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计量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越来越普遍。BIM的中文名称为建筑信息模型,其中包含了不同专业的所有信息,可以将同一个工程各个施工环节和各个施工部门的所有信息整合在一起,促进了工程造价全过程信息的升级。BIM技术可以基于虚拟技术构建起三维立体化的数据模型,能够基于信息数据化的手段为工程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完整的信息库,以此来实现信息的动态整合,在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实现数据的传递与共享。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领域,BIM技术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提高了计量与计价的准确性与便捷性,为工程能效评价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关键词:BIM;建筑工程;计量
引言
BIM技术融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过程中是符合当代行业信息智能化的趋势,从精准快速计量的角度,BIM技术对与工程计量及工程计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与BIM技术结合,创造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技术。
1概述
建筑工程的工程量(清单工程量、定额工程量、实物工程量)是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也是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只有在准确计算工程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编制造价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施工进度、组织材料供应计划、安排工程价款的拨付和工程结算等工作。建筑工程计量贯穿于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运营阶段在内的全寿命周期。目前,我国多采用手工算量和BIM算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筑工程计量,以应对建设过程中设计变更、签证、各专业间的碰撞等情况。手工算量主要依据清单工程量计算规范,各省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图纸及设计变更,图纸答疑等文件,借助表格工具等进行工程量计算,该过程效率较低。而BIM技术将工程图纸的二维空间转化为三维空间,大幅度提高工程信息的集成度,提高计量效率和准确率,并能够通过其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等特点配合模型提取工程量,且BIM计量软件通过内置计算规则、图集做法等,能够满足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中对清单工程量、定额工程量、实物工程量的需要。
2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计量的应用策略
2.1重视BIM技术的优势、加强在计量与计价领域的推广与应用
当前,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领域当中,BIM技术的应用效率还并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要在认识到BIM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加强推广应用的力度。具体来说,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BIM模型来对工程量进行自动计算,同时利用BIM技术高度的模拟化与可视化特点构建起相应的模型。基于建筑模型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合理部署,同时掌握各个施工构件的实际应用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更好地开展计量与计价的工作。而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则可以基于BIM技术对现场施工作业期间所涉及的工程量问题进行有效把握,同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对于造价管理工作者来说,则可以利用BIM模型的自动调整功能来对工程量的计算与工程价格的计算进行优化,降低造价管理风险。
2.2BIM模型信息与工程量信息的比对分析
以Revit软件为例,BIM模型的信息主要包择图兂的名称、材料、几何尺寸、位罫、标识属性、图形显示的等内容。这些信息与巡程野清单的信息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雺要对BIM信息迚行完善。比如巡程野信息,BIM模型包含极件几何信息,幵可对极件的体积或面积迚行统计,但部分极件的信息缺夰,以混凝土柱为例,模型的属性信息有该柱的横截面尺寸、高度、斱位等信息,一键准确求出柱的混凝土用野,但缺少模板信息,若直接用柱的表面积杢计算模板用野将产生大野的计算误差,雺要对部分信息迚行完善,同样雺要对单位信息、材料信息、物理属性迚行部分信息的完善。另外由于BIM模型中不包择施巡斱法、施巡巡艺、技术标准等信息,而施巡技术伕影响到巡程计野的算法,同一结极不同施巡斱法得到的巡程野伕有差刡,因此对于这些信息雺要全部迚行添加。
2.3BIM技术对造价管理方面的作用
在造价管理方面,BIM技术对造价管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现阶段的工程计量工作程序是先熟悉施工图等设计文件,再进行工程量的计算与确定,在图形算量软件基础上进行人工建模,再提取模型的工程量,结合复杂构件的手工算量,完成工程量的计算。由于软件和手工结合,给计量结果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再次,各种算量软件使用不同的软件存储形式,使得信息交互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BIM技术的优势是建模和数据集成处理,使项目数据集成化水平更高、工程计量计算准确性更高,可克服目前算量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2.4工程施工环节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即为施工环节。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施工存在直接关系,决定工程的各项参数是否与预先设计方案中参数相同,若存在差异应具体分析细节,寻找问题来源并解决问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主要由相关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所决定,具体过程中可能存在较为多样性的问题,是以往模式中难以解决与控制的重点因素。若想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相关人员必须细化施工各环节,提高对施工过程的关注度,严格把控施工期间所涉及的计价及计量等方面问题,以实现建筑工程安全性的提升。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及时将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应用,通过BIM技术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而后将此模型导入计件及计量工作中,使建筑信息能够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而保证建模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施工期间,相关人员应高度重视施工过程,避免施工环节出现疏漏等问题,进而增加工程整体施工成本。与此同时,相关人员应尽可能缩短建设工期,提高施工效率,实现施工单位效益的提升。
2.5规范BIM模型的创建流程
房屋建筑模型由建筑模型、结极模型、暖通模型、给排水模型、甴气模型极成,各种模型的信息共享集成。各种模型的创建顺序、模型中极件的分类、极件的创建兇后都伕影响集成的巡程野信息,建模流程的合理性是巡程野计野准确的前提。BIM建模应是兇结极再建筑最后机甴的顺序,建模前应对极件的专业、功能、材质、施巡技术迚行分析,确保信息的完善、准确,划分极件时应考虑巡程野清单项目,以适应巡程野清单觃则的计算,提高计算精度。以结极模型和建筑模型的创建为例,结极建模按照兇基础结极再主体结极最后事次结极的顺序迚行创建。基础建模时按照桩、柱下基础、梁基础、筏板基础的顺序迚行,主体结极按照柱、梁、板、楼梯的顺序迚行,最后创建事次结极。极件按不同材质、不同的巡艺分刡创建,最后合成。建筑建模兇室外后室内,兇外墙后内墙,极件兇创建主体后创建裃饰层,建模时柱的伓兇级大于梁,梁的伓兇级大于板和墙;防水层、保温层、垫层、找平层要分刡创建极件等。
3结语
建筑工程开展期间所涉及内容相对较多,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交易出现计价及计量失误等方面问题,针对于此相关人员应加大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关注度,并且将此技术切实贯彻于工程计价及计量工作,使建筑工程的运行效率得到提高,进而实现计量计价工作准确性的提升,避免建筑工程开展期间出现计价及计量失误等方面问题,从根本上实现建筑工程安全性的提高,使建筑工程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海涛,周楠皓,周明雨,等.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在光伏建筑一体化中的研究与应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6):2191-2196.
[2]谢达良.应用BIM技术建造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方法研究[J].通讯世界,2018(11):310-311.
[3]陈天舒.探究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中的作用[J].居舍,2018(32):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