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法提高高中物理学习兴趣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摘 要: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物理学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知识体系不仅是对自然世界规律的深度探索,更是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与理性思维的关键载体。然而,审视当下高中物理教学现实,传统教学模式的积弊逐渐凸显。课堂上,教师多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学生机械记忆公式、被动接受概念,这种“填鸭式”教学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致使学生学习热情低落,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难以将所学知识迁移至实际问题解决场景中。长此以往,物理学习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而非探索科学奥秘的乐趣源泉。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法;高中物理;学习兴趣;解决问题能力
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习兴趣不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较为薄弱。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
一、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内涵与优势
(一)内涵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作为驱动力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匠心独运地设计出一系列具备启发性与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宛如磁石一般,吸引学生围绕其展开深入思考、热烈讨论以及积极探究。学生在攻克这些问题的进程里,并非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寻,进而搭建起自身的知识架构,并能将所学知识巧妙地运用到实际场景当中,达成对知识由浅入深的透彻理解以及灵活运用。打个比方,在教授“牛顿第二定律”时,教师不妨抛出这样的问题:“倘若施加相同的力,质量各异的物体,其加速度会呈现怎样的差异呢?又该如何借助实验加以验证呢?”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便会在问题的引导下活跃起来,积极投身于思考与探究活动。
(二)优势
激发学习兴趣:问题导向教学法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传统教学那沉闷的气息。当学生遭遇饶有趣味且颇具挑战性的问题时,内心的好奇心瞬间被点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凭借自身的努力探寻出答案。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动力,驱使学生从原本被动接受知识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的“我要学”。就拿“圆周运动”的学习来说,教师提出“过山车在最高点时为何不会掉落下来?”这样一个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且充满趣味的问题,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眼球,极大地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热情。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调用所学知识,深入剖析问题的核心,精心规划解决方案,并对最终结果进行评估与反思。这一连串的环节,犹如一场思维的“马拉松”,全方位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切实提升了他们应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以“电场强度”的学习为例,教师设置问题:“怎样设计一个实验,来精准测量某一点的电场强度呢?”学生在思考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不但要对电场强度的概念有清晰的认知,还得运用相关知识,构思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二、问题导向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问题设计策略
紧扣教学目标:问题的设计要紧密围绕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明确通过问题解决期望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功和功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可以设计问题:“两台起重机在相同时间内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提升相同高度,哪台起重机做功快?如何比较?”这样的问题直接指向功率的核心知识点,有助于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考虑学生实际: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也不能过于复杂使学生望而却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使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比如在高一刚学习物理时,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设计,可以从简单的速度计算、位移计算入手,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再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如涉及多过程的运动问题。
(二)教学过程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生活实例、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在讲解“摩擦力”时,可以通过播放汽车在不同路面上刹车的视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组织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小组讨论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例如在讨论“楞次定律”的应用问题时,小组内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相互交流,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引导自主探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资料等支持,让学生通过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探究。例如在研究“单摆的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并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三)评价反馈策略
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互评能够让学生从同伴身上学习优点,教师评价则从专业角度给予指导和建议。例如在完成一个物理实验报告后,学生先自我评价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报告撰写的质量,然后小组内成员相互评价,最后教师综合评价并给出反馈意见。
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问题解决结果及时给予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即时反馈学生的讨论情况,对于作业和测试中的问题,也应尽快批改并反馈给学生。比如在学生完成一道物理计算题后,教师及时指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规范之处,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结语
问题导向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优化教学过程和完善评价反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小李.《高中物理问题导向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 教育科学研究,2020(5):45-50.
[2] 贾梦烨.《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课程教学研究,2021(3):67-72.
[3] 王晓岑.《问题导向教学法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2019(8):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