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语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融入路径研究

李东东
  
考试报
2023年14期
皮山县木吉镇中学

摘  要:初中语文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精细的课程设计和师生互动引导,不仅促进学生积累知识和技能,还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这一路径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新时代公民的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既是文学传承的工具,也是思想传递的媒介,为学生的人生道路注入正能量和指引,培养更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一代。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应不断探索提升思政元素融入的深度和广度,为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贡献力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程思政;挖掘融入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教育部提出了将思政元素融入各个学科课程的倡议。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提升思想觉悟,还能够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的未来培养更加有责任担当、有道德品质、有文化底蕴的公民做出积极的贡献。因此,初中语文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关键途径之一。

一、初中语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融入的概述

初中语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是为了满足新时代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它强调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不仅仅要传授文学知识和语言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通过选取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价值观和社会问题,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课程设计扮演着关键角色,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资源选取和课堂互动中,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语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加有责任担当的新时代公民。

二、初中语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融入路径分析

(一)课程设计精细

课程设计精细是初中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关键路径之一。通过精细的课程设计,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思想性和价值观引导性的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的教材和活动,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在融入思政元素时,课程设计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其次,应精心策划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确保文学作品与思政元素的融合自然而有机。还可以通过精细的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提出深层次问题、引导讨论、进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现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和融入。

以《中国石拱桥》单元为例,通过精细的课程设计,成功融入思政元素。首先,教师要精心挑选与工程精神、团队协作、传统文化等思政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如《中国石拱桥》等。其次,课程要安排多层次的教学活动,包括学生分组研读文学作品,讨论工程建设中的团队精神,以及通过小组演讲分享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小组项目,要求学生设计和模拟建设一座石拱桥,从而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一精细设计,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深刻领悟到工程精神、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因此精细的课程设计是初中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有效途径。

(二)师生互动引导

师生互动引导是初中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路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启发性的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背后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内涵。师生互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促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教师应以学生的思维为主导,以问题为引导,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引导,引领学生自觉地发现、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通过师生互动引导成功融入思政元素。在课堂上,教师首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父子之间的亲情和牺牲精神。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家庭、亲情、父爱的思考,引发学生对亲情的深刻反思。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文学作品,而是积极地思考、参与和表达,深刻领悟到亲情、牺牲精神等思政元素。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师生互动引导在初中语文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有效路径。

三、结语

初中语文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通过精细的课程设计和师生互动引导,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仅积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这一路径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助于塑造新时代公民的核心素养。我们应当认识到,语文课程不仅是文学传承的工具,更是思想传递的媒介,通过这一途径,可以为学生的人生道路注入更多正能量和指引,培养出更加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一代。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进一步提升思政元素的融入深度和广度,为培养更优秀的公民贡献力量,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智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程靖涵王玮.中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策略探究[J].今古文创,2021,000(021):P.125-126.

[2]朱秀荣.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语文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探讨[J].今天,2023(8):0007-000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