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借题发挥,提高学生地理阅读素养

——以农业膜覆盖技术为例

黄晓云
  
教研·学习导刊
2022年33期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中学 广东 广州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地理阅读素养是新课标、高考考核基本要求。笔者借地理习题背景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地理阅读内容进行拓展,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阅读素养;拓展;地理素材

一、地理阅读素养的养成迫在眉睫

1. 新课标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党和国家关于基础教育的最基本目标,也是国家层面对地理学科教、学、考的最高指引。在课程内容要求中,有4个句子使用频率最高:“运用资料”“运用图表”“结合实例”“以某某为例”,由此可见,案例、资料的运用与辨析成为教、学、考的基础素养,地理素材信息也成为新课标对高中学生的最基本要求。

2. 考核的需要

课程标准引导考核,考核体现课程标准。从近年的全国各地高考试题看,背景材料的运用都成为常态,图、表、文字形式多样。要精准作答问题,学生需要读懂这些图、表、文字素材,紧扣材料,抓住中心问题,准确表达,方可达到考核要求。由此可见,阅读素养养成是考好地理高考的基础!

近两年广东省高考地理卷,题目材料就非常丰富,有鲜活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文地理的考查背景,也有真实的自然地理背景材料。读不懂材料,理解不透彻,学生难以考好地理。

3. 高中生地理阅读素养有待提高

影响高中学生地理阅读素养的原因很多:年纪小,阅历、见识有限;由于个人偏好,某些方面的知识面窄;学生跟外界接触少,课外知识和时事热点了解有局限性等。而要学好地理,考好地理,不单要理解地理原理,还要拓展地理阅读,学会从地理角度深入思考!常说的“知地明理”,读懂材料只是“知地”,要“明理”还得与地理原理规律联系,既得其然也说得出所以然,才达到最终学习目的!

二、借题发挥,提高学生地理阅读素养

中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地理阅读素养的培养也迫在眉睫,大范围寻找素材拿到课堂上分享显然不合时宜,但是课外阅读知识不拓展又适应不了考核需求。那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练习题,借“题”发挥,寻找题目背景相关的阅读素材,借机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渗透地理4大核心素养,可谓一举多得。下面笔者以农业膜覆盖技术为例,尝试培养学生地理阅读素养。

1.借题链接生活,拓展阅读视野,激发兴趣

这几年,关于农业膜覆盖的题目很常见,考查的角度也不少。其中,有一如下题组: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等作用,能够使作物取得早熟增产的效果,深受农业生产者欢迎。常用的地膜有透明地膜和黑色地膜(透光性较差)两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膜覆盖能够保温保湿的原因是

A.增强太阳辐射,增加下渗

B.减少地面辐射的损失,减少蒸发

C.增强削弱作用,增加降水

D.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降水

(2)与透明地膜相比,覆盖黑色地膜

A.抑制杂草更优B.地温回升较快C.保土作用更差D.保湿作用更低

这题考查地膜覆盖的作用。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和水循环原理解题,学生能很快选出第(1)题正确的答案B。但是第(2)题学生很易迷失方向,覆盖黑膜与透明膜的作用有何不同?此时解题不单需要地理知识,还涉及物理、生物知识,也需要较好的文字阅读能力。黑膜透光率低,杂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抑草效果显著。黑膜在阳光照下,吸热升温快,然而传给土壤的热量较少,所以增温作用比不上透明膜,高温期还有降温作用。黑膜、透光膜透水性相差不大,其保土保湿性能相差不大,黑膜白膜并无好坏之分,作用不同而已。

笔者借这题组,结合其它素材,为学生补充拓展了两方面知识: 一是地膜的概念,各种类型农膜的作用。二是网络短视频,了解国内各种地膜的使用与功能。借此,笔者让学生顺便整理了地膜的主要功能。

2.围绕主题,横拓纵挖,培养地理综合思维

如果只有材料的呈现远没有达到培养阅读素养的目的,因为没有思考的阅读是空白无力的。此时,设问是非常关键的事情,带着问题阅读,利于学生深度思考;巧妙问题的设计,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综合分析能力,也能使知识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把课堂理论知识学与实际相结合,实践学习有用的地理。

问题的设计,可以参照“5W+1H” (What, Why , Who , When, Where ,How)模式完成。如:在前面的膜覆盖相关知识铺垫下,大致把阅读思维方向设置如下图所示。训练之初,先设些简单问题,然后适度加深横拓。

在前面知识的铺垫下,笔者给出两种情景变式进行以下设问:

情景1:春季农民育苗,常用透明塑料膜把育有秧苗的地全部覆盖起来,以保障秧苗长好。

情景2:近年来,全国苹果产量急剧上升,如何提高苹果质量成为农民的心事。于是,收获前1个多月,苹果树下铺反光膜应运而生,被大量使用。

(1)请结合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用示意图把地膜的保温功能画出来。

(2)据上述两情景,分别推测两种情景下地膜的主要功能。

(3)在旱沙地、贫瘠土地不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分别说明其主要原因。

(4)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产生白色污染,说明其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知识内化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学生才能在新情景中真正做到“明理”,也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关键所在。问题(1)是把膜覆盖技术纵向延伸,追根究底,把“为什么”贯穿于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让学生既“知地”也“明理”。该设问可运用物理知识和地理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来答:太阳辐射是短波,能穿透塑料膜(玻璃)使膜内地面增温,但是地面增温后,其辐射为长波辐射,通过不了塑料膜,所以热量被保留在膜内(温室内),膜内热量积聚升温,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问题(2)中情景1农作物长在膜内,所以推断地膜功能偏重于保温,与问题(1)原理相同。情景2地膜主要功能为反光,且铺在苹果树下,铺设时间为收获前1个多月,据生物知识和常识,此时苹果处于开始变红的成熟期,可以推断反光膜作用为“提高地面反射率,增加树底果实的光照度,使苹果着色,提高苹果质量”。

问题(3)设问中提到的“旱沙地”缺水,且沙子比热容小,覆膜后白天膜内迅速增温,导致温度过高,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贫瘠土地最需要的是肥料,地膜覆盖不利于施肥耕作,这两种情况均不宜使用地膜。问题(3)需要从生物生长角度来分析膜覆盖技术的应用范围的,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

问题(4)地膜是塑料所制,会造成白色污染,残留在土壤中,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阻碍农作物根的发育生长。

从以上4个问题可以看到,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单单是地理原理的分析应用,还要锻炼学生从图中、题干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还经常涉及到学科间知识的融合,解题时需要多角度综合分析,需要运用某些物理过程、生物循环过程、水循环过程等综合分析方法才可解题。

3.由题联系区域,关注时空变化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同一个地理要素,不同的区域,或同一区域不同时期,其影响也不尽相同,在阅读素材时可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

在时间尺度上,若夏季使用地膜而且是黑膜,主要功能则可能是保湿、防晒、抑草;白膜多用于冬春季保温保水。在水平空间尺度上,情景1在中国南方,地膜主要的使用时间在冬季,起保温作用;如果在中国北方,使用季节主要在春季,北方春季正值春耕,覆膜可有效地提高温度,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在垂直空间尺度上,庄稼种垄上且覆膜,说明该区域,气候较冷湿;若庄稼种垄下且覆膜,则气候可能较干,膜保水也利于集水。更有甚者,膜覆盖技术在更大的垂直空间具有变化:上从紧贴地面到大棚覆盖,从单层覆盖到双层可收可放,其影响的地理要素不尽相同。如

情景3:农民在搭建大棚和温室栽植的情况下,一般都会在大棚顶部覆盖可收可放的黑色的塑料薄膜,或者在大棚内部加盖黑色塑料薄膜。

温室大棚已经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温度,但是一般大棚透光率较高,在高温炎热条件下,杂草出现比较多的园区,就可以覆盖黑色塑料薄膜,减少光照,抑制杂草生长。同时,不同的作物喜光性不同,棚顶黑膜可收可放,则大棚内种植不同喜光作物均可灵活调节光照。

4.“人地协调观”贯穿地理阅读素养培养过程

地理阅读素养养成过程应该自始至终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且让学生深入骨髓。

膜覆盖技术能解决农业生产中低温、高温、缺水、水土流失、杂草丛生等问题,但也带来塑料污染,危害了作物生长,影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我们思考方向无非是:从产生的源头角度考虑,少产生废弃物,如替代品、节约使用、循环利用;再就是既已产生,须无害化处理:回收集中处理;从意识形态角度是:宣传、法规制度。

为此,笔者准备了两个素材供学生阅读并设问思考。

素材一:

目前,世界各国开展了大量生物降解地膜的研究,但是塑料地膜仍然是世界地膜市场的主流产品。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塑料地膜的生产和使用标准不同。

素材二:

我国某地农民根据多年的经验,在裸露在外的土地上覆盖上一层秸秆,对农业生产有利,但果园覆草后必须在3-5年后对果园全面深翻1次。

思考:(1)据素材一,对比发达国家,指出我国农膜的特点,并推测原因及农膜使用的不良环境影响。(2)分析土地覆盖秸秆对农业生产有何益处,为何3-5年后要深翻1次。

从素材一可知,我国生产的农膜厚度明显小于发达国家,工业生产上厚度小,用料减少,推测此做法可降低生产成本。但是膜薄,则易破损,重复利用率低,易产生白色污染。素材二中,秸杆覆盖土地上也能起到保温、保水、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而且秸杆3-5年风化腐烂后,经深翻,能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三、学生地理阅读素养培养的总结与反思

1.成效明显

经两年左右的实践,借练习题考题背景进行地理阅读拓展,形成有一定广度深度的阅读素材,能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设置层层深入的问题,利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提高阅读效率,逐渐形成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区域分析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准确阅读,深度思考,使学生逐渐形成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提高考试的应变力,提高考试成绩。笔者所在学校为普通高中,实践班级为2021届普通班,经过训练积累,该班学生在第一学期末考试中有1人居区历史类考生第一;在市二模考试中有2人居区(含历史、物理类考生)前十;高考时有4人取得90分以上,占校高分段人数40%(含历史、物理类考生)。

2. 反思

借题发挥,培养学生地理阅读素养在实践中需要注意下面3个问题:(1)高中学习紧张,时间有限,借题拓展切忌贪多求全,影响教学进度;(2)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持之以恒是关键;(3)谨记阅读素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较高的阅读素养,在面对陌生情景时,学会提取有用信息,学会思考,发现问题,能尝试解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

[2] 严乃超.新高考背景下学科阅读教学初探---以地理学科为例[J].江苏教育.2020(27).55-58

[3] 杨帆.探寻高考地理试题错因---以新课标文综I卷第37题为例[J].地理教学.2015(19).14-17+46

本文系2020年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PISA视角下促进高中生地理阅读素养提升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012662)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