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研究
摘 要:在当今社会精神文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应当树立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思想信念与情感,以坚定传承民族文化,抵御外来文化冲击,承担起民族复兴的责任。本文探讨了家国情怀的内涵以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这一情怀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培养策略,包括: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挖掘相关素材,通过阅读和营造爱国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采用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弘扬家国情怀。希望最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报国之志,成为祖国所需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培养;家国情怀
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接受基础语言教育的同时,强化家国情怀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逐渐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这不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语文学科蕴含丰富的文化资源,包含许多与家国情怀相关的育人内容。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通过组织多样的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对国家和家庭的热爱,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深挖教材,感受家国情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应做到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在阅读不同课本内容时体会不同的爱国之情、爱乡之情。首先,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描述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如《黄山奇石》《日月潭》《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领略不同地域风光和风土人情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风光,有效激发学生对家乡、祖国的情感。教材中的写景散文多表达了对祖国的眷恋,可以满足小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文化需求,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情感层面加强比较,确保学生充分领会其中的爱国情怀。其次,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抒发爱国情感的古诗词,如《出塞》《夏日绝句》等,教师应融入家国情怀教育,通过提问等方式指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文传递的情感,使学生受到诗人爱国之情的熏陶。再次,教材中包含许多与革命历史主题相关的故事,如《小英雄雨来》《黄继光》等,教师组织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的同时,应将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帮助学生在如今美好生活和革命先烈奋斗、牺牲间建立联系,重温历史后深刻体会先烈的家国情怀。最后,语文教材中也包含许多描述祖国变化的文章,如《飞向蓝天的恐龙》《千年梦圆在今天》等,不仅传递着作者的爱国、爱家情感,也展现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成为培育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素材。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文学经典,其中不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思想情感的文章,教师应充分利用文章为学生提供价值意识上的引导,使学生在爱国情怀上得到启蒙。
二、延伸阅读,理解家国情怀
在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接受程度,在文章描述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扩展资料,引导学生延伸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传递的家国情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不同难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内容,如低年级以诗歌、寓言故事为主,高年级则包含名家名作和历史故事,由浅入深地表现爱国情怀。为确保学生最大限度地吸收课本中的内容,把握文章情感,教师可以采取微课手段,在课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方位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确保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深刻的感悟。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凉州词》内容时,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通过描写边塞荒凉、壮阔的景色抒发思乡之情。考虑到学生不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交通不便和边塞生活,教师可以制作微视频截取古代动画片中描述边塞苍凉的片段,并向学生展示现代边塞驻守边境的军人生活。主导小学生的思维为具象思维,对抽象情感普遍缺乏感知能力,教师将抽象文章情感具象化处理,利用直观视频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借助微课手段创设开放性课堂,在学生根据微视频产生对诗文内容初步理解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提出“为什么诗人不回乡?”等问题,由学生自主讨论,主动探究文本中蕴藏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收集论证自己的想法,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课文中家国情怀的理解。
三、营造氛围,激发家国情怀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不能单纯进行显性教育,以免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与课文内容相融合的情景,借助大量图像音效重现历史场景,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内容当中,产生深切体会。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时,单纯阅读文字难以使学生体会到当时全国上下人们的激动心情,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相关影视片段,通过多媒体投射到教室中,重现这一庄重历史,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爱国情绪,在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时情不自禁地一同欢呼。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伴随着人们信息接收习惯的变化,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提高,教师应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借助信息手段创设鲜活、生动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情感潜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生活经验间建立联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VR/AR等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充满科技感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从而使语文教学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最大限度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结语
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应注重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审美素养,肩负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挖教材,帮助学生体会不同的家国情怀的表现方式,并结合背景资料拉近文章和学生的距离,深化学生对作者情感和文章深层意蕴的理解。采取多媒体等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通过灵活开展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活动加深学生的认同感,最后组织学生在课后生活实践中践行思想观念,将家国情怀根植于学生内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进军.小学语文与益智玩具设计的融合与探索[J].玩具世界,2024,(04):56-58.
[2]王娇.“互联网+”背景下乡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4,26(08):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