到了方向和自我,看到了光亮和希望,感受到了温暖和幸福。在得到了铅笔盒的一刻,也获得了对台儿沟,对现代文明,对心中理想的深刻认知,香雪更加坚定了内心的路。在秋夜,从西山口返回台儿沟的山路上,香雪心中憧憬着必将会是“这样的”台儿沟。

三、诗意的环境

小说清新、秀丽富于诗意。满月下,山路的夜景,真实而质朴,透着生活纯朴的诗意。生于斯长于斯的香雪浸润着大山的厚爱,浸润着醇厚的乡情。夜色在她的眼中是如此美的宁静。夜色是清朗的:“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一丛丛荆棘、怪石”“漫山遍野的树”;她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一树树秋风吹干的核桃叶“豁啷啷”地歌唱,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的嘶鸣声,“群山的回音”……;月夜下的溪流是那样清澈,如果说山是静态的,夜是静谧的,那么在静中有欢快的动,那湾清亮亮的小溪水在月色下多么欢快、美好,“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景物的描写恰合着人物心理情绪的节奏,香雪的心理思想和月夜山景融为一体,景被赋予了生命和灵性,仿佛都有了温度和感情,它们和香雪微妙的心理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充满生机的空灵的艺术世界。正如文坛前辈孙犁称赞的:“《哦,香雪》从头到尾都是诗,这是一首纯净的诗,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张宏. 永远的香雪——《哦,香雪》人物形象分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12):41-42

[2]沙莎. 论铁凝《哦,香雪》的听觉叙事[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