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对基于在线课程资源开展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混合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典型实践,对于深入推动教育信息化全面建设与创新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作为衡量在线课程质量的重要指标,学习满意度对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改进在线课程教学方式、提升在线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教学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过于平淡,但在现阶段网络技术的开发,将在线课程资源与教学模式结合引发出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师们的首选。农村初中利用在线课程资源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学方法相互借鉴和融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教学方式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最后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课程;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课程,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良好思想品德的发展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起着重要作用。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道德与法治课有机融合,可以优化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在线课程资源现状、影响因素
1、在线课程资源现状
在线课程资源现阶段被很多学校所采用,它作为一种典型实践的创新融合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优化课程建设,同时还能将教学质量提升到更高。但笔者所处的学校是农村初中,信息教学工具并不齐备,所以在线课程教学开展也不顺利。据笔者调查统计后发现,近些年在线课程教学开展存在的问题,包括结构僵化、种类单调、创新速度不及时等,希望能够在未来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将在线课程资源的优势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彻底综合,提升教学效率。随着在线教学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得以形成,实现了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的结合,已经受到了广大教师以及研究学者的关注,并尝试建构适应现阶段的混合式课堂教学设计模型[1]。很多教师过度追求多而全,但正是这样贪多嚼不烂的心态,导致无法将在线课程资源教学的功课点逐一击破,这也正是目前影响满意度的最大因素之一。
2、在线课程资源学习影响因素
在线课程资源教学存在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情况类型繁多,笔者的研究依靠本校实际教学情况以及文献参考方式进行开展。本文分析在线课程资源学习影响因素从两方面进行:一、学生方面,目前教育改革阶段强调重视学生学习需求以及学生知识需求,教师要从学生们的自主性积极性,作为重点开发方向。结合建构主义理论以及自身之前的教学经验,不仅要创建有意义的课程架构,同时也要将人文主义建构主义融合进入教学体系中,让学生能够通过线上知识学习实现自我知识体系建构。二、课程开展方面,目前阶段的在线课程资源开展是初步阶段,但同时根据师生满意度调查,能够发现学生对于在线课程的学习期望及感知质量方面均十分满意。在线课程资源的融合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将传统教学中过于刻板的理论知识,演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更加有助于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学习影响因素方面分析主要依托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满意度以及质量感知三个阶段[2]。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1、教师不能与时俱进
初中道德与法治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同时它也是与时事紧密相联的学科。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总是觉得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们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中不断地更新着其自身的内容教师无法将最新的教学知识,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中,是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值得重视的问题。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教育改革,倡导要将教学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但是很多教师对此理解的并不透彻,放养情况在教学中比比皆是,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学习内容总结课程下来学习效果并不高。教师的教学眼光要放眼社会,而不能局限在小小的课堂之中,只有自身目光长远,才能吸取优秀的教育思想,更好的传递给学生。
2、无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阶段,他们无法完全约束自身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习惯。这个阶段中教师要充分的引导学生,让他们自觉地培养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否则凭藉学生自身的自觉性,很难产生有效的学习观念。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未被被学生重视,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觉得主科成绩好就可以了,而德育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副科学科,不被重视。针对于此类学科只需要将内容记住即可,并不需要深入的理解和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都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无法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他们并没有真正的从内心感受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与意义。针对于此类情况,教师很难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真正地扭转学生们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做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3、课堂教学手段少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手段枯燥乏味,也是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很多教师一味地重视教学的进度,只将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部分教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中朗读课文,然后再针对课文中的概念点来进行提问,最后进行讲解。也会有一小部分教师喜欢根据案例讲解,为学生解除困惑。但是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甚至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瞌睡,开小差,溜号等情况。这是因为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师无法灵活应用学生的兴趣点,也就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4、沿用传统教学理念
当前新课改背景之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需要将学生放在核心地位,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学科素养。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很多教师无法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并不能够真正的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情况导致的结果,整体教学过程效果并不理想,而错误的理念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也无法真正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水平。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只能将知识强行灌溉的学生,无法真正地提高学生们的知识学科素养。传统的教学理念只是觉得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即可,能让他们面对考试就可以了,而没有真正的去考虑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也无法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学习链条,这是沿用传统教学目的而产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困难。
5、缺乏师生沟通交流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更多的时候是以理论讲解为主,对于这种说理性的教学科目学生一般都是兴致缺缺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一旦和教师的教学理念产生分歧,再加上没有良好的沟通交流,那学生们无法对这门课程产生真正的学习兴趣,更严重者会逐渐产生抵触的心理,严重影响后续的教学进程。
6、教材知识内容变得“厚重化”
当前阶段的教育形式已经开始逐渐改革,摒弃以往的应试教育里面现在逐渐向素质教育变化。虽然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改变,但是应试教育中的中考还是会让学生们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多教师更倾向于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记住的知识更加巩固,同时也能更好地应对考试。要知道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本身理论性知识更多一些,如果真的想要学习好此门课程,需要理解教育的主题和中心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中,还包含一些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还能感受民族文化深刻的内涵。教师不仅要做到让学生学习好学科内容,同时也要做到让学生变成民族文化传承的接班人。将传统文化内容传递的同时,也要将关注点放在教材新增的内容上,让学生与时事紧密联合,培养他们深厚的法律意识和观念。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变得越来越厚重,是因为社会对于未来的人才寄予的希望越来越高,希望我们的教育行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只会刷题,同时也要是全方面的综合性人才,教师要善于利用多样化教学内容,让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发挥到最大。
三、基于在线课程资源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混合式教学策略
1、教师应采取的措施
首先,需要对以往的教学管理体制进行革新,在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如在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学校部分班级作为教学示范班,力求找到一套更有效、更富教学实践意义的方法,从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出发进行知识掌握的检验,如线上学习、查看课件、完成课堂测试、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等环节,密切关注学生的综合评定成绩。在设计预习在线课程时,教师可以采用Flash、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深入分析道德与法治教材后,收集与课程主题有关的图片和短视频素材,将素材插入预习课程的首页,以便学生在预习时对课程主题产生直观印象。在编辑预习课程的任务页时,教师可以选择颜色清新的界面模板和简洁的宋体字,把预习任务和流程用序号逐一列出,具体任务包括合作熟悉教材、找出教材内的要点概念和定义、记录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等。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正式预习阶段播放课程后,教师需要适度参与学生的预习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开展预习思考和讨论活动,如首页播放主题图和短视频后,教师可以提问:“首页内容反映什么现象?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去分享自身的想法,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内心的看法充分讲解出来,在不知不觉中新课程的主题就被学生们所吸收了。观看预习课程任务页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做到仔细观看,同时也要把任务项进行标注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预习技巧,在学生的熟悉教学内容后,教师要适时的将要点和定义进行清晰明确的划分,这个时候再让学生进行核对。
其次,农村初中利用在线课程资源进行混合式教学要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教学的有机融合,使传统教学的固有优势与网络教学的技术创新优势互补互促,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完善教育教学结构、提升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农村初中的教师在利用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特点和本校信息技术条件状况。
2、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更多的时候是以自身的教学为主,但是此项教学理念并不适合新时代下的教学标准,应该充分转换思维,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主人翁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注重改善教学活动与过程,才能更好地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利用各种教学活动做到启发学生,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在混合式线上教学的时候,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以游戏为引导、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教学板块,启发与引导学生形成主人翁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做更好的自己》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在班级内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可以开展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践行诚信为主要内容的情景短剧”,让学生参与到“情景短剧”的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地转变思想,明白在学校中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好好做人,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以此提升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开展情景短剧使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其不论是在言行举止还是在行为规范上都能很好约束自己[5]。
3、教师应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评价、鼓励以及对课堂教学进度与课堂节奏的把握。对于把握课堂节奏与教学进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教学《生活需要法律》这一章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接受能力,进而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方式。在教学《法律为我们护航》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反馈出来的表情及动作来观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有一部分基础底子比较薄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教师可以针对此类教学问题,充分利用在线课程资源的优势,通过混合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们在家中时可以用手机、电脑等信息工具进行资料搜寻。在学生们对学习困难知识有初步了解后,再有针对性地去辅导,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方式,引导学生接受知识。
结束语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基建不仅需要网络和平台建设,更需要从优化资源质量、完善在线教学评价、推动资源管理与应用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布局。还应在进入在线课程资源学习之前,面向教师和学习者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技能培训,使其能更好地利用平台功能开展教与学,从而提升学习成效。农村初中利用在线课程资源进行混合式教学要结合校情,以学生满意为基调,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目的,找适合之策略,建有效之模式。
参考文献
[1]武旭晶.信息技术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传奇故事(百家讲堂),2020(7):263.
[2]王玉兰.紧扣时代脉搏创新育人模式——区域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混合式学习的思考和实践[J].现代教学,2019(Z3):31-33.
[3]吴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
[4]刘磊.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
[5]张美贞,旷新华.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8):13.
注:本文为2021福建省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立项课题《农村初中利用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立项号KT2111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