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1+X”证书制度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卢宇昊 杨力
  
少年智力开发报·创新教育
2024年8期
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探讨了如何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中构建基于“1+X”证书制度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当前教学实际,本文提出了一个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融合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该体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搭建实践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等措施。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技术;实践教学体系

一、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公共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力量,其建设与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支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车辆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轨道交通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然而,面对行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传统的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逐渐显露出不足,难以满足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此背景下,“1+X”证书制度的提出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该制度强调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衔接,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技术专业现状分析

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技术专业是一个集机械、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计、制造、检修、运用及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将能够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车辆制造厂商及相关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车辆的设计、生产、维护、管理等工作。

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较为全面,涵盖了车辆构造、车辆电气系统、车辆控制系统、车辆检修与维护等多个方面。然而,在教学内容上,部分课程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此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自动驾驶、智能运维等,现有课程体系在更新速度和前沿性方面还有待加强。

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当前实践教学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资源不足、实训基地建设滞后、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难以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此外,部分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在教学经验和行业背景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部分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难以将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融入教学中。同时,教学资源方面也存在不足,如教材更新不及时、教学设备落后等,这些问题都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学生需求与就业情况: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需求日益增强。他们渴望通过更多的实践机会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然而,当前的教学体系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就业市场方面,虽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基于“1+X”证书制度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在“1+X”证书制度的指导下,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通过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以下是对该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详细阐述:

(一)构建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产教融合:深化与轨道交通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实施教学项目,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

课证融通:将“X”证书的培训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衔接,确保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二)框架设计

课程体系构建:根据“1+X”证书制度的要求和行业标准,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一方面,整合专业课程资源,确保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将“X”证书的培训内容融入相关课程,形成“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此外,还应加强选修课程的设置,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实践平台搭建: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校内实训基地应配备先进的实训设备和软件资源,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校外实习基地则应依托轨道交通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实践机会。同时,还应加强与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的合作,拓展实践教学资源。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行业背景。一方面,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培训、企业实践等活动,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另一方面,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传授实践经验和技术知识。

评价机制建立: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将“X”证书的考核成绩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除了传统的理论知识考核外,还应增加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实施策略

分阶段实施: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分阶段推进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在每个阶段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实践任务,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灵活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案例式、模拟仿真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通过案例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模拟仿真教学,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操作流程。

强化校企合作:深化与轨道交通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制定标准、实施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同时,还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行业需求和人才标准,为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四、结论

基于“1+X”证书制度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应对行业快速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教学现状,我们认识到传统教学体系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及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构建基于“1+X”证书制度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曾光.“1+X”证书制度下“岗课赛证”融通的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观察,2022,11(22):47-49+110.

[2]张燕,李宁川.“1+X”证书制度背景下的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成都工职院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11):25-27.

[3]郝磊,介艳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11):107-108.

[4]雷晓娟.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09,(35):626.

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1+X职业技能证书制度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JGB202202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