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伽蕾
  
少年智力开发报·创新教育
2024年7期
富宁县归朝中学

摘要:随着教学方法不断地创新,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历史核心素养,借助大单元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及综合素质能力。中学历史学科开展好大单元教学工作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历史课堂的教学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中学历史;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

引言:新形势下,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就是注重实现教材中不同单元课程资源的重新组合,这样的形式可以使教学目标及学习任务更加明晰,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开展好自主学习,从而形成较强的学科素养。在中学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借助大单元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学科素养。

1核心素养下中学历史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深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学科需要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通过深度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内在联系。通过大单元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思考,培养他们对历史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1.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

历史研究需要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整理、分析和评价历史资料,培养历史信息素养。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可以提升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同时,大单元教学也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通过独立的观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3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中学历史教学不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培养对历史事件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个人、社会和世界的价值意义,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

2.1创设教学情境,厚植家国情怀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构建教学情境,努力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氛围,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学历史教师要借助大单元教学模式,实现历史事件及主题的有效结合,通过情境展现、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人物生活场景及思想动态。通过创设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的模式,学生可以加深对历史背景及历史事迹的认识与理解,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感悟水平及思考能力。

2.2以大单元整体教育目标为基础预设分层教学目标

中学历史知识体系内容庞大,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历史知识时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难以形成整体性的知识框架,同时,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特质、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不同,对历史知识建构和理解的水平也不同。如果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强调整体教学目标的统一性,难以帮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升历史核心素养。所以,需要以大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为基础,预设一致性教育视角下的分层教学目标,给予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平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2.3落实素养,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

中学历史教师在落实核心素养的时候,应该科学合理地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基于自身对教材的解读,科学合理地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给学生设计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布置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或者自主学习,整体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以此为基础,教师便能够帮助学生在大单元学习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及发展。

2.4通过翻转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在大单元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为基础,全方位地提升学生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翻转式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一种有效转换师生角色、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新型教学策略,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主要是指在大单元教学计划和目标公布之前,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重点知识和内容以微视频的形式让学生预习,进而在正式开展大单元教学时,能够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5评估核心素养,细化大单元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和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发展。因而教师在展开大单元教学时,要重视教学评价,善于利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科学评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以科学合理的手段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估,这样才能让评价更具实效性,推进学生获得更为长远且全面的发展。

2.6有效设计问题,巧用多元地图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学历史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环节时,要注重问题的有效设计,这样可以推动学生养成较强的系统思维及全局意识,从一些较大的历史概念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全面加强对历史主干知识的全面整合,从而促进学生具备较强的历史时空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历史时空理念有助于促进学生不断增强历史思维及整体理念。中学历史教师要巧用多元地图这一有效形式,进行课堂历史问题的有效设计,从而推动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的深入理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自主探索与实践,从而真正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及理解。

2.7重视历史解释,善用史料实证

对历史学科来说,主要描述的都是古代、近代我国的发展历史,认识历史最核心要素就是求真。在实际教学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开展历史知识的收集与梳理。历史解释主要指的是针对历史现象及历史事件进行有效分析与研究,解释历史背后的真正价值与现实意义。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学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大单元教学的优势,不断丰富历史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及丰富性,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历史学科素养,而且可以推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谷华.中学历史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研究:谈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主体性地位[J].辽宁教育,2023(19):59-61.

[2]陈荣贵.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3(28):84-86.

[3]林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中学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9):151-15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