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课程思政既是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是职业院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明确要求。想要实现艺术类专业基础课程和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离不开各大学校的有力支撑。本文从“计算机平面设计”出发,分析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的不足,提出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改革措施,促使课程思政真正融入到平面设计课程中。
关键词:课程思政;计算机辅助设计;平面设计;教学改革
一、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新时代技术的不断革新、自媒体的不断发展,倘若一味追求书本教育而忽视了思想教育,使学生价值观深受不良文化及不正确价值观影响的同时,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基于此,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营地,加之学生时期是个人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学校的教育及引导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
(一)中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需要
学校是各种意识形态、不同思想文化的栖息地,相较于其他阶段的学生,中职学生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现阶段,无论是专业课教学还是思想政治教学,两者间的脱节现象日益突出,其中“硬融入”、“表面化”、“孤岛化”等情况屡见不鲜。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教学方式在深入、创新方面有待提升,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绊脚石,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也就很难融入到具体学习环境中[1]。
(二)国家政策的鼓励号召
自2012年以来,多部文件都明确提出应在“大思政课”建设的角度出发,教师教学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也就是各学校应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2020年进一步强调全国所有学校、所有学科专业要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思想政治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彰显价值的关键在于关注不关注、科学不科学、做的到不到位。”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政府始终关心的工作。
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主要运用两个软件,分别是PS和AI。学生通过学习这两个软件,有助于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和专业综合素质。以我校多媒体制作和动画制作专业为例,平面软件的技能训练和参数化设计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偏离了课程思政的主要教学目标,学生学习软件基本技巧和操作方法时“机械化”现象严重,并不能彰显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内容陈旧简单
传统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侧重于软件演示操作,教师选择实际案例时,应遵循着便于操作的原则,且实际案例具有一定的单一性、传统性,很难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此同时,思政元素发掘不到位,教学改革中的脱节现象极为严重,为此,融入思政元素时要做到和课程内容相联系,全面分析课程知识点现有的思政教育元素,杜绝为了思政而思政的现象,稍不注意便会使学生内心产生抗拒心理,那么整体教学效果就会与教师的预期大相径庭[2]。
三、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实践
(一)教学目标引入思政内涵
“计算机平面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平面设计技术,确保学生可以灵活使用平面设计软件,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知识奠定基础。该课程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为引领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平面设计实操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设计思维与远大的设计理想。课程思政背景下,“计算机平面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要渗透德育理念,要推动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交叉互补,以此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确保学生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实践的操作技能;并以多措并举的方式来灵活地进行思政课程教育,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提高该课程的育人效率。
立足实际分析,现阶段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思政教育暴露出了德育缺位的问题。对此,首先要从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与优化,确立以知识、能力和价值为中心的三位一体教学目标,打造出技能育人、文化育人和思政育人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其次,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优化,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将现有的教学目标进行拓展,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等目标,确保学生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不断提高思政觉悟和德育水平,引领学生形成“四个自信”意识。
(二)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实际上,提升文化现代设计思想和流派最早出现在欧美国家,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这也是我国加大传统美学文化教育力度的主要原因,同时我国设计师在设计时对西方设计史的依赖性极强。纵观西方美术及设计发展史发现,其设计理论基础的优势与劣势同时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习其他国家设计的长处,完善自身在设计领域的缺陷,传承与发展中国经典的设计理论与实践技能,找寻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的融合道路,为现代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促使我国在全世界设计发展中站稳脚跟。
教师团队从古代绘画构图角度切入,详细解析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国风元素,引领学生去深度领悟传统审美观念与民族文化内涵;以汉字的演变历程为线索,来解构和介绍我国的文化脉络,促使学生感悟到汉字构成的内涵;以现代标志设计为前提,对东方美学意境进行深入挖掘,促使学生掌握到“虚”与“实”的内在联系。为此,教师团队在讲解过程中,应确保讲解过程有理有据,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提升自身的设计能力,从而全身心投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中。
四、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效果
计算机辅助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活用实践技能,还有助于学生自觉传承与弘扬我国传统设计文化与审美文化,深刻掌握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的价值内涵。随着改革的深化与推进,专业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思政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极其有利的。
结语
总的来说,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三个角度深入分析思政教育课程的改革思路:第一重塑教学目标。打破传统知识、能力的局限,将价值目标融入进行业,发挥价值引领的作用;第二深化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中华文化案例,充分发掘课程思政设计元素,强调系统化思政与碎片化思政的统一性;第三改革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避免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开辟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因此,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落到实处,对教学过程展开科学化设计,逐步完善思政教育课程的体系,促使思政教育课程更具创新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匡青云,王建勇,万俊秀.课程思政融入中职专业课的探索与实践——以车辆工程专业基础课《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例[J].时代汽车,2022,(24):109-111.
[2]岳岩.“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2,2(11):145-147.
[3]温金辉.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探索实践[A].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学术成果集(八)[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0: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