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标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杨曦
  
教研·学习导刊
2022年35期
重庆市开州区白桥镇中心小学 405447

摘要: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或是将课程教学与生活密切融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会明显提升教学有效性,并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思想意识,对其全面发展有极大裨益。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还要注重利用好课后时间,让小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增强其体验感,才会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前言

新课标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水平合理优化教学模式,通过创造合作机会的方式深入开展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要快速集中小学生注意力,并注重开展实践教学,让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体验,才会更有助于提高其对课程认知和理解,并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意识。

一、引导积极探讨,加深课程认知

新课标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适当调整以往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创造合作机会的方式,引导小学生积极交流[1]。对于陌生的事物小学生难以融入到合作交流活动中,道德与法治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教师可以从生活切入启发他们思考、探讨、交流,会有效使其紧跟教师的引导,从而对课程内容良好理解、充分消化吸收。与此同时,会有效促进小学生合适探究等能力提高,良好落实教学目标。

如,《这些是大家的》一课,教师可以先融入一组图片:“在公园中,有人破坏健身设施;在公共区域的墙面上乱写乱画;用脚踩坏绿化护栏”,并提问:“图片中的作物行为对吗?为什么?”。引导小学生积极互动后,教师再提问:“学校中都有哪些公共设施呢?分别有什么作用呢?”,让小学生与同学一起交流,加深对公共设施作用的认知。此后,教师再引导其思考:“我们身边的公物还好吗?如果你遇到了破坏公物的人会怎样做呢?”,或是提问:“在生活中应该怎样爱护公物呢?”。让小学生以小组方式深入交流、探讨。最后,教师再引导他们进行课程总结,并对其认知和理解加以补充或纠正,就会有效使其深度学习课程,并使其懂得爱护公物,提高综合素质。

二、应用生活案例,提高小学生专注度

小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容易错失课程的核心内容。小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较弱,教师可以将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作为教学资源,会有效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明显提升其专注度。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引入多个案例,并在案例引入过程中,引导小学生积极表达内心的想法、观点等,让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让其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时主动动脑思考,才会有使其深度掌握课程知识要点,并让其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或品质[2]。

如,《安全记心上》一课,要让小学生了解常见的交通安全,懂得遵守规则,知道遇到危险后如何处理,树立安全意识。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入一则近期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15岁以下青少年死亡的数据,并让小学生思考:“同学们听完这些数据有哪些感受呢?”,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他们的注意。此时,教师再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案例:“一名小学生在绿灯还没亮起时,看两旁近处没有辆行驶,径直横窗马路,此时一辆汽车飞奔而来,出再悲惨的车祸,现场惨不忍睹……”;“一辆面包车被交警拦截,从车上面下来了二十几名小学生……”。并与小学生互动:“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就会充分集中其注意力,让其专注的分析生活案例。教师在此同时渗透安全知识、交通法则,小学生就会用心记忆,有效使其加深对课程的记忆。更重要的是,会让其树立安全意识,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三、借助课后作业,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是让小学生加深课程理解的有效方式,课堂上时间有限,而且一些实践在课堂上不具备开展条件。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可以借助布置课后作业的机会,指导小学生进行实践,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此外,小学生的执行力相对较弱,教师要注重加强课后作业反馈,保证小学生能够认真完成实践作业,可以让其在完成课后作业后总结实践感受,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如,《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垃圾,并对其进行分类处理;将生活中可利用的生活垃圾整理在一起,制作一种生活用品;总结实践感受。”。就会有效引导小学生积极应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引导其认真实践。教师可以次日举办一次评比活动,对小学生将所制作的手工作品加以评比,同时对优秀作品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就会有效夯实小学生环保意识,并让其理解分类垃圾的意义和方法,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又如,《这些事我来做》一课,要让小学生提高独立,能够自觉选择承担家务。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就可以让其结合自身的家庭环境,主动在家中做家务。同时,要让其懂得说服家长,能够拥有做家务的机会。而且,要让其在完成实践后将自己的劳动感受记录下来,以及总结做家务的过程和不足。不仅能够良好开展实践教学,还能够让小学生提高独立能力,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总结

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可以为小学生创造合作探讨的机会,引导其深入交流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也可以紧密联系生活,应用生活案例引导小学生认真思考、专注分析。另外,教师也可以将课内外教学结合到一起,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完善课堂教学,让小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提高实践能力。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有效性,还能够有效影响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让其提升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邢铭烨.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45):163-166.

[2]齐淑贞.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2(34):57-5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