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乡镇政府职能问题探析

赵金地
  
一起视线电力
2022年19期
725000 身份证号 412929197103133546

摘要:近几年对乡镇政府职能运行及其转变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完整的理论框架,我国乡镇政府也紧跟改革步伐,在机构改革、职能转变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离服务型政府的创建还一定的差距。尤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镇政府在职能运行的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现行运行机制的各种弊端日益显现,所以乡镇政府须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重新定位政府职能,实现政府职能的快速转变提高行政效率。本文的选题定位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以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为研究对象,坚持问题导向,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镇政府职能职能转变

改革开放至今,市场经济体制已在我国初步确立,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尤其要求政府职能有相应的转变,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因此,研究基层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显得尤其重要。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物负有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

(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动力不足且压力过大

一方面乡镇干部职能转变动力不足。首先是待遇低。除了国家财政拨发工资以外,没有其他创收的渠道。薪金待遇普遍低是导致基层政府难以引进人才的直接原因。其次是基层乡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机制不健全,工作环境“苦、累、脏”,这些因素很多优秀人才不愿意到基层工作。最后是提拔、上升的空间小,没有形成合理的考评机制。镇政府在选人用人上,标准不统一,没有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以及存在“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的等突出问题。

(二)乡镇政府职权结构与职事划分不合理

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不能各司其职,出现推诿现象。虽然鲁班镇实行了机构改革,但实际上并未真正落实,只是一纸空文,简单的委办站所组合,各站所位置分散,还是按照原来的机构、机制运行。所谓两套领导班子,两块机构牌子,一套办公人马。现行的行政体制下,乡镇各级部门的设置是按照区级部门设置的,便于业务联系,如果现在改革,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就不知指派到哪个相关部门。乡镇人员、岗位有限,有时区级多个业务主管部门对应乡镇一个部门。在很多情况下党委处于核心、领导地位,党委委员具有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并对工作全权负责,政府处于被动地位,主要执行党委的决策,而人大在表决时一般不发表意见,保持中立。

(三)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不充分且履行不到位

通过实地调查,不难发现鲁班镇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职能转变不充分且履行不到位。仍然是扮演着任务型政府的角色,沿用的是压力型体制,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对上级负责,对下级交代,让领导满意才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社区村委会形同虚设,虽然设有社区书记、社区委员、社区会计,其功能只是每周的社区例会和完成党委政府下派的工作任务。村级财务管理方面,乡镇政府实行"村财双代管"的方式,集中支付,统一结算,每个月集中付款一次。村级所有的支出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级级签字,层层把关,镇长终签制。村党支部章和财务章由经管站公章办管理,实行两把钥匙制度,村级所有大小业务、事项必须到镇经管站办理,经相关责任人、分管领导签批,使民主自治制度在基层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不利于实现基层自治。

(四)传统“全能政府”观念对乡镇职能转变带来制约

乡镇政府救助困难是有条件限制的,权限是一定的由于乡镇政府实际能力有限,在权利被约束在制度的笼子里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职责分工明确,本来很多事情可以找镇直部门解决的,反而找乡镇政府处理。人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此消彼长。处理日常繁杂小事多了,用于乡村振兴发展的时间、精力就少。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

(一)职责重构,权责清单向基层乡村延伸

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必须理顺乡镇关系,明确乡镇各自的权责范围,市级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一要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权力和责任对等,必须明确行政权力相应的行政责任,实现行政权责的一体化。二是完善政府服务清单制度。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认真清理各部门开展的具体服务事项,优化服务流程和服务机制,尽量做到并联式、一站式、全程代理式的服务。三是权责清单向基层乡村延伸,权利和责任下放,重心下沉,赋予村民委员会更多的自主权,村民委员会能解决的事情内部自行消化。引导、支持、发展社会组织,赋予社会组织部分可以不必由政府必须履行的职权,发挥社会组织的协调互助作用,分担政府管理的压力。

(二)战略导向,职能重心向农业农村发展位移

一是统筹规划,调整布局。乡镇政府要抓紧乡村振兴这一战略机遇,进一步创新思路,统筹规划,调整布局,依托特色产业,发展“产业带动型”集体经济,促进村集体增收。发挥资源优势,发展“规模效益型”集体经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和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引导村民以公开发包、入股等形式开展土地流转,采取“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的模式,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二是加强生态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新环境。一是大力整治生态环境。建立分季节整治环境卫生工作制度,确保农村环境长效保洁,提高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进行厕所改造、污水分流工程建设,积极引导村民垃圾分类放置,变废为宝。二是深入开展林水会战。实施新一轮林水会战“双十”工程,让乡村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三)理念先行,倡导新思想深入民心、凝聚共识

坚持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树立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乡镇政府要加大基层乡村宣传力度,让党的政府方针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广播媒体,智慧党建平台、悬挂标语,深入农村宣传、讲解,发放明白纸等形式,扩大乡村振兴战略的知晓率,在乡村营造舆论宣传氛围。让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农民街头巷议、饭后茶余的话题,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政治站位。所以在乡村振兴中,乡镇政府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理念,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放在首位,加快职能转变,健全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确立民生导向的职能重心。

(四)强化制度供给,保障政府职能转变规范化、法制化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镇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就要强化制度供给,实现制度保障,让乡镇政府职能的运行、转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制定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公共服务。坚持放管结合,加快实施“互联网+”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在各部门互通、共享,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第二,健全市乡财政体制,政策向乡村倾斜进一步完善市乡财政管理体制。第三,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绩效价值取向,更加关注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乡村振兴中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困境定位与路径探析[J].刘星雯.人才资源开发.2019(01)

[2]三维框架: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J].黄建红.行政论坛.2020(0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