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与实施对策研究

代玉金
  
装备维修技术
2022年14期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 河南 登封 452470

摘 要: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要加强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引导作用,对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推进作用,为高职院校师生树立因劳动而实现远大理想和生活理想的价值典范。本文强调要充分发挥其价值导向和教育功能以适应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高职院校需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通过对劳动知识的学习和劳动实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校园内加强劳动文化宣传等,以发挥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价值观;人才培养;全面发展

劳动是人活动的本质,是人类的重要社会实践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成果,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走上社会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高职院校担负起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的重任。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的劳动教育,能够较好地适用于职业教育的学生,因为职业教育更加需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即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和养成劳动素养(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高职学校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高职院校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劳动教育具体实施开展,特别是分析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供了根本依据。

1.劳动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1.1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求需有更高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劳动教育有利于使学生规避不良社会风气、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进行“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措施,推动大学生职业能力可持续性的全面发展,坚持全过程育人,培养高职学生的劳动素养。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场合也多次强调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以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劳动教育融入高职学生专业教育和课程体系是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是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推动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劳动教育政策文件,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坚定地恢复和确立劳动教育的独立学科地位和课程地位,科学设置实施劳动教育的指导方案与措施,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和保障。高职院校为青年大学生提供良好生活、学习与成长环境,有助于他们端正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增强对劳动的认同、尊重与热爱,激发其内心的真、善、美。

1.3构建“五育一体”的有效路径

恩格斯指出: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人类的文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劳动,劳动产生价值,创造财富。"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是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劳动教育实践形成正确的劳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又是树德的关键内容;通过劳动实践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有效的促进智慧的发展;劳动能够锻炼肢体的灵敏度,肌肉的力量,以及本体感受力,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劳动本身需要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劳动教育能够提升人的意志水平,增强心理素质。很多时候生活中的美是需要劳动过程中发现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可以培育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杜绝高职大学生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避免劳动价值的功利性和物质性,因此劳动教育应全面促进高职大学生整体发展,使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2.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思想上不重视劳动教育

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诸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代西方社会人士甚至对劳动致富,劳动光荣产生质疑,一心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过度重视孩子的学业和健康,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在家庭中劳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对劳动教育内涵认知上有一定的偏差,学校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也不够强,导致劳动教育异化、弱化、窄化。高职院校是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其也存在着劳动教育意识不强的问题,即重学生的理论教育轻学生的劳动教育,重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轻学生的劳动技能教育,这一情况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施和发展。

2.2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只是注重专业课程中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忽视了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设置,且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多以卫生清洁为主,没有体现出劳动教育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意识,甚至轻视劳动及不珍惜劳动成果等,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强有力的竞争力,还能帮助高职院校调整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进步。

2.3对劳动教育缺乏全面认知

职业院校的高层管理者没有足够的重视劳动教育课程,对劳动教育缺乏全面的认知,甚至对劳动教育产生误解,加上教师专业能力有限,导致部分教师将劳动教育与卫生值日混为一谈,教师和管理层对劳动教育的片面认知以至于学生也认为劳动教育就是体力劳动,部分在校学生成为“学业无规划、择业无方向、生活无目标”的三无人员,“佛系”大学生处于在校躺平状态,对劳动教育这种狭义的认知,劳使动教育无法落到实处,劳动教育的意义自然也得不到体现,由于忽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使得开展劳动教育就是个形式,最终影响了劳动教育的效果。据调查大学生劳动能力主要是通过学校和网络媒介来学习,大部分师生未接受系统全面的劳动教育,不知道劳动是幸福生活的源泉,高职院校的家长和学生本人依然青睐脑力劳动型工作,对劳动教育缺乏全面深入的认知。多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被淡化和边缘化,无法全面切实地在各个高职院校中发挥应有的教育价值。

3.高职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3.1 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系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问题,因此,有必要将劳动教育融入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强化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劳动意识,拓展学生的劳动课程培养途径。在后期的职业活动中,体力劳动、脑力劳动、情绪劳动三种形式都必须具备的,为迎接“双创”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把劳动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劳动教育根植于心,外化于行,使得每位学生都热爱劳动,并自觉践行劳动。同时也要扭转高职家长和学生对找工作(钱多事少离家近)的需求,人生价值的体现是通过自身劳动为社会做多大的贡献,不能只倾向于个人利益和现实功利,彻底扭转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3.2多方协同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要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融合,将学校、家庭、社会实现有机结合,真正体现出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增强劳动意识,达到劳动教育目的。需家庭、学校、社会齐力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劳动,尊重在平凡岗位中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不平凡贡献的劳动模范,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愿望。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最终都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时代的,其目的是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行业需求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在劳动认知中,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学校期间,通过校内的值日、值周劳动和教室、宿舍、包干区卫生打扫等方式,学校专业教师组织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可以采用志愿者、义工等形式开展,增加学生劳动实践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会劳动、热爱劳动,掌握劳动的技能,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实践。

3.3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

职业院校定期开展劳动教育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共同参与,加大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在校内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完善配套体系,建立合理的奖罚激励制度,调动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给学生提供劳动机会,建立劳动平台。为了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课程发挥出最大效用,院校可以用吸引学生的方式来加强对劳动教育课程的宣传和推广。

3.4将劳动教育加入职业规划

校园劳动教育为职业规划提供实践基础,清除学生“走哪,算哪”的惰性思想,在参与劳动活动过程中逐渐明确职业方向,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和前瞻性,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自我,结合自身专业,扩充专业劳动技能内容,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将劳动教育列入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学校工作日程安排,是高职学生清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价值观,形成科学的劳动认知,指导大学生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充分挖掘个人潜能,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建立自我职业规划意识,进而更快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3.5劳动教育贴合时代发展

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相联系,并结合学生未来的专业就业方向,才能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以及岗位责任感,教育内容要反映学生未来就业的行业态势,体现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劳动内容贴合现代化行业发展方向,劳动教育适应现代“双创”时代需求,切合实际从劳动教育中掌握更多的实用知识技能,使学生在校就形成科学的劳动认知。近几年高职院校不断扩招,校内无法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学生加入劳动实践,要解决劳动教育岗位欠缺的问题,应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让企业提供更多的劳动教育岗位,高职学生深入一线参加劳动实践教育,在就业后,在自身的岗位上使用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劳动,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在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价值。

4.4结束语

劳动教育脱离“体育化”呈现“智育化”,学校为学生提供开展劳动教育相关活动的机会,实现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提升,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可以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种类型平台,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基于实践训练专业相关技能,对“工匠精神”实现培养教育。基于学校具体情况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将学校、教室、家庭等多场所都转化成为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基地,让劳动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融为一体,无形中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情操及综合素质均得到提升。多措并举,强化落实,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可以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养成他们乐于劳动的良好品德,还能加强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同,会有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展不同主题的系统性的劳动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简超宗,张永红 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及提升路径[J].高校辅导员.2019.8.1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9 卷[M]. 北 京 :人 民 出 版 社 ,2009.

刘升忠.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实施策略[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1,11(6):55-63.

方永航,刘晓玲.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的实践与探索:以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劳动课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6):83-85.

唐国伟, 宦 婧, 沈晓鹏, 马 晖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路径探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22.04

金君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规范化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 2022.5.2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