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量浩大,涉及范围广,其在建造前需进行系统性及整体性规划,唯有如此,才能在后续的施工中将资源进行有效分配。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基础性工程,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用电和用水需求。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开山炸石、分层次挖掘沟渠,且施工工期长,采用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同时也会破坏水文环境,造成无法逆转的水体污染。因此,要想为广大群众及水电企业提供更高质量、更为纯净的水体资源,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变得十分必要。其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还可改变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灭绝性破坏,为社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做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低碳发展。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1水利工程施工特点
(1)水利工程主要用于挡水泄洪,在水流较为湍急、水量较大的情况下,水利工程需要有较强的承压、防渗、抗冲、抗冻、抗裂、耐磨等性能,因此,在其施工中需切实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牢固性。(2)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所处环境、地形较为复杂,存在较大的施工难度,为避免工程后期出现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实施作业。(3)水利工程是依托河道、湖泊、沿海及水域施工,因此,在其施工过程还需根据施工现场的水文信息进行相应的导流、截流及水下作业。(4)水利工程施工与施工现场所处的自然环境存在密切联系,会受到施工现场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要求水利工程尽量在枯水期内施工,必要时需增强施工强度、加大作业量,以此可降低自然环境对施工过程的影响。
2绿色施工意义
从工程发挥作用的角度出发,水利水电工程承担着泄洪、阻水以及发电等多方面任务,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可通过控制混凝土生产浇筑环节来达到质量验收标准。但硕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堤坝对于水中生物来说像一面永远无法逾越的墙,其不仅影响了多种鱼类的徊游,同时还影响了生态系统组成和食物链的结构。而绿色水利水电工程不仅要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结构,还要注重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唯有如此,才能在满足环境绿色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同时满足施工标准的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在正常使用进程中需承担阻水任务,在汛期时,水位上涨,会对堤坝造成较大冲击。为了抵消水对堤坝的冲击力,采用绿色高分子材料进行填充可有效缓解水的压力,压力会被高新技术的材料所吸收,从而实现压力从集中到发散的转换。水利水电工程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对水文环境的保护,遵循绿色施工的水利水电工程往往可实现少夹杂沙土、少沙土倾覆的挖掘,避免了后期更为繁琐的水体净化工作。
3基于绿色理念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3.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量较大,且往往需截断水流来修建堤坝,因此需大量混凝土进行填筑,充当堤坝的基础原料。采用传统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不仅会产生噪声,还会造成扬尘和环境污染,但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将有效化零为整,不仅对工程周边的生态系统起到了良好的保护效用,还有效抑制噪声、粉尘的产生,更加符合绿色环保的需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相对简单,能够缩短施工工期,但一体化成形的模式容易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整体性能无法达到预期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加强对混凝土内外温度的多元协同监控,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监测混凝土裂缝情况并进行合理控制,确保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工程整体施工质量,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2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河道上游来水是影响其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需要对其进行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通过在上游修建围堰工程来实现水流疏导,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围堰工程主要是指在河道上游地区相应位置修建围堰,将水流疏导至其他方向,避免沿河地区居民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受到影响,在修建过程中应提前由设计院进行现场勘察并进行工程设计,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施工条件、施工环境、地形、水量等,在此基础上修建围堰工程,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
3.3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
纵然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但依然无法改变混凝土的高抗压性以及低抗剪能力。为了提升混凝土的抗剪性,最为常见的方法是在混凝土内部进行钢筋螺旋填充,以弥补混凝土材料剪切性能不足。采用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不仅可以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还可以从根本意义上杜绝对原材料的浪费,进而节约水利水电工程的投资成本。钢筋的连接情况将直接影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使用寿命,只有不断守正创新以及针对性优化,在探寻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需求上不断进步,才能统筹推进水利水电工程的绿色良性发展。与传统的直接嵌人式钢筋连接技术相比,直螺纹连接增大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提升了两者的粘滞特性,有助于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
3.4地基处理技术
处理水利工程地基的关键施工步骤直接决定了项目施工质量,水利施工人员针对水利工程地基应当正确采用多种类型的地基处理工艺方法和手段。在目前的现状下,水利施工人员对于水利工程地基重点应当考虑选择强夯施工工艺、换填法、水泥搅拌桩、帷幕灌浆工艺、构建防渗墙等工艺方法,确保经过全面夯实以及加固操作后的水利地基体系结构能达到更加坚固的程度。水利施工操作人员针对地基处理的机械设施系统应当正确加以选择,严格保证地基处理的机械设施安全性。
3.5预应力锚索施工
在实施预应力锚索部分工程时,需注意下述问题。第一,需配置专人完成工程的安全工作,及时针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排查和处理,为后续的工序提供必要的保障。第二,部分钻孔施工可能会形成一定规定粉尘,因此便需做好防尘工作。此外在实施开孔工序时,还需全面清除稳定性较差的岩石,避免其脱落造成安全风险。第三,钢绞线需使用特定的支架,这样便可为施工人员提供相对安全的施工环境。施工方需配置专业人员完成锚索的安装工序,并在他人的指挥下完成。第四,实施锚索的张拉期间需设置警戒线,避免使用千斤顶形成施工风险。第五,还需主要高压风管等的安装效果,保证其稳定性,可使用防护罩等措施来降低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
3.6基坑技术的应用
施工方通常选择土层稳定、施工范围较为广阔的基坑开展施工,运用覆盖等方法来改善土质的不足。此外还需做好混凝土的配比工作,运用灌注等方法增加基坑的稳定性。应用防渗漏技术手段可作为项目实施的重要保障。尤其在水利项目的实施期间,防水等技术手段能够对工程的质量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施工方可通过构建防渗漏墙面来处理地下渗漏的情况。使用支护技术手段也是基坑项目实施的重要部分。该技术通常会以爆炸压密等方式实施,此后分层填入到砂土等中,以此来增强桩体的稳定性。
4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4.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
水利工程施工期间要维护各方的利益,并且保证整体施工结果达到合同要求的标准。按照已经签订的合同规则,工作人员要对特定区域的质量作出监督和管控,根据施工要求,紧密监管可以有效消除潜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风险问题。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可以在施工期间利用专业的技术手段和工程手段,对已经完成或可能出现的人员施工错误进行纠正,并将其纳入技术管理体系中,以建立更稳定的技术管理模型。施工中也可以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将获得的结果与标准值比对,以消除在施工过程中潜在的技术管理和施工质量问题,当出现问题时,也要迅速拟定解决方案并及时实施。
4.2对管理制度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
首先,需明确所有参与人员的具体分工,将责任细化落实。这样技术人员便可明确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从而与同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完成相应的任务目标。各部门和员工间还可形成监督,这样员工的自主约束力也会相应的提高。如工程技术方面出现问题,则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锁定具体的责任人,避免相互推责的情况发生。
其次,提高施工计划的科学性。技术人员需在开展工程前,尽量全面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具体施工期间,想明确技术的操作方法,针对出现错处重点标记,保证技术人员能够在规范的理论支持下完成相应的施工任务。
最后,还需建立专门的工程监督部门,依据国家的技术规范要求来检查施工情况,避免出现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如果情节严重,还需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罚、在开展水利项目期间,监督部门也需随时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及时将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反馈,完善不合理的设计,并与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进行完善调整。
4.3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水利项目中的技术应用相对多元。因此,在准备施工环节,便需侧重加强技术管理,持续提高技术的整体效益。首先,应妥善完成图纸技术的会审工作,形成技术管理的具体指导文件。水利项目相对复杂,在开展项目期间,图纸的作用也较为明显。准备施工时,应科学进行图纸的会审,明确图纸的具体技术要求,并保证设计、施工和技术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其次,依据具体项目的建设特征,做好施工技术的设计方案,明确技术标识,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前提。最后,项目施工的程序复杂性较强,所有工序均需配套使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在设计技术方案期间,需依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配套技术方案。
4.4做好施工现场的技术协调工作
在项目实施期间,需提高工程组织规划的实施效果,不但需依据现场的具体情况,也需妥善做好技术的准备和统筹工作,持续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在编制施工方案期间,需针对技术进行必要的审核,保证施工技术与实际需求相符,不断提高工程的实施质量和效率。此外,还需在施工现场做好技术的协调工作。在具体施工期间,可能会应用到不同类型和性质的技术手段。上述技术手段具有一定实用性,尽量提高工程的实施质量。此外,还应保证工程的进度达到要求。最后,应对现场的施工技术进行调节,不但为技术的应用提供必要的客观环境,同时还应细致检查技术及相关的材料、设备等,尽量发挥出施工技术的最大功能,保证工程各程序均有序实施。
4.5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水利项目的实施会综合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实施的难度较高。这便需要技术人员具有更高水平的职业能力。相关管理部门也需为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再学习机会,加强其法治和思想教育,促使技术人员能够明确行业规范,形成更高的责任意识,在规范和要求下开展项目工程。此外,还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针对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奖励,以此来吸引人才,并将高质量人才纳入到技术管理工作中。最后,还需做好机构的精简工作,适当提高准入标准,让技术人员具有更高的竞争意识,在保证行业良性竞争的同时,也需维护社会的稳定。
结论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施工技术人员要结合具体施工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更加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案,有效地加强施工管理水平。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全面加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奎忠.探讨水利施工技术及创新[J].冶金管理,2022(01):118-120.
[2]孙世福.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乡村科技,2021,12(36):108-110.
[3]陈影.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新农业,2021(24):12-13.
[4]郝冰涛.加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注意事项[J].中国高新科技,2021(24):152-154.
[5]胡开东.新时期水利施工技术创新管理的有效措施[J].河北农机,2021(1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