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和国际视野具有重要意义。本篇论文紧扣班主任职责与英语教学实践,深入剖析如何在校园文化塑造中巧妙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精心构筑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和策略体系,其目的在于,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推动其全面而均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班主任工作;英语教学;融入方法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一)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校园布局
1.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合理规划校园布局
为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彰显中华传统建筑之美,我们计划于校园核心区域建造亭台楼阁,巧妙布局中式庭院,广植绿植,旨在营造一种古色古香、典雅宁静的学习生活环境,建筑外观方面,我们将融入精致雕花窗、古朴斗拱、曲折回廊等经典中国传统元素,通过现代建筑语言重新诠释,让历史文脉与现代设计交相辉映,不仅体现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亦赋予校园空间新的文化生命力。校园内的雕塑、雕像、壁画等艺术品也是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此举旨在唤醒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共鸣,培养其深入骨髓的认同感与无限热爱。校园环境之墙面、地面以及绿意盎然的植物配置,均应巧妙融入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化的精髓,使之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
2.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学校的教育文化
校训与校风是教育之灵魂,内化文化之精髓,汲取中华五千年智慧,可以选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言或者名句作为学校的校训,如“博学笃行”“格物致知”等,通过校训的宣传和弘扬,旨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优良品德,加强社会责任感。节庆活动和文化传统作为教育文化的展现途径,应在春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中,举办舞龙舞狮、传统美食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此增强其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此举旨在启发学生思维,增进智慧,显著提升其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培育有底蕴、有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
3.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心设计教室格局(教室黑板报)
为深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浓郁的学术氛围,教室内部装修应以古典风格为基调,采用寓意深厚的传统文化元素,以此烘托学习环境。通过这种方式,令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直观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1]。图文并茂在学生眼里展现,传统文化之魅力与内涵跃然欲绽,激发爱国情怀,传承千年智慧。借助周密筹划的构图与素材,指引青少年深入认识并沉浸于中华古老文明,点燃他们对千年文脉的热爱之情与探究之志。
(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1.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教风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以“仁爱”“诚信”“敬业”等传统价值观为引领,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标杆。在弘扬传统文化、恪守职业道德的道路上,不断坚定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在教育一线,教师应以身为范,传承尊师重道的中华美德,培育学生对师长与校园的深厚情感,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推动优良教风的铸就至关重要[2]。
2.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学风
为培育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学子,我校秉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念,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和道德教育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自律自德的优良品质,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校园风气。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我校将着力加强对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引导和培育,积极倡导“博学笃行”“勤奋好学”之学习理念,我们将精心组织系统性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培训,旨在助力学子们把握高效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及质量,培育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
二、开展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开展主题班会
班会组织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不仅深植了民族文化的根基,而且培育了学生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传统的热爱。这样的教育实践,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对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深化文化传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计划于每日常规晨读时段开展“经典晨诵”活动,让学生朗读传统文学经典作品,如《论语》《孟子》《史记》等,或者经典诗词、散文等。从而锻炼其语言表达与文学鉴赏技能,丰富情感涵养,强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与透彻理解。为了深入推动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成长,每学期我们精心策划并举办一场以“学经典,写人生,强素质”为主题的征文演讲盛会,此举旨在激励同学们借助笔墨和声音,深入探讨经典文化的内涵,表达个人心得体会,同时,也是一次锻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学习能力的好机会。
为深化校园文明建设,我校创新实施月度“文明好孩子”积分评选机制,每月底对积分领先的学子予以公开表彰,此举旨在激发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充满向善之风的校园环境。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下的文化自信,例如,在英语课堂上,结合《Culture 2 Festivals》《Culture 1 Arts》和《Culture 2 Buildings》等课程内容,均应融入英语教学之中,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艺术形式与古建筑有所了解,进而促使其领悟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提升文化自信,坚定国家认同[3]。
总结
要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校园文化的构建,必须打造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教育机构、教职工、家庭以及社会各方力量的通力合作。通过开展多样化教育举措、营造富有文化气息的环境以及推进学科间的有机融合,我们能够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促使他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同时培育其文化自信与全面素质,助力校园文化朝着更加繁荣、健康、向上的轨迹迈进。
参考文献
[1]潘丽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2):120-122.
[2]艾艳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 7(17):146-149.
[3]丁振,徐莉春.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J].现代职业教育, 2022(3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