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
摘 要:在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些课程以实践、操作和探索为其特色。针对信息技术难入门的情况,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加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
关键词: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正文】
根据新的教学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应该以“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为主线进行设置。在实施教学时,要求学生能够主动、生动地发展,这样才能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取得成功。学生在信息时代应当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学内容和设计都应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尝试一些新型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积极主动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他们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唤醒和培育学生的学习热情呢?
一、建立一个愉快的心理环境有助于激发兴趣。
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我深知要持续保持激励与引导并行,以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心理阻碍,战胜他们的犹豫心态,构建出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这是一种提升他们学习的热情的重要方法。由于大部分初中生的思考能力仍处于具象化想象阶段,所以,唯有在真挚且理解的环境下,他们才能够毫无拘束地展现自己,同时,也只有在一个宽容的心境之下,他们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进而自由自在地、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心理环境。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以真诚和实际的态度对待学生,与他们平等互动,勇于承认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既是教导者,也是学习者,应当用科学的方式去理解知识,并真心地面对学生。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尊敬学生的态度,尤其是在面对那些表现优异或稍显不足的同学时更需如此。不仅需要避免歧视任何一位同学的能力差异,还要尽力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且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引导。同时也要关注问题背后的根源所在,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直接予以拒绝或者放弃。此外,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并非一日之功,这需要我们从课堂内外都持续努力以实现这一目标。
二、策划举办各种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热衷于竞争和胜利。通过适当地引入竞技元素到课堂上,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在对技巧的训练过程中,采用这种方式能让他们充满激情。有些学生甚至会连续多次尝试以获得更好的表现。通常情况下,我会根据最佳的成绩来确定这次比赛的结果,因此每场比赛都会有一半的学生需要修改自己的分数。部分人可能需要调整两至三回。
三、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乐趣。
真实经验带来真正的认知,只有在实际行动中,学生才能遇到并解决问题。因此,在信息技术的课程教育里,需要注重深度讲解与频繁训练相结合。这意味着更多的是关于电脑操作的学习时间和机会。常言道:“熟能生巧”,勤奋可以弥补不足之处。只要不断练习,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掌握所需的知识。从这个过程中的获得快乐,逐步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我在教导的过程中,把研究的主导权交给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展示空间,增加创新的信念,提高成功的体验,为学生提供实现成功的动力。事实上,我认为电脑操作占据了65%的比例,而理论部分仅占35%。学生们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会融合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证实等多个环节。初次接触的学生可能会对此有浓厚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于计算机的热情可能会有所减弱,不再那么热衷。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应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设定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分配相关的任务,提出难题供学生自行探讨解决方案,赋予他们“自主发展的空间”,积极推广“发现式的教学方式”,同时也需确保充足的电脑操作时间,重点提升及强化学生的操作技巧。一旦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电脑操作来回答某个问题或者完成一项任务,必定会对这项操作技能更加熟悉,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计算机的欲望。
四、通过团队协作,减少个体间的不同。
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实用性的课程,信息技术的课堂往往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部分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的技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这使得我们在教授这类课程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若授课内容的深度不够,优秀的学生可能无法充分参与互动,但稍作深入讲解又会令那些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同学难以跟进。为了克服这一现实困境,我们采用了团队合作的学习模式,各组之间的资源得以共享。在此基础上,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成了主动的教育者,打破了一直以来单一的师生交流模式,从而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针对某些易于理解且吸引人注意的部分,我们可以提前告知学生预期的教育目的,让他们自行准备讲课材料。如此一来,他们就能根据自身的理解水平来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当“老师”角色。此外,在实操环节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情况,此时可允许表现优秀的学生担任“导师”,协助其他学员解决问题,实现互相帮扶,共同进步的目标。
五、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
在教授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和适应高中生的生理及心理成长过程,避免过度的理论灌输。采用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方式来传授知识是更有效的选择,例如:我在实际授课中,敢于创新,利用“益智游戏”作为教学工具,让其独特的互动性、娱乐性和挑战性特性成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关键因素。此外,当他们在参与这类有趣的活动时,往往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自发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态度得到了提升,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且充满乐趣,这为教学带来了一种出乎预料的效果。
简而言之,为了唤起并培育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如何产生的,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并在课堂上设定适当的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导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热忱,引导他们以愉快的方式去学习,自主且充满活力的发展自我,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追求知识,从而建立一种积极创新的学习态度,开启学生对于掌握技术信息的渴望,推动真正的素质教育的实践,实现全范围的新课标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