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因材施教策略
摘 要:识字、写字是阅读与习作的前提,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年,双减政策的实施,对识字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材施教识字结合教材内容、学生个体差异、生字构成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双减政策;识字教学;因材施教
识字、写字是阅读与习作的前提,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云:人生聪明识字始。早识字,早开智。因此,统编版低段语文教材想方设法让学生识别大量的汉字,但识字内容多,难认更难记,从前乏味的、单一的识字教学降低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笔者近年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结合统编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实施因材施教识字教学法。
一、基于教材内容差异的因材施教
统编版小学低段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但是结构却不复杂,共有四部分:识字、课文、园地、口语交际,其中涉及识字教学的就识字、课文、园地三部分。根据这三部分的特点,笔者采取不同的识字教学方法,以此进行因材施教识字教学。
(一)课文单元的因材施教
小学低段语文的课文单元大多以歌谣、童谣、故事、寓言为主,有的故事生动形象有趣,有的语言诗意优美,有的极富表演创造色彩,还有的跟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笔者在教授课文部分的时候喜欢通过情境的创设识字、表演识字、渗透文化识字、讲故事识字。
1.情境识字法
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莫过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教学生字的时候如果能根据课文内容、或课文情节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文字的意思、色彩、味道更容易学会和记忆文字。例如,笔者在《比尾巴》教学时,先请学生观看图片,请学生争先发言都有谁参加比尾巴。学生观察后发现原来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一长一短比出了效果,原来“比”就是两个同类的事物,特点不同,所以“比”中两个“匕”左边小右边大,左边矮右边高。
创设情境识字为学生识字提供一个识字的支架,学生借助这个支架能更好把握生字,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这个情景中,与生字交朋友,熟悉它。
2.表演识字法
识字是枯燥无味的,如果不注重开掘新颖的识字活动,学生就会失去识字的兴趣和主动性,识字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表演识字法非常适合动词的识字教学,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演一演,往往会使学生在出其不意中焕发识字热情,并印象深刻。例如,在《小猴子下山》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一路跟随小猴子下山。小猴子蹦蹦跳跳来到了玉米地里,它很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笔者请学生上台演一演“掰”。一生抬起右手做掰的动作。笔者引导学生观察这掰的动作是否贴合实际,这让你想到了什么字。台下学生争先发言“摘、扭”。笔者再次请学生上台,此时,学生左手扶住玉米杆,右手紧握玉米棒,轻轻用力,玉米就掰下来了。于是学生明白“掰”要用双手,物体和原来整体分开了,这就是“掰”。以此方法,学生在一次次的表演中习得本课的“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3.渗透文化识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汉字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每个汉字都有其文化内涵。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当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笔者在备课的时候就特别留意文字背后的典故,教学时,引经据典,润物细无声,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比如:学习“天、地、人”的时候,笔者讲述“盘古开天”的故事。又如,在学习“月”的时候通过“嫦娥奔月”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韵味和传统美德,同时,学生学习汉字和感悟故事或道理相得益彰,收效良好。
4.讲故事识字法
小学生爱听故事。把听故事和讲故事恰当地运用到识字教学中,不但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还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笔者在教学“照”字的时候,便给学生讲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点血。”后面学生仿照此法,为“碧”字编故事“小王和小白在石头上玩耍。”“坐”的故事“有两个人,一个人在土堆的左边,一个人在土堆的右边。”
(二)识字单元的因材施教
小学低段的识字单元在一年级每册书中有两个单元,二年级每册书中各一个单元,大多文字不多,形式简单,但多以歌谣,字谜出现,有韵律、有主题、朗朗上口,深得学生的青睐。结合单元识字的集中性、多量性,笔者更喜欢运用游戏识字、图文识字、分类识字、合作识字……落实因材施教识字。
1.游戏识字
游戏识字是指把识字教学融入到某种游戏中,促进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认识汉字。经典识字游戏有:猜字谜、挖宝藏、找朋友、竞赛读。此外,还有运用多媒体的新型游戏:青蛙过河、小马过河、摘星星、摘苹果、放气球等等。
2.图文识字
图文识字也是趣味识字的一种,运用图片对汉字的形或意进行描述。图文识字一般适用于字源字理、文字演变等文字的教学。也可以是教材中有图片展示的文字。例如,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的教学。
师:请小朋友们观看图片,你看到太阳是怎么样的?
生:太阳是圆圆的。
师:所以古人画了一个圆圆的圆圈代表太阳的样子,但是中间这点是什么?
生:可以代表太阳的发光点。
生:也可以是太阳的中间。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散思维,只要学生有兴趣,有助于他们的记忆,任何观点都不否定他们。
2.分类识字
分类识字是在集中识字中进行的。在识字单元中一些课文出现同类偏旁的生字尤其集中,在识字教学的时候可以归类学习。例如,《动物儿歌》的教学中可以把虫子旁的字“蜻、蜓、蚂、蚁、蜘、蛛”先归类为昆虫类,都是虫子旁,然后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声旁。又如,《树之歌》中木字旁的字特别多,有“梧、桐、枫、松、柏、桦、杉、桂”,通过归类集中后,简单对比,继续使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声旁。
3.合作识字
合作识字是所有因材施教识字中最节省时间的一种,通过4人小组合作的形式,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尽管学生多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比较简单的方法,由于是学生智慧的结晶,他们记忆也会更深刻。
(三)语文园地的因材施教
低段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结合单元的人文主题,大多以主题化呈现,有“时间主题、介绍家人主题、职业主题、天气主题、数量词主题、夏天主题、野外观察主题……”笔者在教学前会提前让学生预习,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场景,查找资料做调查表、手抄报、贴标签等等形式让学生学习相关汉字。比如在介绍家人主题,笔者会布置学生提前做一张全家福,运用教材中的词语做标记。职业主题布置学生做一张介绍家人工作的手抄报。学习量词可以提前与家人就家中某一场景数量词对对碰……整体而言语文园地的识字教学跟课文、识字单元有所区别,大多使用生活化识字法。
二、基于生字构成差异的因材施教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现代汉字大概可以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不同类型的汉字教学应从一年级开始有意识指导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识字,使学生形成灵活的识字思维,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象形字是最古老的字体,它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在一年级上册《4、日月水火》中所有的所有的汉字都是象形字,课文中左边配上了插图,插图中的右下角有该字的甲骨文,生动而又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这些象形字的演变。该课文也向师生传递了象形文字识字最适合的方法就是图片演示法。
指事字——“指”是指出,“事”指的是事物,指出某些事物的特点,表示强调或是突出,像这样的字就是指事字。大多数的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而造成。这一类汉字的识字教学适合运用字源字理掌握法。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含义所组成一个新的汉字。这一类汉字占的比例最大,像“明”太阳和月亮在一起就变得很明亮了;“泪”眼里面有水就是流泪了;“休”人靠在木头上休息;“男”田里有一个有力气的人那就是男人。因此,会意字适合让学生合作交流后教师适当指引分析。
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少,它是由表示意义的形旁和表示读音的声旁组成。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起来,可以组成许多不同的字。形声字可以运用归类识字法。例如,一年级下册《3、小青蛙》中的“清、晴、睛、情、请”可以放在一起归类识字。
综上所述,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教师应勤动脑、多思考,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落实识字教学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因材施教的各法中体验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在因材施教的识字参与中体验成就感,在因材施教的各种途径中体验识字的妙趣横生,进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从而学得活,记得牢,为学生识字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谢素静.低年级小学生生活化识字教学策略初探[J].西部素质教育,2016年 6月,第2卷第11期:176
[2]杨卓.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探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学位论文
[3]顾平.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策略的多元化[J].教学研究,2012第8期:29
[4]李瑛彤.游戏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学位论文
[5]邵裔黎.字源识字法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部编版低段语文教材为例[D].西南大学2021年硕士学位论文
[6]王强.让识字教学回归儿童的生活——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11月,第24卷第11期: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