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历史教学评价的优化设计与实施
摘 要:许多老师把考试评定看作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依据,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片面的评价,这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导致许多学生失去了信心,形成一种惰性思维。中学历史教师应该积极地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不仅要让核心素养的引导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还要对其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同时还要利用多主体的评价反馈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全面的评判。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评价;教学策略
一、设计多维度的评价内容
传统“应试”型的评价方式仅注重学生的学业表现,也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重视,使得评价和教学活动分离开来,不能充分发挥其激励和诊断功能。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在讲授《百家争鸣》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设置如下的评价内容。知识储备与理解情况:评价学生对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家学说的认识程度,并了解其各自的代表人物;对学生能否对“百家争鸣”的历史进行总结。
关键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评价学生能否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对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社会必然性进行分析,并对“百家争鸣”现象产生的思想文化高峰进行判定;评价学生能否根据“百家争鸣”这一现象,对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并注意学生能否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归纳出孔子、老子、墨子等众多思想家的经验,以及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学派的主要思想。评价学生能否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对“百家争鸣”的历史效应进行分析,并与“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进行知识迁移和联系,对“百家争鸣”的社会变革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人文素养与品德发展方面:对“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的考察,评价学生能否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较强的认同感。通过以上的评价,老师能够对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的知识储备、学科能力和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进行分析,还可以根据以上的评价内容对课堂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人文意识和素质的发展,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真正的优化。
二、突出多主体的评价作用
新课程标准对“重视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理念提出了新的需求,特别是对学生的“自评、互评”行为重点关注,期望同学们能“学会自我反省、自我提高”,从而真正地使教学评价的反馈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所以,历史老师要让多个评价主体合力,特别是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尽可能地收集客观准确的评价信息,并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历史课程的实施环境和课程流程进行适当的调整。
首先,通过对学生进行评价,让他们在学习中具有反思性,并能主动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盛唐气象”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获得的收益进行自我总结,并对其进行初步培养。对唐玄宗、开元盛世的主要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分析唐代兴盛的原因,对盛唐的社会特点及其具体的表现进行思考。学生可以参加师生互评,在互评中培养互相帮助的意识。教师评价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历史老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即时的评价,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
例如,在“活动课:让我们一起来体验历史”的教学实践中,老师组织本班的同学们自己去探究可以反映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文字、书籍、货币、服饰等历史文化,让他们切身地体会到历史对于现实生活的特殊作用,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意识。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可以去参观汉服体验馆、唐代服饰体验中心、地方博物馆等,从而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进行归纳。多主体的评价活动常常可以激励老师以更加宽广、更加理性的视角来评判历史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此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能够自主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对于重建师生关系、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的最佳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选择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一)选择量性评价工具,诊断教学效益与学习成果
教师利用课堂测验手段,对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实时的检查,以便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在《三国鼎立》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通过课堂练习来进行课堂测试和评价,对三国鼎立的形成原因、具体过程、历史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测试,让学生能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对学生的知识转移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判定学生对历史的解读、史料的把握状况,以及能否应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解决历史问题。在“双减”的背景下,历史老师在进行学科作业的设计时,也要坚持减负提效的基本原理,通过分层作业来帮助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二)选择质性评价工具,追踪教学过程与学习行为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行为、策略运用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历史课程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因此,历史老师可以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工具”等各种手段来选取适合学生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历史素养发展状况进行全程评价,指导他们对自己的历史学习体验进行总结,真正地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
结语:在历史教学中,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能够切实地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让老师和学生在评价反馈的基础上,对历史课程的教学结构进行协同调节。历史老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对教学评价改革的意见,对评价内容和标准进行多样化的设计,注重多主体评价的作用,推进教学评价一体化的设计和改革,让评价的引导、反馈、激励和诊断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郭萌.“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聊城大学,2022.
[2]刘屿.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应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5):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