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郑琳琳
  
教研·学习导刊
2022年25期
安徽省蚌埠市西门渡小学 233020

摘要:学科育人的教育理念必须扎根于小学教学体系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文化认同感都有重要影响。语文教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教师应该树立育人理念,强化教学的设计和开拓能力,结合实践活动、互动引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学习渠道,结合有效的教育融入方式,帮助小学生深度理解传统文化、认同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思考;教学策略

一、引言

国际化的到来难免造成外来文化的侵袭。因此,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得到重视。教育领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渠道,因此,便需要将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融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其中存在着许多内容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于是,教师便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语文课堂来向学生传承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二、小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思考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拓展教学是渗透传统文化、锻炼语文综合能力、提升人才竞争力的基础。为了高效落实学科育人理念,语文教师需要拥有正确的教学观念。但在如今,存在着许多教师只愿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应试技巧,导致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这种思想观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局限学生思维的发展,无法为学生做好思想导向,学生无法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这就让很多学生的学习理念出现偏差。因此,在设计教学课程时,教师需要坚立文化育人理念,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全身心融入到课堂中,学生投入感会得到增强,并且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让学生在拥有丰富的知识内容基础上,老师要和教科书上的内容结合起来,给学生们营造和教科书相关的文化环境,让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更加认真、努力的面对当下的学习和生活。

三、小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思考

(一)结合教学互动渗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其实语文教学这一版块与其他学科相比,还是有着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如果学生只能呆板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能体会文章的文化价值,这就让学生的学习充满局限性。文化自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体现,语文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养,更多层面讲的是通过一篇课文,读懂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是我们必须了解,也必须知道的。教师可以用合理的互动引导,作为与学生交流的桥梁,给学生指出思考的方向,找到感受文化内涵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建立文化自信。举例来说,在教师给学生讲到《赵州桥》这一课时,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篇说明文,主要描述赵州桥的内容,似乎没有什么文化渲染,学生也很难去体会其中的内涵。但教师运用互动引导,不仅讲解课文的生词、句子,以及这篇说明文的特色,还给学生提出了几个互动问题,比如作者在形容赵州桥的设计的时候用了“创举”两个字,请问赵州桥都有哪些“创举”?而文章中所描写的精美的雕刻图案又有着哪些独特的意义。学生在思考教师互动问题的时候,就会恍然大悟,体会到文章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真正领悟到赵州桥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实教师给学生讲的这些内容,可能考试的时候并不会去出考题,但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去了解的,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去体会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二)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学生对于趣味的活动总是充满着想象的向往,关注点也更倾向于生动的情节,喜欢充满趣味的学习内容。常规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诱发自由想象、思考的更多教学素材。教师常常是以教材上的内容为主,完成语文教学。然而在传统文化渗透的教育版块,小学语文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创设趣味活动的重要性,以活动为基础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在趣味活动中无声无息的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展示出的内心渴求而设定不同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理解不透传统文化的内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造成教学目标无法达到预期。例如在《端午粽》的教学中,组织学生亲身体验包粽子就是一次传统文化渗透的机会,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比如粽叶、大枣、糯米、酱肉、各种果脯等等,让学生尝试自己包粽子,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渗透一些粽子的传说、中国传统佳节的来历等等。学生一边依据自己的个人口味,包出自己喜欢的粽子,一边倾听老师的讲解,比如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等等,提升了对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认知。除此之外,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大量的生活知识,并且把生活知识、生活经验与传统文化的内容形成互联,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有很大帮助。所以教师必须结合传统文化内容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路径,拓展学生的学习宽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文化认知。

四、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扮演好文化传承的“使者”。教师要潜心钻研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与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形成良好的呼应,提升教学设计能力,通过互动教学、活动教学等方式,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语文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应芳. 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143-145.

[2]杨广秀. 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分析[J]. 考试周刊,2022(7):58-61.

[3]蔡襄.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6):55-5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