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新时代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策略

王京科 郑丽娜
  
教研·学习导刊
2023年15期
静宁县古城镇学区 743404

摘要: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校和社会的生活中,让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然而,在大部分的农村小学,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并不规范,特别是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了比较显著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从而造成了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低下,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要根据新课改的新要求,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以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对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对策

在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更是学生形成好的道德观念的重要阶段。由于受到教学资源、个人成长条件、社会客观发展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小学中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已经成为了学校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农村小学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因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使德育效果更好,教师需要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进行小学道德教育的根本。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他们对于道德与法制课程的理解不够准确,而且他们的学习热情很低,因此,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建立起一个正确的认知,并慢慢地将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给予他们一些训练的机会。其次,要使学生认识到道德和法治课的价值和意义。

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教师要向他们展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法律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讲理论,还要给他们摆事实,注重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说明,这对他们更有教育意义。在学习方式方面,要考虑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很多活动这一特征,要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各种活动,还要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把他们所熟知的知识,请他们担任“小教师”,这样既能给他们带来新鲜的感觉,又能对他们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二、创新和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的考核方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改革,不断地改进和创新道德课程的评价方式。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有些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考试的分数来评判学生,这种考试方式是错误的。因为在这样的考核制度下,教师在讲课的时候,经常会着重于对语文和数学等重点课程的基本知识的讲解,这样就很容易忽略了道德与思想法治课程的内容。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德育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就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和改进。

教师要对他们平时的行为进行更多的关注,比如他们在校值日的清洁卫生是否干净,在学校内怎样和其他学生互动的,在课后怎样开展公益活动等。教师要为学生建立起个人成长的档案,在对他们进行考试评价的时候,不仅要根据他们在考试上的表现,还要根据他们平时的表现以及操行成绩等。通过多项评价并行的方式,教师可以有效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1]。

三、通过实践活动践行与获取知识

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生活、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许多教学要素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它的教学目标也是为学生的现实生活服务。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一些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的亲身经历变得更加丰富,从而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因为信息闭塞,观念落后,农民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走出课堂,参与实践,让他们运用书本上的知识,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并运用自己的所学去帮助别人。

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与之相对应的普法活动,首先对学生进行前期的培训,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法律知识之后,就会带着他们深入农村,让他们给农民们回答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对生活中出现的某些现象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评判,从而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念[2]。

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方式。因为农村小学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中,所以,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事件,培养学生对当前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并指导他们对当前的热点事件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们把课前发现的热门话题并把自己的看法写成笔记,以便在课后与学生们交流。在学生分享的时候,教师不能频繁地打断他们,也不能随意猜测和评价他们,而是要仔细地聆听,深入到学生的内心,理解他们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这样学生才能更容易地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一些生活案例,然后再运用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来对所选的案例展开分析。在对这些真实案例的分析中,学生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将会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提高。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的学习环境比较恶劣,因此,农村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师,除了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之外,要善于运用农村的教学要素,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积极地开展与之有关的社会实践,同时,他们也要积极地参加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研讨活动,向先进的教学方法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衣晓君.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现状及分析[J].文教资料,2021(15):204-205.

[2]余显松.提升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C]//.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出版者不详],2018:11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