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英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探索
摘 要:“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凝练小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并将其具体,生动地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载体。在小学英语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引言
“课程思政”是以“习近平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因此,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努力将“思政内容”与“学科内容”相融合,然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自然巧妙地将“思政内容”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如何挖掘课程背后的“思政内容”,值得我们思考。
一、小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目标与意义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根本。“课程思政”的实施,能够让英语课程文化知识内涵更丰富,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更务实,从而实现国家育人目标。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深挖课程“思政内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英语教学的特殊之处在于传授给学生语言的工具,为学生打开看世界的窗口。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二、小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教学探索
(一)立足英语课堂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理念
首先,教师课前应深入解读语篇,挖掘文本内涵。以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第九模块第三课时(复习课)为例。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family and jobs”本节课可围绕“My dream job”这一子主题展开教学。课前,教师可结合当今时政热点人物“党的二十大代表”,以“学习党的二十大代表,做有梦想的逐梦少年”为主线,引导学生播种心中梦想,勇敢追逐梦想,奋斗成就梦想。“课程思政”的融入,凸显了学科育人价值。
其次,教师课中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各种实物、图片、图书、音频、视频等,使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文化知识和更深的文化体验。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可通过短视频介绍“党的二十大代表”的先进事迹,通过图片呈现“党的二十大代表”人物。从而引导学生,以“党的二十大代表”为榜样,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利用英语教材资源,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小学英语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呈现,是课程的核心资源。我们应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挖掘 “课程思政”元素。例如: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第7模块第一课时“He spent about twenty-one hours in space”本课以2003年10月中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升空为背景,讲述了我国著名宇航员---杨利伟的故事。本节课可以通过短视频介绍神州飞船发射的视频,激发学生探索太空的热情,在通过航天员在太空中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航天精神”。教师在挖掘教材资源的同时,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呈现的故事和时事热点联系起来。如:“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可播放此视频,让孩子相信“梦想可以成真,好奇心可以改变世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引导学生学习“航天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改革创新的品格。再如,我们在教学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三上“Colors”这一主题时,教学“red,yellow,”时可以出示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展示中国国旗的时候,为学生说明:“There are five yellow stars in it. It is yellow and red.”我们将其命名为五星红旗。接着为学生阐述相关国旗知识,使学生了解旗色是红色的原因;大星与四颗小星各表示什么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将英语学习与“思政课程”有效融合。在教学其他颜色单词时,教师运用图片为学生展示不同国家国旗的图案与颜色,无形之中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国旗,了解了有关不同国家的文化,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三)借力英语“三单”作业,落实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课程思政”价值并非靠课堂教学中贴标签式的口号,而应播种于学生心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以在落实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时,我们不仅可以通过40分钟的课堂教学,也可以借力于英语的“三单作业”。例如,在教学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第10模块关于“Spring Festival”和“Christmas”时。课前预习单,教师可布置学生查阅关于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一些相关资料,例如,中国在庆祝春节时,会说什么?吃什么?做什么?等。课前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前感知不同国家在庆祝传统节日时的异同。课中,教师可通过一些简单的辨析,或选择题梳理不同国家的重要节日,以及庆祝方式,课后,可以让学生制作明信片,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的某一传统节日。通过“三单”作业的实施,学生从感知体验到经历探究最后学思语用结合,从而提升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鉴别能力,坚定文化自信。
结束语
“课程思政”与各学科融合教学已经成了当前乃至以后教育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只是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各个学科都应贯彻“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打造思政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从而实现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