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情境创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今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向。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技能,通过应用情境创设,有效的促进学生综合道德与法治能力形成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创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用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改革发展,核心素养教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命题。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道德法治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还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改善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道德品质。在实践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同时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并在情境中设置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实现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育。
1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它由最初的“双基目标”调整为后来的“三维目标”,现在已经明确提出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这是有利于学生未来成长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不是依靠教师的讲解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驱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中逐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积极的学习态度。而开展情境化教学就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并且在此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吸收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信,使学生真正获得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这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非常有帮助。
2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作目标不明确。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大多数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看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并将其作为评优标准。更有甚者,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出现了主科教师占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象,忽视了道德与法治带给学生的正面影响。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对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工作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养因子有效渗透到课堂之中,而不是一味地将成绩作为评优的标准。由于初中生思维以及行为方式没有成型,所以在教育中尊重学生想法,并且通过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实施,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意识到道德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会给学校以及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所以大部分教师仍在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最终导致学生教学工作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脱节。
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情境创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创设活动情境,提高参与意识
开展课堂表演,丰富学习形式在课堂中创设活动情境,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更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基于这样的教学现实,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课堂表演任务,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善用法律”时,为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围绕教学主题设计了特定场景,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深入学习。学生凭借个人意愿进行分组,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随后,学生结合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设计台词、动作、表情等。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留心观察每一位学生。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指正不足,以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案例背后,去剖析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除此之外,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相较于课堂学习更愿意参与实践活动,这也是开展课外实践的主要原因。为此,教师应结合不同课程教学主题,设置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核心的实践活动,以此助力学生成长,使每位学生都能形成对课程的深刻认知。
3.2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从问题出发,将问题当做是引领学生思考的关键点,学生结合自身已经获取的知识及相关知识储备,围绕问题进行探索,开动思维,从而更加高质量地完成探究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探究实践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好奇心,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展开深层次的自主思考探究活动,便于学生走进道德与法治世界。
3.3融入生活元素,增强情境式体验感
生活化课堂能够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感受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更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消解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有必要融合课程主题与生活化元素来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形成对课程知识的深刻感知,一方面达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在未来发展道路中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4引入时政情境,增强价值观引领
道德与法治本身属于建立于生活基础上的教育学科,课程教学效果不仅能够起到约束学生个体行为的作用,还会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为达到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亦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应拓展教学范围,打破学科教育在课堂中的束缚,引导学生走进时政,探索时政中的课程元素。要想提高时事政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灵活性,就要借助不同的教材素材渗透相关的知识,如学习资料包、PPT、微课等。首先,教师可在上课前收集相关的时政热点内容,再将其制作成微课,微课中须穿插图片和相关的案例,然后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充分理解时政内容和法治知识。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给学生发放具有时政热点内容的纸页,让学生联系所学的教材知识,在纸页上做相应的笔记,从而更加了解时政与政治的关系。最后,在完成教学后,教室可将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制作成学习资料包,并将其发于网络学习平台或者家校群,监督学生复习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革新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中有效融入核心素养理念,不断强化自身思想道德意识,提升自身道德水准,通过为学生创设贴切实际的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更加高质量地探索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现象,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探究欲望。
参考文献:
[1]韩永丽.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学道德与法治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1,36(36):108.
[2]徐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情感读本,2022,(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