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讨数学绘本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寻找消失的宝石皇冠(找规律)》教学设计与分析
数学绘本是一种用来承载数学知识、传递数学知识的图书,主要以一连串的图画和少量的文字为辅。因此近年来,数学绘本广受教师们的喜爱,教师们意识到数学绘本中蕴藏的教学价值。接下来就通过一节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绘本的案例进行具体的呈现与分析。
一、数学绘本的应用思路
数学绘本《寻找消失的宝石皇冠》主要讲述的是在一个博物馆中,一顶漂亮的宝石皇冠丢失了,大侦探在不断地破解怪盗黑猩猩的找规律问题,寻找线索后,成功找到真的宝石皇冠的故事。故事开头巧妙同学们可以观察到假的宝石皇冠中宝石的排列是没有规律的,判断出皇冠是假的,进而跟随大侦探进行破解与规律相关的问题寻找真宝石皇冠,这里不仅设有颜色和数字的规律,还有一些与形状、位置相关的规律,让孩子们能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巩固学习知识。
二、融入数学绘本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1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能够发现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及数的变化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够描述和表示规律。
2.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活动,感受回来表述的多样化,养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之美,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清晰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感知规律。
数字记忆游戏。
师:同学们,老师想跟大家先玩个游戏。请你们在三秒钟内记住下面这串数字。
课件出示:第一串数字:123 123 123 123 ;第二串数字:446 446 446 446;第三串数字:934 518 367 342。
对比发现——为什么前两组这么好记忆,而最后一组这么难呢?
揭示并板书课题:找规律。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朋友是活泼好动的,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放到简单的小游戏当中,不仅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通过学生亲历,直接感受,初步感知到规律,为理解规律的含义作铺垫。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研学活动一:主题图中找规律,认识“一组”、“依次”和“重复出现”。
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例1的主题图。
师:规律存在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请看这幅小朋友们在草地上跳舞的图,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哪些是按照规律排列的?请同桌之间说一说,我们再全班交流。
预设:图中的彩旗、小花、灯笼是有规律排列的。
(1)探究彩旗的排列规律,认识“一组”、“依次”及“重复出现”
师:我们先来探究一下彩旗,你们能说一说彩旗是怎么排列的吗?
引导学生说出:
①把一面黄旗和一面红旗叫做“一组”。
②总是按照黄色、红色的顺序,我们就叫做“依次”。
③彩旗后边出现的总是跟前面的一样,我们就把这种方式叫做重复出现。
依次板书:一组、依次、重复出现。
师:原来彩旗的规律就是这样为一组,依次重复排列的。所以在找规律中,我们要把重复出现的部分圈一圈。
(2)探究小花的排列规律,巩固找规律的方法。
师:请你们拿笔在研学活动一中圈一圈,圈完后与同桌说一说小花的排列规律。
预设:小花是按照紫红这样为一组,依次重复排列的。
2.研学活动二:体会规律的多样性,并学会使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找到的规律。
探究灯笼的排列规律。
师:灯笼的排列有怎样的规律?和前面我们研究的规律有什么不一样?还是请你们用笔圈一圈,再跟同桌说一说。
预设:与前面的研究相比,规律不相同,不再是两个两个为一组进行排列,而是三个三个为一组进行排列了。
小结:像这样,按照顺序一组一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是感性的,他们通过直观的图形和颜色能够快速地找到规律,但孩子们的表达与归纳能力还有待提升;进而遵循学生学习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先引导学生找彩旗、小花这些简单的规律,并尝试用词语总结出什么是规律,再过渡到学生自主找稍微复杂一些的规律,并能够尝试完整地表述规律。
(三)联系绘本,迁移发展。
1.引入绘本故事情节。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呀!屏幕上一片漆黑,你们知道我们去到哪里了吗?悄悄告诉你们,现在我们在一座古老的博物馆里面,天黑了,所以什么都看不见。我们拿出手电筒看看!
课件出示整个宝石皇冠。随后发现真正的宝石皇冠被偷了,再展开一起寻找消失的宝石皇冠的绘本故事。
板书:《寻找消失的宝石皇冠》
2.火柴棒图(图形、数字规律)
师:请同学们赶紧拿出你们的信,一起来研究研究吧!怪盗黑星星给我们留下什么线索呢?
组织学生汇报。
预设1:他留下了一组有规律的图案。
预设2:这是一组六边形、三角形、五边形、四边形,依次重复排列的。
引导学生发现除了图形的规律,还有数字的规律。
预设:这图中还有6354这样一个规律。
3.马尔科维奇作品(位置的规律)。
利用网络画板引导学生感知位置的规律变化,降低理解的难度。
小结:画中的图案都是按照顺时针方向变换的。
师:怪盗黑星星是在暗示什么呢?有什么东西会转动起来呢?
生:时钟。
最后找到真正的宝石皇冠,并引导学生检查宝石的排列,再次巩固规律的特征。
[设计意图]《寻找消失的宝石皇冠》是一本故事型的数学绘本,进入绘本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站在主人公的视角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动学习氛围,把原本枯燥的讲练环节做出提升,让孩子们进入故事积极探索,根据绘本故事《寻找消失的宝石皇冠》巩固找规律的方法,在有趣、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规律的多样性,不仅有颜色、数字的规律、还有一些形状、位置或综合起来的规律。
(四)全课小结、创作规律。
师:同学们,你们太厉害!破解了怪盗黑星星的所有难题,寻找到了真正的宝石皇冠。在刚刚破解环节中,我们发现了各种各样的规律,不仅仅有颜色,还有数字、形状、和位置。
利用大鼻子侦探的奖励,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知识创作数学绘本故事。
三、课例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在知识巩固,拓展提升环节融入了数学绘本。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学生读题,教师讲题的讲练模式进行知识的巩固,这样的形式略显乏味,因此,在巩固拓展的环节融入有趣的数学绘本,把握住使用数学绘本的时机,在丰富精彩的故事中不断更容易有效地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合理精选绘本故事中的情境,更是使得课堂教学不仅保有趣味,更具有数学味。
四、数学绘本融入数学课堂的策略
数学绘本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但是不能为了用绘本而融入绘本。
(一)把握学生需求和教学目标精选绘本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现在数学绘本种类繁多,数学绘本中都会承载相关主题的数学知识,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绘本都有与教材契合的内容,教师在筛选绘本时要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契合教学目标。
(二)创设多样化的数学活动灵活运用绘本
新手教师在使用数学绘本时更多是照搬绘本故事情节,或者设置简单的类似的闯关游戏,使用方法比较单一,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对绘本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面对不同类型的绘本时,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融入教学。例如故事性较强的绘本,应该引导学生站在主人公的视角解决问题;应用性较强的绘本,应该设置与之相关的生活场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三)注重绘本课前与课后的拓展延伸
当绘本承载知识内容较为简单,可以作为新学知识的一个衔接,在课前引导学生阅读绘本,巩固旧知,初步了解新知,为学习新内容做铺垫;课后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邀请学生再次创编绘本,表演绘本或者制作绘本的有声读物,最后更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多样的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数学思维,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总而言之,数学绘本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形式并非一成不变,在探索如可更有效地融入数学绘本仍需我们不断摸索、实践再反思,相信只要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就能够找到适合学生快乐学习、教师有效教学的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马霞.数学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学周刊,2022(22):70-7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2.024.
[2]张梦丹,李芳霞.数学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应用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2):70-71.
[3]苗婧.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的应用——以《小蚂蚁和大西瓜》绘本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2):74-76.
[4]李文娟.借助数学绘本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小学生(上旬刊),2022(05):91-93.
[5]刘瑞.巧用数学绘本,提升教学有效性[J].教育界,2022(03):96-9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