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新时代家庭教育中的母亲角色

陈紫燕
  
教研·学习导刊
2022年13期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第六中学

摘要:新时代,家庭教育逐渐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然而家长在家庭教育知识方面的贫乏却是不争的事实,大部分家长对父母这一角色的扮演处于一种自发、盲目的非理性状态。如何培养父母的角色意识,正确定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只针对母亲角色进行探究,梳理母亲角色的特点、现状,从母亲角色冲突、儿童心理发展和儿童社会化等方面对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扮演作一初探。

关键词:母亲角色   现状   社会化

家庭教育历来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新时代来临,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法治化、人才复合化的特点对家庭教育中的父母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历来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母亲不仅负责照顾孩子,在教育中与孩子的互动的时间比起父亲角色更长。从儿童发展心理学出发,婴儿的依恋从无差别反应到对母亲有偏爱,在入学前孩子受母亲的影响更大。因此,本文将探究的重点放在母亲角色上。

一、母亲角色的概念及特点

角色概念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的符号互动论社会学家G·H·米德引入到社会学理论中的。在社会学领域,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拥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

按照拉尔夫·林顿的说法,一个人占有的是地位,而扮演的是角色。母亲是相对于子女的概念,因而母亲角色是自致角色,其来源是女性的生物性。一般来说,没有生育的女性不称为母亲,一旦具有了母亲身份就开始扮演了母亲角色。

从社会学的角度,我们可以较为概括的对母亲角色的特征进行描述:

(一)先赋性

一个新生命降临那一刻起,母亲角色就获得了。美国学者H·凯利将角色所占据的社会地位的取得不需要经过角色扮演者的主观努力称为先赋性角色,例如父母角色、子女角色。

(二)持久性

从孩子的出生到自己的生命终结,母亲角色一直持续,在这期间虽然母亲角色的内涵会发生相应的变换,但是母亲角色相对于孩子来说是不会改变的。

(三)相互性

根据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的理论,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母亲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使得母亲具有指挥权和支配权,因而首先母亲角色是正支配角色。但是这种支配角色是处于动态发展变化的,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身份角色的转变,母亲角色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转变,不能始终如一的扮演支配者。

二、母亲角色的现状

(一)母亲角色面临职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

随着女权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女性追求平等和独立,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社会,对现代职业女性而言,事业已经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此一来,女性的社会角色变得复杂,不再是单纯的家庭角色,同时要面临职业和家庭角色的压力及冲突,因而负担更重。

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的数据逐年增长,母亲离开婴幼儿步入职场越来越低龄化,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的缺位日渐凸显。

(二)母亲角色面临生育和教育的角色差距

角色距离是指个人与他所承担的角色之间存在着差距。比如军纪不严的士兵,名不副实的教授。

母亲角色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每周文摘》中有一篇文章中提到“现代母亲的角色特点:培养子女的独立自主,满足情绪的需求,鼓励社会性发展,促进智能发展。照顾个人发展需要,以理解的态度来管教子女。”因此母亲角色不只是生下孩子就尽到责任了,还应当承担起教育的职责。

目前我国的现状是不仅社会对母亲角色的认识不够,母亲个人对自己的角色的认识也缺乏,母亲角色存在角色距离。

三、母亲角色的角色定位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母亲角色对子女的成长,对教育的影响,对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该如何定位才能使其发挥出她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试图从母亲角色冲突、儿童心理发展及社会化等方面进行思考。

(一)调整职业家庭角色分配,多当孩子的陪伴者

我们都知道犹太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犹太人总人口只有1600万人,占世界人口比例还不到0.3%,但是在全世界680位诺贝尔奖得主中,犹太人占了138位。各种数据表明,全世界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人占近一半,福布斯美国富豪榜前40名中有18名是犹太人,美国名牌大学中1/5的教授是犹太人,犹太人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并改变世界的成就。我们熟知的名人,爱因斯坦、马克思、萧邦、毕加索、比尔盖茨等都是犹太人。为什么犹太人这么厉害呢?因为犹太民族是一个最热爱孩子最热爱家庭教育的民族,为了给怀孕的母亲提供营养,哪怕整个家庭忍饥挨饿也在所不惜。当孩子生下来之后,母亲便专心教育。直到今天犹太民族的妇女就业率仍比其他民族低。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给予孩子安全感和健康成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或情绪冲突时,具有女性较为细腻感情的母亲能较敏感的注意到孩子的细微变化,并扮演良好倾听者的角色。因此,孩子的成长需要母亲放弃更多的自我来陪伴,这是母亲的天职,需要母亲调整对母亲这一角色的认知。

当然母亲角色冲突不仅受社会期待的影响,也因为社会主流文化的变化,女性对自身母亲角色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母亲角色要调整冲突不仅需要自身的取舍,也需要家庭其他成员及社会的协调支持。

(二)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知识,做孩子的知心人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社会上所有的角色都要经过角色学习、培训,只有我们的父母,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扮演的角色,却不经过任何的角色学习和培训就可以承担。其实同社会上的所有的其他角色学习来说,母亲角色的扮演也必然需要角色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多年的跟踪研究,认为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0——6岁是儿童情感形成的关键期,能让儿童形成对父母很好的依恋,对孩子的安全感有重要影响。7岁之前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11——12岁左右,是意志品格形成的关键期。

通过学习,了解这些育儿知识,母亲角色的扮演更能有的放矢,对教育方法的调整,孩子问题的指导和应对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言传身教,做好儿童社会化的连接者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现在学术界主张终身社会化,童年期是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依恋”。依恋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婴儿一开始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地反应,慢慢的对母亲有偏爱,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因此,在青少年之前,儿童的社会化受母亲的影响更多。

儿童期,母亲是孩子的重要模仿对象,母亲的言行举止、素质高低对孩子的社会化都有重要影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认为只有当你们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才执行教育的工作。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教育儿童,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你们如何穿衣、如何和别人说话、如何谈论其他人、你们如何欢乐和不快、如何对待朋友和仇敌、如何笑、如何读报纸等所有这些,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

“母亲能走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因此新时代的母亲角色不仅要学习教育知识、方法,更重要的是对于角色标准的学习,怎样才是好母亲是母亲角色的重要课题。母亲的角色认识合理了,素质提高了,言传身教,孩子的成长和社会化自然会朝良好方向前进。

(四)注重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素质,做孩子的引领者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心理活动。

智力因素通常是指人在认识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孩子成长影响如何呢?笔者曾从母亲这个角度做一个访谈:

1.母亲对你影响最深刻的是什么?

2你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什么角色?

3你最想影响孩子的是什么?

部分数据提供如下:

1)对自我的判断;勤劳、吃苦;踏实做事、正直做人;做个善良的人;靠自己努力;爱;……

2)陪伴者、玩伴、言传身教者、挖掘潜力、发现自我的引导者;智力开发、照顾、品质培养;管孩子、引导者、陪伴者;妈妈、小孩;唱红脸;伙伴关系;……

3)好的习惯,包括思维方式、独立思考的能力、乐观的性格;认真、踏实、勤劳、热情、做人、责任心;怎么做人、做事;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品格;爱;……

这些数据的提供者大多来自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母亲,不能代表所有的母亲,仅作为参考。但从侧面我们会发现过了几十年,当孩子成长后,童年时母亲对他影响最大的不是学得某种知识,而是勤劳善良的品质、如何做人、自立、爱等等,这在心理学范畴里属于个人的非智力因素。

这是从孩子的未来影响角度看,非智力因素起更大作用。若从时代特征出发,培养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时代数字信息化,网络高速发展,科技创新,全球一体化,相应的对人才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一个自信的人,乐观的人,有良好的抗挫折能力的人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出现“四重四轻”现象:重视智力因素,轻视非智力因素;趋向急功近利,忽视儿童个性发展;注重知识学习,忽视品德能力培养;重视物质营养,轻视体育锻炼等现象。

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迫在眉睫。

通过访谈,笔者还有一个感悟,母亲在儿童时期获得爱的,更愿意给自己的孩子传播爱;母亲获得为人处世方法的更乐于教孩子做人做事;母亲获得良好品质的更期待在孩子品格方面的培养。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母亲角色是一个管道,是孩子成长的引领者。母亲获得什么,就可以给予孩子什么。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母亲不仅要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要提高自己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素质,做好引领的工作。

四、结语

推动摇篮的手是如此重要,社会应多给予母亲角色关怀和支持,重视母亲教育,培养母亲正确的角色意识。同时母亲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学习培训,调整角色差距,与父亲角色互补均衡,形成强大的家庭教育合力,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耀兵.母亲角色的社会学分析

[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2005.7

[3]林永乐.家庭教育是孩子成功的重要基石

[4]陈竞芳.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定位探究.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

[5]黄怡馨.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意义,2013.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