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从订单班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探索

张宇
  
少年智力开发报·创新教育
2023年6期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925

摘要:本文探讨了从订单班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关键要素和实践建议。订单班主要关注就业率,而现代学徒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转变的关键要素包括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实证分析表明,现代学徒制学生在职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表现更优,对未来职业规划更加明确。建议政府加大对现代学徒制的支持力度,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提高社会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关键词: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然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脱节现象仍然较为严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订单班作为一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订单班作为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订单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订单班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狭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企业参与度不高等。因此,探索一种更加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兴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企业与高校紧密合作,实现学生技能与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将对订单班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进行研究与实践探讨。

二、订单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紧凑狭窄

订单班课程设置往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导致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化和狭窄,缺乏通用性和拓展性。订单班课程只涉及特定企业的需求,忽视了更广泛的知识领域,可能限制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影响他们适应不同工作环境和需求。此外,订单班的课时紧凑,学生需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和技能,可能带来学习压力,影响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二)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订单班学生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文化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在当今社会,教育的多元化和全面发展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然而,在职业教育领域,订单班学生往往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文化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这种偏重技能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面临诸多挑战。

(三)企业参与度不高

在订单班模式下,企业参与程度较低,往往仅限于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和就业机会,缺乏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深入参与。这种模式在实际执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企业参与订单班的动机往往只是为了为自己公司培养人才,而缺乏对整个行业的关注和思考。其次,学生在订单班中往往只能掌握企业特定岗位的技能知识,这种知识过于狭窄,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此外,学生在订单班中获得的技能和知识往往只适用于该企业,对于其他企业或行业来说可能并不适用。因此,学生在订单班中的学习成果对于后续的晋升帮助较少。

(四)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在当今信息化爆炸的时代,教育资源的分配显得尤为重要。订单班模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其教育资源的配置对教育效果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不难发现,订单班模式下教育资源往往过于集中于少数热门专业,导致其他专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这种资源集中的现象,不仅限制了其他专业的发展空间,而且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众所周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兴职业层出不穷,以前热门的专业可能很快面临巨大的冲击,甚至可能被另一个新兴事物所取代。如果订单班的资源仅仅是集中于几个热门专业,就有可能导致学生的未来发展受限,进而也影响其他专业的发展。

三、现代学徒制的特点与优势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创新的职业教育模式,通过产教融合、双元育人、个性化培养和企业高参与度等方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推动产业的发展。未来,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日益需求,现代学徒制将在职业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实现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强调企业与高校的紧密合作。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双方可以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实际需求的技能和知识。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能为企业输送量身定制的人才,推动产业发展。

双元育人:现代学徒制实施双元育人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实践操作的机会。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这种模式还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个性化培养:现代学徒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满足企业多元化的需求。通过个性化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同时也能为企业输送多样化的人才。

企业参与度高: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企业的参与度非常高。企业不仅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还深度参与课程开发和学生评价等环节。这种全程参与的模式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使教育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这种模式还能使企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订单班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

在教育实践中,订单班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这种方式旨在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订单班通常会与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来设计课程和培养方案,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相比之下,现代学徒制则更加强调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这种模式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强调通过真实的职业环境和项目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现代学徒制中,学生既要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也要在企业接受实践培训,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自身能力。

此外,现代学徒制还特别强调企业师傅的参与。企业师傅通常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他们的参与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场景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与师傅的交流和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和经验,提升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订单班和现代学徒制在培养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订单班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而现代学徒制则更加强调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并强调企业师傅的参与。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结合,以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五、订单班向现代学徒制转变的路径探索

(一)优化课程体系

为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我们应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保障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课程设置应当进行适当的拓宽,增加通用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课程体系应注重保持专业特色,并重视核心课程的设置。同时,拓宽课程设置,开设跨学科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质。增加通用课程,如人工智能应用、计算机和英语等,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最后,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体系必须不断进行自我革新,以应对时代的挑战。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和企业应共同组建师资队伍,确保教学质量。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和学习机会。首先,双方可以相互补充,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学校和企业应进行深度合作,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知识融入教学之中,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此外,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应共同制定选拔和培训标准。最后,学校和企业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员工培训等,实现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推动教育和产业的共同发展。

(三)创新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纳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鉴于学徒制的学生主要关注就业,我们应利用真实的企业项目和场景来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将其融入一个或多个实际项目中。学生则需通过完成这些项目来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完善评价机制

在评价机制中,应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此外,还应纳入企业评价元素,让学生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接受评价,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我们应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培养,以结果为导向,以过程为依据,并结合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通过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还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政策支持

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政府需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并制定相关政策以激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针对高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面临的企业合作动力不足问题,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使企业认识到参与学徒制的长远利益。同时,政府还需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更加了解学徒制的好处,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政府需充分考虑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利益需求,以平衡各方利益,吸引更多主体参与学徒制。此外,政府还应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学徒制的规范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六、建议

政府应进一步强化对现代学徒制的扶持力度,以确保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充分的发展。学校和企业应加强协作,共同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出更多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优秀人才。在此过程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此外,我们还需加强对现代学徒制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以提升社会对该模式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从而推动其更广泛地应用。

七、结论

从订单班向现代学徒制转变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在转变过程中,需要关注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关键要素。订单班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等途径,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高校应不断探索和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华,黄浩.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2):40-44.

[2]李明,张晓辉.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54-57.

[3]王瑞,张伟.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11):61-65.

[4]李建平.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中现代学徒制的应用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2):29-30.

[5]程茜.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3,(12):59-61.

[6]雷晓琴,谢红梅,蒋楚衡.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现代学徒制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品位·经典,2023,(19):120-122.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研究课题“《从订单班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 GDJG2021270) 的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