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以学习任务群为驱动,探索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进小学语文高段的教学

林丹凤 陈燕珍
  
少年智力开发报·创新教育
2025年1期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伯聪学校 广东省梅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传承文化、培育新人的重要平台。本文将以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为例,深入探讨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效地渗透进语文教学中,通过实际不同的学习任务群,实现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文化根基;革命文化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鲁迅在《学界的三魂》中提出:“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他强调民族精神的培育价值,指出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传承使命。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突出了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爱国教育的战略意义。在这一背景下,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二、课堂教学,深植学生的爱国情怀。

高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已经相对成熟。爱国主义教育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感受其重要价值,并通过了解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换来的,激发学生对革命领袖、革命家、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高段的语文课本中,蕴含了丰富的革命文化价值。如《军神》《清贫》生动展现了革命者的坚毅与清廉,为学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文,能够深刻感受到革命领袖和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品质,从而激发他们的崇敬之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2]

我们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该单元包括《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和《我的战友邱少云》等五篇课文)为例,设置以下学习任务群,以进一步挖掘和传承革命文化价值:

任务一:重走长征路,争做最佳播音员

学生需深入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通过朗读、演讲等形式,展现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争做传承长征精神的最佳播音员。

任务二:颂五壮士气概,拍摄经典镜头

学生以《狼牙山五壮士》为蓝本,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拍摄经典镜头,颂扬五壮士的英勇气概和革命精神。

任务三:观大典盛况,捕捉经典镜头

结合《开国大典》的课文内容,学生可通过观看相关影像资料或实地考察,捕捉开国大典中的经典瞬间,感受新中国的诞生历程和人民的欢庆氛围。

任务四:寻访英雄故事,创作英雄画像

学生需主动寻访革命英雄的故事,通过绘画、素描等形式,创作英雄画像,以此表达对英雄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任务五:幸福生活展示会

学生结合现代生活,通过摄影、手工制作、演讲等多种形式,展示新中国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以此彰显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这些任务群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革命文化,还能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为新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按照学段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实现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体现了典型性。[3]

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梅州是中央苏区的一部分,是广东省唯一全域纳入原中央苏区规划范围的地级市,可利用的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如乔琳公祠、叶剑英纪念园、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等。因此,除课堂学习外,教师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当地丰富多彩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4]

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参观活动时(以参观乔琳公祠、剑英公园纪念广场为例),可通过以下多层次任务设计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形成“认知-体验-内化-践行”的育人闭环:

(一)前置性学习任务(认知建构)

红色密码破译:提前发放革命遗址相关加密电报文稿(如乔琳公祠“星火读书会”密信)

(二)沉浸式体验任务(情感共鸣)

角色代入实践

地下交通员:在围龙屋复现情报传递路线,完成“鸡毛信”接力。

(三)思辨性探究任务(价值辨析)

历史现场辩论(3分钟):

在剑英公园纪念碑前设置议题:和平年代是否需要牺牲精神?

(四)、创造性输出任务(行动转化)

红色记忆再生产:设计革命主题文创产品(如长征路线明信片)

通过阶梯式任务群设计,使学生在解谜、创作、辩论、评价等过程中,完成从历史认知到价值认同的转化,最终实现爱国主义精神的行为外显。

四、结论

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以学习任务群驱动来组织教学,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参考文献

[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

[3]. 郑国民,李宇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32.

[5][6][7].李秀蕾.生成型学评单,促进口语交际能力提升[J].语文建设,2024(538):52-5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