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陈玲
  
考试报
2024年22期
宁化县曹坊中心学校

摘  要: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较强育人功能的历史文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红色文化资源;教学策略

红色文化资源是伟大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时凝结而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是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形式。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促使教师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找准红色文化资源和道德与法治教学之间的融合点,有助于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情感,促使学生主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红色教育意识较为薄弱、文化价值挖掘较为浅显、教学模式相对守旧单一等因素的存在,影响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难以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作用,影响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丰富完善教学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促使教师深入研读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不仅可以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有效弥补教材资源的不足,还可以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形式,尤其是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红色情景剧等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促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领悟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厚内涵,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情怀。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引领性主要表现在道德教化、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三个方面。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可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向学生讲解革命故事与英雄人物事迹,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与心灵震撼,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卓越风采,能够引导学生对道德行为作出正确判断,辩证认识历史发展与个人进步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是非观与善恶观,同时推动学生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品质,促使学生规范自身行为,主动传播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通过社会实践教学,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立足教学内容,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为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促使学生真正认同红色文化资源,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了解革命英雄故居、革命遗迹、纪念碑等,积极挖掘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并深入理解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了解红色文化资源背后蕴含的革命精神,同时找准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红色文化资源之间的融合点与衔接点,以系统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框架,进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的优势,拓宽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更加饱满。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为后期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以“虎门销烟”版块为例,为充分挖掘历史内涵,传承销烟精神和使命,教师要在国际禁毒日或全民禁毒宣传月等关键时间节点“重走销烟路”,沿着虎门沙角炮台到广东水师提督署寨墙旧址及林则徐纪念馆内的玉虚古庙再到虎门销烟池,详细了解虎门销烟收缴鸦片、存放鸦片、销毁鸦片的完整过程,并通过参观虎门大桥,想象当时林则徐带领虎门军民筑起百丈铁链横锁大江的场景,以确保教学内容的设置更具历史厚重感。

(二)设计校本活动,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核心素养背景下,为促使学生主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独特的育人作用,促使学生主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落实生本理念,结合学生思维、认知、情感、能力等特点,合理设置多样化的校本活动,进而以学生体验为主,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独特的优势与魅力,促使学生在亲身参与校本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发现知识、建构经验、实现成长,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丰厚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推动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以“虎门销烟”版块为例,为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虎门销烟”的重大历史意义,教师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组织学生开展“重走销烟路”的校本活动,既要由专业解说人员带领学生在鸦片战争博物馆追溯历史,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处于怎样的水深火热之中,使学生深刻感受中国人民英勇无畏、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禁毒精神,还要组织学生向林则徐铜像献花,并进行宣誓仪式,以带给学生深刻的体验与感悟。最后由教师从鸦片的由来、罂粟的种类、毒品的辨认和危害等角度进行内容总结,以深化校本活动的教育意义。

三、结语

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引导学生认清自身的“根”与“魂”,学生可以在红色文化资源的熏陶下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健全人格。核心素养背景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时,为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另外,教师要改善评价体系,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况,融合红色文化,进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使学生深刻感受红色精神。

参考文献:

[1]陈玲芝.红色文化资源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以及应用探究[J].求知导刊,2023(34):95-97.

[2]张 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以天福山起义为例[J].学周刊,2023(32):55-57.

[3]王玉萍.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以“闽南红色侨文化革命资源”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9):88-9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