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幼儿园表演游戏中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张美丽 张波
  
教研·学习导刊
2023年25期
合肥市航空新城幼儿园 230031

摘要:表演游戏对幼儿的语言、认知、社会性以及创造 性思维等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游戏材料对游戏的性质、内容 发挥着重要作用[1]。不适宜的游戏材料投放会影响幼儿游戏进展及水平。本文就幼儿表演区游戏材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表演游戏 游戏材料 投放问题 解决策略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条指导原则 ,并强调“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这说明游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游戏材料作为幼儿游戏的媒介,合理投放能有效促进幼儿游戏行为的发生,提高参与度及积极性。然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很多教师在表演区投放材料的时候容易存在以下问题:

一、幼儿园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一)投放成品材料较多

幼儿表演行为离不开材料的支持,颜色鲜艳、生动形象的服装及道具不仅能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更能引发幼儿创造性地表达。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多数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非常单一且装扮类的材料居多。

另外,材料投放不与主题相关联。教师随意为幼儿提供成品材料且所设置的主题内容单一,有的甚至将表演区只是作为幼儿歌唱表演的场所。随意将材料投放在区域中,让幼儿自由把玩,且长期不更新、替换,严重缺少多样性及趣味性,使得游戏的价值及实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降低了幼儿的体验感。

(二)材料投放时机不当,缺乏延续性和计划性

缺乏过程性的材料投放与跟进,不能随着幼儿经验的增长以及游戏水平的提升逐步调整。许多时候,幼儿还没有进入表演时教师就已经准备好了各种道具与服饰,并未考虑幼儿的经验水平与游戏需要。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媒介,在一定时间内,教师既要了解幼儿游戏发展水平,也要了解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及兴趣,根据主题的变化及时更换游戏材料。

目前,多数幼儿园在学期开始就将各区域游戏材料准备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和游戏,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次数及兴趣逐渐下降。他们会在区域中尝试利用材料进行创想,然而原有的材料已经无法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那么在这样一种长久的消极游戏中,幼儿会变得“无所事事”,不利于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

(三)材料制作过于精美,影响幼儿“以物代物”的能力。

据笔者观察发现,多数教师对表演游戏材料的制作存在“误区”。在制作中,老师们常会考虑自己做的材料像不像,好不好,是否不易损坏。过于逼真的游戏材料,使得幼儿丧失了“以物代物”的能力。如在某一中班表演区看到幼儿因为没有表演的“手枪”而哭泣,他不知道没有“手枪”的情况下,该怎么把“猎人”这个角色表演下去。由此可见,如果这些材料的投放偏离了幼儿的实际需求,缺乏幼儿参与性,那么将影响幼儿创造性表现的能力,不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四)材料过多、不易于整理。

随着近些年游戏越来越受重视,幼儿园也开始关注游戏材料的数量及质量。因为考虑到幼儿游戏的需求,很多教师会走进一个“误区”,材料的数量越多越好。部分教师为了省事,发动家长从家里带各种各样的服装、道具。最终,这些材料被摆放在表演区里,看起来“琳琅满目”,实际缺乏游戏价值。

另外,表演区有些材料并不是幼儿所真正需求的,能看出是老师们精心准备的。有的老师在表演区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场景、道具,但是在幼儿游戏时却常常被搁置在边上无人问津,有时因为场地有限,这些材料反而造成幼儿游戏秩序的混乱。在游戏结束后,过量的游戏材料给幼儿造成了负担,多数时候幼儿整理不了,就只能老师帮忙。

二、幼儿园表演游戏中材料投放策略

(一)利用低结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游戏

过于精美的游戏道具,功能性较单一,虽然牢固却会局限幼儿的思维,只适应个别表演游戏,随着表演游戏的深入,所需的材料会不断增加,这也导致表演游戏的材料太多、太杂,反而影响幼儿表演游戏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应运用低结构游戏材料,让幼儿可以根据角色和情节发展需要自主寻找替代物,变废为宝,并尝试一物多用。

如在游戏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建构城的幼儿经常会举行演唱会。没有话筒、没有乐器,一场有趣的演唱会却开始了!有的幼儿将奶粉桶当作鼓,用万能工匠材料作为响锤,自己则表演打鼓的人、有的幼儿将点心盒摆放在一起表演钢琴演奏、有的幼儿将点心罐里塞入玩具作为串铃等。由此可以看出利用低结构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创造性的表演还能实现与其他区域的整合。在表演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幼儿能一起合作,在观察、比较、尝试中,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根据主题内容及幼儿游戏情况不断更新游戏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开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所以在材料投放时要注意游戏材料的灵活和变化,使其成为一种动态性的游戏材料。

(1)表演区的游戏材料提供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 ,做到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如小班幼儿年龄小,对动物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会更有兴趣,因此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可投放幼儿比较熟知的物品作为表演的材料,材料投放的数量要根据人数投放的多一点。中班幼儿的表演欲望更强、表演能力也更强,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半成品引导幼儿进行以物代物进行表演,同时引导幼儿表演完整的角色对话,丰富幼儿表演经验,提高幼儿表演能力。大班的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游戏的水平更强,以物代物的能力更强,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低结构的材料,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幼儿成为游戏的主导者,促进游戏水平提升。

(2)表演游戏材料要随主题和兴趣及时调整

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可以结合每个月的主题教学和幼儿的兴趣及时地进行材料的调整。例如在开展《可爱的小动物》主题时,幼儿对动物形象比较感兴趣,教师可利用主题活动的开展及时投放动物头饰、动物手偶等表演材料,鼓励幼儿模仿动物并进行角色间的对话。诸如此类,为幼儿提供动态化的游戏材料提升表演经验。

(三)投放适宜数量的游戏材料

(1)表演游戏需要什么样的材料,不仅要考虑幼儿兴趣能力方面的因素,也要考虑实际操作的人数和操作的表现来决定游戏材料的投放数量。需要多少数量应该根据特定游戏角色的设置和幼儿的需要来定,一方面避免因材料数量的缺乏,影响幼儿的创作活动。另一方面避免游戏材料过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同时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循序渐进,根据主题的逐渐开展或者幼儿兴趣动态性的投放材料,

(2)将表演游戏的材料进行归类,可按照功能设置表演游戏分类筐,如:头饰类、乐器类、道具类等,同时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摆放,保证表演游戏材料收纳的整齐高效。

除了要做好准备工作,发挥指导作用外,教师也应对结尾 点评这一环节加以必要的重视。在点评时,教师不要只把目光放置在幼儿的活动成果上,而是要对幼儿的体验感加以注重,切勿存在较强的功利思想,以防降低幼儿的参与感及兴致[2]。

综上所述,从幼儿行为上看幼儿园的表演区很热闹,但从材料上看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只有对存在的问题有清楚的认识,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对策,才能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提升幼儿游戏水平,促进幼儿在游戏中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学青 . 学前儿童游戏 [M]. 南京 :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1:152.

[2] 李微玉.  让孩子在表演区中 自主学习与发展—谈幼儿园表演区的价值与教师支持[J]. 江苏教育研究, 2015(10) :5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