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影响我国消费升级的主要因素基于江苏、四川、广东的调查研究
摘要: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状况在不断呈现出升级的态势。自进入“新时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从解决基本温饱问题逐渐转向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种转变极大促进了消费理念的升级。消费升级是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本文旨在探讨影响消费升级的因素,研究在微观层面基于江苏、四川、广东三大地区人们的消费行为如何推动了消费升级,以及从中能够得出的规律。
关键词:消费升级;消费结构;消费观念;需求升级
一、发展现状
根据对江苏、四川、广东三大地区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推测出目前中国消费升级的大致发展现状。
首先是消费意愿的持续释放。人们的收入增加引发了社会整体消费意愿的提升,用于消费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持续增加。
其次是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相较于以往,信息消费、服务消费、医疗健康消费、文化消费在人们用于消费的总收入中占比非常大,消费结构更加丰富,消费内容有了很大的升级。消费者在追求文化价值和高品质体验的同时,也产生了“去奢求俭”的绿色消费理念,崇尚低碳安全的绿色健康消费逐渐成为潮流。
再次是消费方式的巨大变革。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们热衷于进行网络消费以及“无现金”的移动支付模式。淘宝、拼多多、移动支付以及物流管理的规模化,大大提升了效率。
最后是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诉求渐渐从只关注功能、外观等外在方面,转向更加注重个性化方面。人们比以往更愿意为了文化、知识、电子产品而消费,以充实自我。
此外,受前些年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行业面临危机,经济受损严重,消费者更加注重资产的保障性。加上部分零售模式本身的不完善不成熟,经济有待重建和复苏。近些年来,缅北等地区的电信诈骗日益猖獗,信息安全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影响着消费者们的判断,消费升级受到抑制。
二、文献综述
围绕消费升级的内涵特征、动力机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等,国内外学者已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第一类研究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与数据模型相结合提出影响消费升级的主要因素,无论是相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或是生命周期假说,均是以跨期消费为前提的。从消费结构变动的方向和幅度来看,我国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13年的31.2%降低至2019年的28.2%,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占总消费支出之比从2013年的38.3%增长至2019年的57.3%[1]。与此同时,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整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有文献普遍认为,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由生存型转向享受型和发展型,对于中等收入家庭而言,收入增多使基本的衣食住行得到满足,多余的财富将会在旅游、教育、文化等方面支出。根据相关研究模型推断: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对消费升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随着互联网普及和信息技术发展,传统金融衍生出互联网消费金融、数字普惠金融等新业态。互联网消费通过分期购物、电商平台以及消费金融公司三种服务模式,驱动消费者基于现有资产实现效用最大化,明显扩大了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加了中低收入人群的借贷机会。与互联网金融更多被视为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业务不同的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概念更加中性,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数字金融结合数据、场景和金融创新产品,拓展了消费行为和服务方式,激发了居民的新型消费需求[2]。
第二类研究主要借助关于消费升级的国际经验及我国消费升级的路径分析,对消费现状及未来消费升级趋势进行预估。国外学者更加侧重对消费升级的经济效应分析,更多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探讨消费结构变动、产业结构变动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3]。研究成果表明,当前我国人均 GDP 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居民居住消费份额却与发达国家持平甚至还更高,对我国消费升级有较大的制约。借鉴发达国家消费升级的共性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当前中国要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需要从培育重点消费领域,重视消费分级现象,加强消费供给侧改革,以及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等方面多措并举。
三、影响我国消费升级的主要因素
(一)消费者需求升级
消费者需求升级是消费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对于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这种需求升级引领了生产端的供给结构升级。同时,消费者的年龄、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与其消费习惯和偏好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高收入、高教育水平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追求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二)新科技与信息化
新科技与信息化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消费升级。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消费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进行在线购物、线上娱乐等各种消费活动。同时,新科技的应用也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如共享经济、在线教育、智能家居等,这些产业提供了更多多元化的消费选择,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
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升级。政府出台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如降低税收、扩大内需等,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购买力。此外,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也推动了消费市场的发展,提高了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四)文化因素
最后,文化因素也至关重要。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了重新诠释和传承,例如,文创产品的受欢迎,显示了消费者更加地注重产品文化内涵,愿意为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产品买单。
四、研究方法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中国消费升级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我们开展了基于江苏、四川和广东三个地区的问卷调查。问卷涵盖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偏好、消费动机等方面的问题。我们还分析了各地区的经济数据和政策文件,以便更全面地理解消费升级的背后因素。
(一)数据收集
1. 问卷调查
我们在江苏、四川和广东三个地区随机选择了500名成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500名被调查者。问卷包括多个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涉及到消费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基本信息,以及他们的消费习惯、购物渠道、消费偏好等方面。
2. 经济数据
我们收集了江苏、四川和广东三个地区的相关经济数据,包括GDP、人均收入、零售额、外贸额等指标,以便分析地区经济状况与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
3. 政策文件
我们收集了各地区有关促进消费升级的政策文件,包括税收政策、消费券发放政策、消费扶贫政策等,以便了解政府在促进消费升级方面的作用和政策导向。
(二)数据分析
我们使用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地区之间的比较分析,并对经济数据和政策文件进行了文本分析,了解不同地区的消费升级状况存在差异的原因。
五、结果与讨论
根据深入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持续释放。超过70%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的消费意愿在过去两年内有所增加,这一趋势在不同地区都得到了验证。同时,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不断精细化、流通渠道不断丰富、商品供给不断优质化等都是消费升级的关键因素。
2. 消费结构逐渐优化。信息消费、文化消费和健康消费等新兴领域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传统消费领域。例如,在江苏地区,网络文化娱乐消费增长迅猛,占比已经超过了传统文化娱乐消费。
3. 消费方式不断变革。移动支付和在线购物已经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超过80%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经常使用手机支付和参与线上购物活动。调研显示,广东生活服务线上消费规模居于全国第一,江苏移动支付占比超八成,四川省半年的网络交易额达到28040.6亿元,可见在数字金融,线上支付等作用下居民的消费猛增及消费品多样化。
4. 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产品的质量、品牌和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价格和功能。这一趋势在不同地区都得到了印证。
(三) 区域差异与政策差异
尽管中国的消费升级呈现积极向上的趋势,但各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区域差异的主要特点:
1. 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江苏、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的消费升级相对较快,而一些中西部地区如四川的消费升级相对滞后。这部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所致。
2. 文化差异: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也影响了消费升级的速度和方向。例如,一些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更注重文化消费,而其他地区可能更侧重于生活消费。
3. 政策差异:一些地方政府十分积极地出台促进消费升级的政策,而其他地区可能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综合分析了影响中国消费升级的多个因素,并从以下关键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中国的消费升级。
(一)消费者角度的政策建议
1. 关注老年人需求
- 出台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医疗、康养、娱乐等与老年人相关的产业的发展。
- 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提供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
2. 提高中层收入群体的收入
- 实施更加公平的税收政策,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
- 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工资水平。
- 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机会,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工资水平。
3. 技术进步与创新
- 鼓励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促进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
- 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进行研发和投资。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的积极性。
(二)实体经济角度的政策建议
1. 提升企业实力与竞争力
-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产品质量。
- 与互联网公司和电商平台合作,学习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线上业务。
- 时刻关注消费者需求,调整经营策略,优化组织结构,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2. 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 建立更加开放和公平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吸引外资提供便利。
- 促进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交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
以上政策建议的具体实施需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问卷调查的样本仅涵盖了江苏、四川和广东三个地区,无法代表全国各地的情况。未来研究可以考虑扩大范围,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其次,消费升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更多新的驱动力,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消费升级的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中国的消费升级正在积极推动经济增长,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消费者需求升级、新科技与信息化、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文化因素等。消费升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推动了内需增长,催生了新兴产业,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然而,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需要差异化的政策支持。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消费升级的机制和动力,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2020).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2020.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 杨帆, & 李文红. (2019). 消费升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当代经济管理, (11), 37-40.
[3] 王婷, & 张娅琴. (2019). 我国消费升级的内外因素及政策建议.现代财经(下旬刊), (3), 120-124.
[5] 董慧, & 何玉梅. (2020). 消费升级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河南经济研究, (5), 132-134.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2022SX06010Z)
作者简介:孙依茗(2002.10-),女,汉族,江苏常州人,南京审计大学本科在读 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