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单元视域下AI赋能初中英语听说课堂案例研究

纪晓玲
  
教研·学习导刊
2023年23期
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南校区 广东 深圳

摘要:当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技术的创新与变革。《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英语教学要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本文以沪教牛津版7B Unit4 Save the trees 为例,开展大单元视域下AI赋能初中英语听说课堂案例研究,探讨具体可行的课堂实施策略。

关键词:大单元 AI赋能 初中英语听说课堂

一、概述

当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了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技术的创新与变革。AI赋能教师、学生、课堂、课程和学校,打破传统课堂边界,线上和线下教育相结合,形成新的教育教学场景,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根本转变。2018 年 4 月出台的《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是国家层面积极应对科技发展而付诸的行动,宣布正式启动了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新征程。

2022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学科教学要树立“发挥核心素养统领作用”、“构建基于分级体系的课程结构”、“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的课程理念。因此,我们要全面把握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围绕核心素养开展英语教学。在此基础上,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学习活动, 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英语课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对教与学过程的支持与服务的功能,合理利用、创新使用数字技术以及各类在线教学平台,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支撑。

因此,在大单元视域下,将AI引入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以深圳学业水平听说测试题型即模仿朗读,听选信息,短文复述及信息询问为主要教学内容,结合有效合理的教学策略,不仅能更加高效地推进课堂的教学实施,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和个性化的学习机会,有助于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笔者以沪教牛津版7B Unit4 Save the trees为例,尝试探讨大单元视域下AI赋能初中英语听说课堂的教学模式框架和具体实施策略。

二、教学模式框架及实施策略

1. 课前预习测试

在课前,教师通过E听说平台布置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听说套题作为“本单元摸底作业”,平台会自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数据分析,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则可以对学生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将学生分成A、B、C、D四个小组。分组依据如下:A组即模仿朗读部分完成度低的学生,该组学生需要提供语音、语调以及重读等语音知识及技能的指导;B组即信息获取部分完成度低的学生,改组学生需要提升获取细节信息、主旨大义以及口头回答问题的能力;C组即短文复述部分完成度低的学生,该组学生需要在信息速记、口头组织文段这两个方面提供有针对性地辅导;D组即为信息询问部分完成度较低的学生,该组学生需要获得翻译以及组织英语疑问句这两方面的知道。

分组后,教师在课中实施环节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监测以及提问相应分组的学生,对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地个性化辅导,课后也能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应的作业。每一个单元结束后,都可以灵活地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动态监测和分组调整。

2. 课中教学实施

在听说课堂中,教师首先要研读新课标,树立大单元教学意识。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听说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以及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意义探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堂,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可以借助希沃白板设计交互性强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创设主题情境,开展教学活动。

程晓堂(2018)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智能化的语言识别,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为学习者提供实时的反馈。我们在听说课堂中,可以通过利用AI听说课堂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听说课堂的深度融合。学生在课堂上手持语音答题器,在课堂上开展人机互动练习,系统能够实时反馈学生的听说水平,并及时评价。此外,教师还可以播放学生的实时录音,组织学生根据评价量表,开展生生互评。

3. 课后作业巩固

课后作业设计可以灵活地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来调整。教师在课堂对4组学生已经分别进行了分层教学及重点指导,所以在课后作业巩固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这个分组来布置听说专项作业(个性化作业),以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

三、教学案例

(一) 语篇研读

What:本节课是沪教牛津版七年级下册Module2 Man’s best friends第四单元的听说课,单元话题为 Save the trees,属于“人与自然”主题范畴中“环境保护”主题群。本课的口语语篇围绕“Amazing Trees”展开,以歌曲、vlog配音稿、广播稿、描述经历等不同语篇类型呈现,语篇内容包括讨论树木能治愈人的心灵、了解樱花树之美、认识松树及其用处、描述一次以树叶为主题的课堂体验。

Why: 通过介绍不同种类的树,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树木的价值,学会谈论树木之美以及树木的用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列举和思考树木的重要性及其原因,树立保护树木爱护环境的意识。通过本堂听说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整合信息的水平,最终在新情境下运用本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发挥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生成自己的新知和新能。

How: 四篇听力语篇分别是歌曲、vlog配音稿、广播稿、经历描述。本堂课以人物Tom一天的经历为主线,首先通过Lemon tree这首歌让学生了解视频中人物Tom的心情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树木能治愈人的心灵;接着以Tom看到同学的Vlog,引出樱花树的介绍,结合模仿朗读的相关语音知识,启发学生关注树木能够让人领略自然之美;随后播放Tom在车上听到的关于介绍松树的广播,结合信息获取和整合的技巧指导,引导学生关注树木对于人类的用途;接着以Tom在学校一堂以树叶为主题的课堂经历描述,结合速记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树。最后,通过创设情境,Tom打算要参加学校的英语演讲比赛,请你跟他一起准备演讲稿,引导学生树立保护树木,爱护环境的意识。语篇包含了有关树木以及树木重要性的词块:bloom, make the environment more beautiful, strong, grow, make use of, wood, furniture, Chinese medicine, fight against, first, second, use the leaves to make pictures。

(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1. 运用语音语调、意群停顿等语音知识评价同伴关于樱花树的模仿朗读作品;

2. 运用预测、速记等技巧获取关于松树以及一节课堂经历描述的相关信息,并根据笔记以及思维导图复述语篇;

3. 完成一次关于树木重要性的演讲,深化对树木的认识,树立保护树木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 教学过程

Part 1学习理解

1. 播放Lemon tree的视频,通过提问引导关注Tom的情感变化,引出树的主题;

2. 展示学生的趣配音作品Cherry tree, 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标准生生互评;

3. 补充点评模仿朗读该文段的语音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有针对性地指导A组学生;

4. 引导学生使用语音答题器再次进行该文段的模仿朗读,根据机器的即时反馈再次简单点评。

[设计意图]导入运动主题,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关于树的背景知识,结合模仿朗读的技巧指导,以及AI听说课堂的即时反馈,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根据量表进行互相评价。

[效果评价]根据学生的互评反馈,评估学生是否理解模仿朗读的评价标准以及学习策略;根据AI听说课堂的数据反馈,评估学生是否掌握模仿朗读的技巧。

Part 2 应用实践

1.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预测将要关注和获取的关于松树的信息;

2. 播放一段关于松树介绍的广播录音,引导学生获取和记录相应的信息,并使用手持答题器进行答题,根据AI听说课堂反馈数据进行点评,关注B组学生的表现;

3. 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预测An interesting lesson将要关注和获取的信息,指导相关的速记技巧;

4. 播放一段关于An interesting lesson录音,引导学生获取和速记信息,并使用手持答题器进行答题,根据AI听说课堂反馈数据进行点评,关注C组学生的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松树以及一堂有趣的课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利用问题或思维导图中等线索进行推断预测的能力,通过回答问题以及复述语篇,培养学生准确获取、梳理并输出关键信息的能力。

[效果评价]观察学生的笔记,判断其是否能够获取并记录相关信息;通过AI听说课堂的即时反馈数据,了解学生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复述的准确性。

Part 3 迁移创新

1. 引导学生在新的语境下通过提问进行信息询问,以获取关于准备演讲比赛相关的信息,跟Tom一起准备演讲比赛,引导学生使用答题器询问信息;

2. 根据AI听说课堂数据反馈,进行点评指导,关注D组学生的表现;

2.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Tom的回复进行以树为主题的演讲准备;

3. 小组进行展示,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新情境,整合运用本堂课相关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关注询问信息的技巧,并准备演讲。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迁移创新,引导学生树立保护树木,爱护环境的意识。

[效果评价]通过“AI课堂”软件播放学生的答题录音,以及小组的演讲展示,把握学生内化及迁移所学内容和语言的情况。

Part 4 作业

1. 必做:完成E听说平台推送的作业。

2. 选做:录制关于树的演讲视频,并上传到指定链接。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个性化学习指导贯穿课堂始终,使用E听说平台推送以小组为单位的个性化作业,巩固学生相应的听说技能,以实现个性化突破;同时延伸课堂的学习任务,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录制演讲视频,在实现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挖掘语用能力,进一步深化对树木重要性的认识。

四、案例分析

本案例以Amazing trees为主线,以语篇为依托,以Tom的一天经历创设贯穿全堂课的情境,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树,结合模仿朗读、信息获取、短文复述以及信息询问四个听说环节的技巧指导,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主题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树木的价值,学会谈论树木之美以及树木的用处,树立保护树木爱护环境的意识。

在本节课中,AI智能技术赋能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结合生生互评、教师点评,践行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在课前和课后,教师结合E听说平台进行测试分组以及个性化作业推送,学生完成后能得到及时评价以及针对性指导纠错,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听说能力。课中使用AI听说课堂实现人机互动教学,教师根据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组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使用答题器生成数据,系统实时反馈学生的数据结果并生成教学诊断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互评,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点评。AI智能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了教学监控和诊断的功能,为促教、促学提供参考和依据,有效助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结语

祝智庭(2021)认为,教师可以发挥设计思维,将饱含艺术力量的人类智能与充满理性力量的人工智能相结合,克服单纯人工智能“有知识,没常识;有精度,没温度;有个性,没人性”的局限性,使得两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智能化、数字化、大数据的时代,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教与学相结合,尤其是与听说教学相结合,创设智能化的学习和教学环境,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能够更好地助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Z]. 20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3] 程晓堂. 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1):6-9.

[4]祝智庭,韩中美,黄昌勤.教育人工智能(eAI):人本人工智能的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01):5-1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