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湘广 李敏敏
  
考试报
2024年21期
湖南省邵东市流泽镇龙陂小学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建议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在线辅导、远程教学等,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方式。微课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之感,让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应用微课已然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应用

21世纪教育面临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挑战,如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在此背景下,教育界一直在寻求创新的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育质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其中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逐渐受到教育人士广泛关注。为此,教师应转换原有的思维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将微课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突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调动起积极学习的热情。如此才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为他们后续阶段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是说微课视频应趣味十足,虽然视频学习比较新颖,但其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要想让学生保持兴趣,教师还须着重增加微课的趣味因素,利用生动有趣的视频内容,直接刺激学生大脑中的兴奋因子,调动其学习动力和潜能,使其对教学内容萌生期待,这是开展后续教学的前提保障,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举措。

(二)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是说应用微课教学应重视自主学习。教师制作视频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增加自主性的学习要素,包括趣味性画面、启发性问题等,借助这些要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其自发探索数学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具有正向影响。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策略

(一)基于基础水平,导入资料型微课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中涵盖了大量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形成扎实的数学学习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基础水平,基于此导入一些资料型微课,为学生系统地介绍课程内容的相关背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知识,从而为他们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可能性”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基础水平为参考,导入资料型微课,帮助学生了解可能性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背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了与“可能性”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是生活中与“可能性”相关的场景,如出门前判断今天是否可能下雨、参与游戏时判断自己是否可能获胜等,这些场景图片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二是与“可能性”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如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举事件的简单方法、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况等,向学生简要介绍了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巩固数学基础,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二)立足学生喜好,导入趣味性微课

学生的兴趣喜好是教师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的根本依据。特别是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更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喜好,并将其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在微课助力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喜好出发,为学生导入相应的趣味性微课,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学生便能认真地完成微课学习,从中吸收必要的知识,并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以“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导入“情境微课”,即利用微课展示学生所喜爱的情境。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以下微课内容:为了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体育教师向学校申请购买了一些球类器材。其中,篮球有5个,每个价格为25元,足球有1个,每个价格为35元,乒乓球有1盒,每盒有10个,总价为20元。刚好赶上消费活动,满100元可以减5元。请同学们列出具体的算式,计算体育老师应该付多少钱,并说明整个数学运算过程。这一微课内容充满了趣味性,能够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学习体验,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微课的引领下,学生自发地对其中的问题展开探究,列出了算式“5×25+35+20”,并且将其与“100”进行比较,看是否满足参与消费活动的条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自主摸索出混合运算的算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数学运算能力,达到了微课教学的目标要求。

(三)进行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我国小学教育逐渐走向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教学阶段。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分层教学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的核心素养。以“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微课内容。其次,针对各方面能力不强的学生,为学生提供的微课内容,主要与折线统计图作用和特征有关,使他们能正确分析统计图;如果学生学习能力一般,则微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绘制折线统计图;而如果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则利用微帮助学生学会提取关键性信息。总之,根据各个阶段的学生,选取不同的微课内容,以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

结语

在信息化背景下,推进教学的信息化进程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将微课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能开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大门。微课引领下探索数学教学新形式,能真正释放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顾春凤.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设计[J].第二课堂(D),2023,(01):54.

[2]杨敏.运用微课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01):58-60.

[3]韦平.探究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01):73-7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