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美育视域下高中美术与传统文化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探索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在美育视域下,如何有效地将高中美术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跨学科融合的实践路径。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分析,结合高中美术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相应的跨学科融合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检验传统文化跨学科融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高中美术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美育;高中美术教学;传统文化;跨学科融合
引言
中华美育精神应是《中庸》里阐述的“尽精微,致广大”。美育是教育学生发现美,也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高中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文化、激发创新的使命。跨学科融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能促进其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将高中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跨学科融合,是一种新的实践探索。这种探索能够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内容,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美育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央美院学校美育工作座谈会上也指出,学校美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美育是培养人的“美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性”的过程,也为“将来全人类的和谐”做准备。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化积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其独特的审美理念、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都是高中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美育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合理的路径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传统文化与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具有文化底蕴的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二、跨学科融合的必要性
跨学科融合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和整合,它能够打破学科的边界,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应通过主动探索和实践来构建知识体系,而跨学科融合正是这一理论的实践体现。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接触到历史、文化等多领域的知识,从而形成更为全面的认知结构。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这都是现代社会所需求的关键素质。通过跨学科融合,学生能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体验,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跨学科教学同样也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在传统文化跨学科课程的条件下,教师可以拓展视野、扩展自身的知识储备,形成更多的教学灵感。因此,高中美术教育应积极拥抱跨学科融合,不断探索和实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高中美术与传统文化跨学科融合的策略与实践
1.融合方式和策略探讨
课程内容设计方面,在美术课程中融合跨学科传统文化元素,如古代诗词、哲学思想、文化习俗等,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学习国画时,结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和哲学思想,让学生在学习绘画技巧的同时,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使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加生动有效。编写传统文化特色的美术教材,跨学科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多种形式呈现文化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举办传统文化艺术节、展览等活动,鼓励学生编排跨学科融合艺术节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教师专业方面,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2.实践案例分析
美术与语文跨学科融合实践,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情感表达和自我认知能力。中国古代的诗词文化与中国的绘画有着相通之处,都在追求意境之美和精神内涵的表达。例如在《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一课中,展示徐渭的《墨葡萄图》,并详细分析画面中的诗句“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描述感知画家营造的情感意境。美术与历史跨学科融合实践,使流动在文字间的历史故事变得更加生动且具有画面感,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可以开展跨学科项目实践,通过与历史学科的合作,开展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综合性学习项目,如设计与制作以古代文学作品为题材的插画作品。使学生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降低对历史的记背难度,提高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课程中介绍八大山人朱耷时,结合朱耷的生平,使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与朱耷近距离交流,体会朱耷的人生经历,更好地理解《荷石水禽图》等作品。美术与地理跨学科融合实践,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在《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一课中,讲述造园匠师们追求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内部构造。在中国山水画教学中,讲述中国山水画家受到老庄哲学思想的影响,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使学生理解山水画的创作内涵,为中国画技法的学习打好思想底蕴基础。
四、结语
高中美术与传统文化的跨学科融合,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通过策略制定与实践探索,可以有效地将美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课程内容整合、项目式学习、艺术展演活动等方式,结合教师培训、教材资源开发、提升学生参与度等策略,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和实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文化自信创建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淑香.以美育人视野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辽宁教育,2024,(08):28-30.
[2]王艳.论《新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J].名作欣赏,2024,(12):173-175.
[3]章洪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育实践研究——以《诗经》与“没骨画”社团学习活动为例[J].芒种,2024,(04):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