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层中队如何在新时期强军背景下搞好农副业生产

曹石 张利荣
  
装备维修技术
2022年9期
武警士官学校基层后勤管理系给养勤务教研室 310007

摘要:在基层部队开展农副业生产是一种久经考验的历史传承;是对自力更生、勤俭节约这一光荣传统的拓展和发扬;更是体现部队作风、保障部队生活的主要手段;其对基层全面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来,农副业生产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局限,需要探求一些针对、有效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基层建设;农副业生产;策略研究

为搞好基层官兵伙食,保证饮食安全、卫生、优质,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基层中队农副业生产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特别是经过前些年“菜蓝子”工程建设,基层中队农副业生产在“软”、“硬”件建设上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得到了新的发展。

不过近年来,随着我军发展要求的变化,“备战打仗”,一切训练从实战出发,加之部分基层中队位于城市中,发展基层农副业生产的硬件条件受到限制,一些基层中队逐渐弱化了农副业生产,但对于基层中队整体而言,农副业生产科目仍不可或缺。

一、基层发展农副业生产的意义

基层积极开展农副业生产是我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军优良传统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部队从事农副业生产,其意义更为深远和重大,是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

(一)发展农副业生产是培养部队艰苦奋斗作风的内在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主席在视察新疆部队时指出的下大力解决基层农副业生产指示精神,中央军委和武警党委首长对抓好部队农副业生产一直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把农副业生产作为部队全面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来抓,为改善官兵生活、提高战斗力服务好。基层在重点抓好战备训练工作的前提下,要继续推动部队农副业生产的发展。部队通过发展农副业生产,在劳动中不断增强官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观念,有利于保持劳动人民本色,使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二)发展农副业生产是提高自补能力,改善官兵生活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部队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是相比较物价而言,目前部队的生活费标准与部队担负的繁重任务相比仍然偏低。在这种情况下,部队要继续发扬南泥湾精神,重点搞好副食品生产基地和中队业余生产,坚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依靠科技、强化管理的原则,搞好农副业生产,改善官兵生活,对落实强军目标的保障要求显得十分重要。部队业余生产成果,是官兵辛勤劳动换来的,要坚决克服不讲经济效益,养“模特猪”、种“参观菜”的现象,不搞形式主义,落实“产到、补到、吃到”的要求,把官兵的劳动成果体现在收益上的同时,更要体现在官兵餐桌上。

(三)发展农副业生产是防止“餐桌污染”的有效手段。

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的农副产品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部队应该加强军队农副业生产管理,确保生产“绿色产品”,防止战士“餐桌污染”。各级必须强化绿色产品意识,充分认识“餐桌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禁止在种植、养殖上使用有害农药、化肥、激素、添加剂等,禁止用被污染的水浇灌菜地、喂养畜禽,禁止在畜禽饲料中滥用抗生素等药物。这就要求基层单位在大力发展农副业生产的同时,多生产无公害蔬菜,大力改善官兵的饮食结构,减少有害肉菜进入官兵餐桌,让官兵吃上“放心肉”、“放心菜”。

二、当前基层农副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副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思想层面,也是根本的核心问题。二是硬件方面,这是生产规模问题。三是人员问题,事关能力水平的问题;四是技术层面,这是生产质量的问题;五是收益问题,直接关系效益分配和生产热情的问题。

(一)部分基层中队主官在思想观念上对搞不搞,如何搞好基层农副业生产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一部分中队的主官对基层业余生产重视力度还不够,没有当作一项主要工作来抓,认为现在要求一切训练为打仗,农副业生产“菜油味”太重,“枪油味”太淡,不符合上级训练要求,因此可以省略。一部分中队则把业余生产当成可有可无,认为随随便便种种菜,腌几个鸭蛋,交给司务长操作就行了,对中队业余生产缺乏具体的思路,没有计划性、延续性,属粗放式、被动式管理。二是一些中队虽然在继续开展农副业生产,但主官对基层发展业余生产的目的和内涵把握不清。有的主官虽然重视,但猪养大了不杀,菜长高了不摘,留着地里给领导看,没有端到桌上让官兵吃,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发展基层中队业余生产对提高官兵生活水平和锻炼官兵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

(二)部分基层中队业余生产人员专业技术弱,敬业精神差。主要表现:一是从中队司务长到炊管人员,对养猪种菜知识掌握不多,钻研的人也不多,缺少真正的小行家、小里手。二是部分生产人员认为从事业余生产没有出息,低人一等,养猪种菜又脏又累,没有多大前途,不安心工作。三是随着兵役制的改革,兵员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独生子女数量逐渐增多,这些人在家很少从事田间或体力劳动,对养猪种菜有的是一窍不通。

(三)部分中队重投入、轻产出,技术含量低,脱离了因地制宜、科学种养、注重实效的路子。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中队业余生产成本高。如基础设施动不动要上档次,喂猪全凭买饲料,不搞经济核算,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二是个别中队不注重实效,种一些华而不实的品种,既得不到实惠,也无形中造成了浪费。三是养猪、种菜存在“苦乐不均”现象。如有的中队出栏时间过于集中,都出栏中队吃不掉,不出栏喂着又赔钱。反季节蔬菜栽培开展的不太好,夏季两季蔬菜过剩,而春、冬季匮乏。

(四)生产收益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收益成为“万能费”,用于支付公杂、招待等费用,不能将生产收益按60%用于补助伙食,40%用于再生产。二是在实物折价方面不作市场调查,致使部分实物定价偏高,达不到按低于市场价、批发价10%---15%的价格入账要求,甚至有的单位少收多记或不收也记。三是在农副业生产统计方面,部分基层中队对自产农副产品不能及时折价记账,弄虚作假,增大产量或成本,形成伙食费向生产费倒流的现象。

上述问题虽然是发生在个别基层中队,但如果不引起足够重视,会制约基层中队业余生产的发展,问题存在的原因,不是因为“硬件”的不足,而是在“软件”上存在缺陷。解决这些问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要加强教育,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加强指导。通过教育要让官兵认识到中队养猪种菜除了为弥补伙食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艰苦奋斗、自己动手的优良革命传统,一曲“南泥湾”的颂歌唱了几代人,也培养了几代人,成为我军光荣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农副业生产,不仅仅是开荒种地、养猪种菜,重要的是通过生产劳动磨练官兵的意志,保持吃苦耐劳的作风。同时官兵还能吃上放心肉、放心菜。基层中队业余生产怎么搞、搞什么,总队、支队都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各基层中队要因地制宜,摒弃一概求全或华而不实的作风,走上规模适度、科学种养、注重实效的道路。

二要建立健全各项生产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要加强对生产设施、机械设备、公用物资和农副产品的管理,要登记造册,计价入账,责任到人。常言道:“三分建,七分管”,生产效益上不去,与管理工作滞后有直接关系。从目前来讲相应的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关键是抓好制度的落实。产到是前提,补到是关键,吃到是目的。产到要靠精细管理来实现,如什么时候育苗、什么时候移栽、栽多少,都要算计好、规划到,要防止和克服不计投放,片面追求自给的现象。现在个别基层单位农副业搞得不错,但中队的伙食并不是很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补到位,中队要在“育、种、收、用”四个环节把好关,认真填写各类登记,确保生产收益按规定比例分配。

三要加强对生产人员的选配、培训、使用和管理。要确实把那些思想好、作风正、技术精、热爱后勤工作的优秀人员选到生产岗位。同时,在总队、支队培训的基础上,中队也要注意对他们的培养和培训,提高生产人员的业务水平。此外,对贡献大、有发展前途的种养骨干,司务长要向中队主官积极推荐,尽力保留,尽量使农副业生产骨干队伍相对稳定,为业余生产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四要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当前各基层中队农副业生产科技含量和实用技术普及率低是影响效益增长的关键。这个问题如不解决,将永远摆脱不了粗放型的生产模式,跳不出低产低效的圈子。效益是发展农副业生产的核心问题。而提高效益的根本出路就在于科技兴农。支队在这一方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依靠各单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与当地蔬菜基地和农业科技站联系,以及时掌握农副业技术革新动态,从而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产项目。

三、提高基层农副业生产效益的几点措施

(一)建立集约化种植的生产模式。

在以中队为主体的生产结构的基础上,搞好统筹规划,确定种植计划,在确定连队蔬菜品种时,要考虑以下三点:一是考虑蔬菜生产周期和产菜时部队的人数、遂行任务、训练强度等因素;二是考虑蔬菜的生长特点、环境温度、栽培方式;三是考虑季节衔接,吃什么种什么,紧扣“菜盘子”。生产能力强的中队,可安排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做到各尽所能,量力而行。在确定中队规模时,要注意解决生产不足和相对过剩的问题,做到“多品种种植”与“单品种多批次种植”结合。多品种种植是从春季开始,一次性种植多个品种,解决自产菜品种单一的问题;单品种多批次种植是将一个品种的蔬菜,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种植。整体形成三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在种、三分之一在长、三分之一在收”。同时,抓好“五个结合”,即生长期短与生长期长的品种结合,叶菜类与瓜果类结合,一般品种与特殊品种结合,食用菜与调味菜结合,食用与贮存、腌制结合。利用轮作、倒茬等方法,使有限的土地得以充分利用。

(二)采用多渠道引进新品种。

搞好农副业生产的积极性和生命力在于效益,而提高效益的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走科技兴农的路子。要大力引进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向科学技术要效益,彻底摒弃粗耕浅作、广种薄收、养无良种、投无目的、产无核算的生产方式,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新种子,老百姓办起了蔬菜基地,都在用科技、学科技,我们可以走出去、请进来,多看、多学、多问,不要顾闭自封,盲目蛮干。在种植上,要积极引进“名优新特”品种(如韩国白萝卜、美国西芹等),普及日光温室、小拱棚、地膜覆盖、露地菜“四位一体”种植模式,实行间作与套种相结合,搞好植保防病,同时,要坚持“春抓早、夏抓精、秋抓淡、冬抓棚”,搞好蔬菜接茬,做到自产蔬菜旺季不烂、淡季不淡、长年不断、四季有鲜。在养殖上,要注重把好选种、饲料配方、饲养管理、畜禽防疫等四个关口,做到“两个预防结合”,即平时预防与特殊预防结合、整体预防与个别预防结合,杜绝猪瘟、鸡瘟的发生,努力在提高“四率”(成活率、出栏率、产肉率、产蛋率)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养殖效益。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一是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承包责任制。年初,把生产任务分解到班排、个人,逐级签订生产责任书,按不同生产品种,制订每个阶段、每个品种分项成本计划,明确收入、支出项目及数额,作为年底核算效益的依据。对超额完成任务的班排、个人实施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要给予批评,并把达标与“双争”活动相挂钩,以增强生产责任意识。二是加强成本核算管理。中队可自行建立农副业生产成果帐,并坚持随产、随收、随记,日清月结,季度对帐,将成本费用指标纵向分配到班、排,横向分配到每亩、每个品种,做到产前预算、产中计算、产后核算,确保产品效益的准确性。三是建立定期讲评分析制度。中队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根据计划、不同季节、中队人员思想、训练内容等等对后勤生产情况,尤其是种植、养殖方面进行分析讲评,从而促进人员的生产积极性,以提高后勤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应东.武警基层农副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商》2014,(21):256-257

2.泰岚.南泥湾精神代代传[N].解放军报.2001

3.陈军,陈俊. 浅析部队农副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20):2

4.童军.驻城市部队“菜篮子”工程建设探讨[J].《军事经济研究》1997,(06):69-71

作者简介:曹 石,男,土家族,1988年11月生,中共党员,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农学硕士,现为武警士官学校基层后勤管理系给养勤务教研室教员,已在《作物学报》、《作物杂志》、《学习导刊》、《科学导报》、《当代名校》、《百科知识》等刊物发表科研论文多篇。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