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陈韵宇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3年1期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510000

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人才培养也应与新技术和新理念同步,以满足数字时代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文章以“互联网+”为背景,探讨数字化时代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通过提升教育数字化转型意识、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等措施,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转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提升教育数字化转型意识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来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艺术设计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创新和改革,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教育改革活动,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制度和政策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

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应增加网络与新媒体艺术设计相关课程,如网页设计、 UI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等。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顺应数字化时代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及时引入新技术和新理念,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在线授课和互动交流,如将课程录制成视频课。学生可以在手机上观看教师的授课视频,并通过在线提问、师生互动等方式实现与教师的双向交流。此外,教师也可采用在线直播方式授课。例如,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指导和答疑解惑。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也可利用在线平台对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又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艺术设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还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了革新。数字化时代下,“互联网+”和艺术设计教育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互联网+”时代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利用“互联网+”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优势,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艺术设计教育中去。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开发相关软件和平台,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学习活动。通过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创新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可借助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培养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高校应建立跨学科融合式教学体系,将艺术设计与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心理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对艺术设计知识进行探索研究。同时,通过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艺术设计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了解相关学科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可建立多个专业方向的学科交叉融合式教学平台,并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融合学习的机会。例如将数字媒体艺术与摄影、数字影像制作、三维动画制作等课程相结合;将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将设计软件应用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之中。通过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多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注重“校企合作”培养

数字化时代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学历教育,更多地倾向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校企合作之路。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校企合作能够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将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到教学中来,利用企业项目资源和社会资源丰富的优势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企业中最新的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去。同时,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到学校进行授课或开设讲座,帮助学生拓宽眼界、更新知识结构。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将社会资源与学校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是培养高质量艺术设计人才的核心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水平,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需要通过引进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和培养等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高校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同时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奖励力度,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青年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

数字时代背景下,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在数字化时代,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以数字技术为依托,通过互联网技术来解决艺术设计专业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需求出发,引入新技术、新理念,通过构建课程体系来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需求。数字技术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雪婷,刘静.创意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9,(3):96-98.

[2]顾石秋,邢小刚.基于创新创业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0):254-255.

[3]霍楷,周春丽.基于PBL+TBL+CBE的高校艺术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范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3):147-148.

[4]贾凯.浅谈针对设计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J].工业设计.2021,(8):55-56

[5]吴菊芳,蒋高军.基于特色工艺作坊的地方高校艺术设计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2,51(12):85-87.

作者简介:陈韵宇,女 ,1986年9月, 汉族,籍贯:广东湛江,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