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高中历史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张秋华
  
考试报
2024年19期
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

摘  要:在“双减”政策下,高中历史作业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科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多样化的作业,以实现减轻负担和提高效果的目标。教师应分析现有作业设计中的问题,明确基本原则,并不断优化作业内容和思路,从多个角度提出有效对策,确保作业设计的适配性、层次性和针对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还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作业设计;层次性

一、巧设情境类作业,增强学生感知效果

“双减”政策背景下,高中历史作业设计应向层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改变以往以书面作业为主的模式,实现从巩固层面向应用层面转化,从静态向动态转化,让晦涩难懂的历史理论知识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因此,教师要围绕历史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情境类作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保持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其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设计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观看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爱国主义题材影视作品,如《南京!南京!》《长津湖》《觉醒年代》等,让学生通过探讨与分析这些影视作品的创作背景、故事内容等,谈论自己的感受,并对电影中某一人物角色进行细致解析,与同学分享和交流,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为后续知识学习打下基础。在学习了本课知识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完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巧设生活化问题,如,“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同学们去过哪些抗战期间的遗址?有何感悟?”“如果让你穿越到那个年代,你会对革命战士说些什么……”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使其感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及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布置趣味类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作业设计要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融入游戏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学生体会历史这门学科的奥妙所在,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师在教学“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后,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不同看法,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辩论活动,无需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引导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对历史问题的见解。教师应巧妙设计课后辩论题,如,“通讯工具极速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双方持不同观点进行辩论。有的学生认为,通讯工具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捷,同时也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但也有学生认为,通讯工具的出现,虽改变了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也拉开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通过开展辩论活动,将学生置于开放的学习氛围中,给予其充分思考和自主研学的机会。另外,教师可以每学期组织开展历史学科主题活动,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及学生学情,确立活动主题,策划活动方案,以制作手抄报、演讲比赛、故事分享、史料搜集、知识竞赛、情景剧表演等方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设计分层类作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在设计高中历史作业时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可分为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层级。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可以设计基础类、提升类和拔高类题型,让学生根据自身学况选择习题,完成作业练习,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西方人文精神和发展史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类作业。①基础巩固类型题。教师指导学生回顾课上所学知识,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如,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亚里士多德坚持“人类是最高级的”观点;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是知识”;柏拉图提出“独立理性思考”观点等。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后,自主查阅相关史料,记忆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名人的代表作及其作品含义和艺术特点,回答一些浅显的问题。②能力提升类型题。教师可以截取相关史料,让学生通过阅读与分析,进一步思考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的原因,启发学生从经济、阶级、文化、人才、思想和社会等多层面出发,深入思考问题,回答相应的问题。③思维发展类型题。这部分作业重点让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精神,思考文艺复兴的进步作用及对我国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探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二者在内容、形式和实质等方面的异同。基础巩固类作业主要是为了夯实学生的基础,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力提升类作业设计的目的是要锻炼学生的史料分析和理解能力;思维发展类作业设计旨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生不断攻克难题,突破自我,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四、构设探究类作业,启发学生深度思考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求教师在设计题目时,重点关注习题是否具备探究性和综合性特点,是否可以引起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总结与反思,是否能够有效考查学生分析题目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教师设计综合探究类作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例如,在教学“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探究类作业,让每组学生分析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了解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并组织学生搜集与阅读史料,加深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特点的了解,如分析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分小组研讨古代手工业进步的表现等,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作业任务,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的提出为高中历史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改革思路,教师应结合传统历史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减负增效为目的,从适配性、开放性、层次性等原则出发,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个性化需求,不断优化历史作业内容,确保教学成果得到巩固,充分发挥历史作业的价值,以实现从“教书”向“育人”的转变,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溪云.基于党史教育的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渗透与涵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12):78-80.

[2]卢小琴.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有效性策略探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11):79-8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