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
摘 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而单元整体教学是以整个单元为单位,以任务为驱动,以知识融合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与以往教学方式不同,更强调在整体性视角下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且需要在整体把握教材内容、了解课文间联系的基础上为学生打造一个有序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完成对单元知识的整体建构。单元整体教学不是简单地融合课文内容,而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对策
引言: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学科教育教学理念与目标发生了重要调整,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着重梳理了课程内容结构化、整体化的调整思路,对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了针对性优化,逐步探索出了单元整体教学方法。单元整体教学,不仅要完成语言知识和语文技能教学,还要落实“以素养为导向”“以育人为指引”的基本方针,真正做到“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
一、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明确单元教学主题
要想发挥好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突出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教师就要根据教材文本涉及的内容,设立科学合理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目标,避免教学活动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出现“盲从性”问题,有效解决单元整体教学任务主题“空泛”的问题,使学生明确语文单元整体学习的重心与方向。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提炼“有张力”“有意义”的单元主题,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语文课程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单元”,教师应当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主题,比如,“徜徉在神性与人性之间的多元想象”。不同的教学主题,发挥的单元整体教学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语文要素”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养成正确的语文习惯,建立语文思维,还从“人文主题”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促进小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产生阅读中国神话和世界经典神话的兴趣。
二、聚焦核心素养,设计主题情境
王崧舟老师指出,学习任务群的主题情境创设要考虑四个要素:一是场景。场景就是任务产生的具体情境,该情境往往是对现实生活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情境的再现或模拟;二是角色,即任务落实过程中学生扮演怎样的角色,需要以什么身份去完成该项任务;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根据人文要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提炼出“追寻英雄足迹,讲好中国故事”这一主题,创设如下学习情境: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泱泱华夏,英雄豪杰,爱国志士,支撑起中华民族进步的脊梁。国庆节快到了,为了缅怀革命先烈,致敬英雄,学校要举办“爱我中华人物风采”主题展,现在,你就是一名海报设计师,需要为主题展设计一张“创意海报”,展现英雄人物的风采。海报作品要提供一张英雄人物的照片,一段英雄人物主要事迹的简介和人物评价。
以上单元任务情境,再现了真实的生活场景,有角色定位、有具体任务安排以及最终的可视化成果要求,学生将在这个任务背景下展开单元学习活动。同时,我们根据每篇课文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单篇课文的情境主题,如,感怀伟人身上的爱国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感受艺术大师的爱国情——《梅兰芳蓄须》;触摸诗人笔下的爱国情——《古诗三首》《延安,我把你追寻》;抒写我们心中的爱国情——“习作:书信传真情”。单篇主题情境串联起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共同指向单元学习目标。
三、围绕单元教学任务,创设多项学习活动
对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实施,结构化学习任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建构单元整体教学任务时,应当从“串联式建构”和“并联式建构”两个方面入手。
“串联式建构”主要是指将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串联,教师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任务之间要统筹好铺垫与呼应的关系。对于“并联式建构”来说,需要教师以单元整体教学为视角,聚焦某个单元话题或者单元主题,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既可以使用教材文本中的内容,也可以通过“整本书阅读”的方式,灵活运用课外相关文本资料。
当然,教师还可以将“并联与串联”有机结合,基于学科知识教学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创设单元整体教学任务,并且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活动。例如,在第四单元“神话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安排“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课文之后,自主阅读与之相关的其他课外读物,然后创设单元整体教学任务,说一说“谁是你心中的最佳英雄”“什么样的神才算是英雄”“神话既然是虚构的,还有价值吗”等一系列探究性、思考性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神话故事中的精神意志品质和民族精神,还以引导学生将这些精神意志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真正落实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结论:为了持续不断深入研究和推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做到以“确定教学设计的育人目标、把握课堂实施的育人过程、明确单元教学的育人效果”为目标,积极开展各类单元整体教学优质课赏析研讨活动,在全面提高教师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创设“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谭维河.初中语文教材鲁迅小说中人物语言个性化管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02):18-22.
[2]杨荣.群文阅读视域下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研究——以鲁迅作品为例[J].语文天地,2023,(01):62-63.
[3]郑珊.《孔乙己》支架式小说教学设计[J].文学教育(上),2022,(06):104-106.
本文系平和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批准号:2022PHKYKT03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