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习目标与教学实施探析

裴英磊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3年1期
南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河南省 473000

自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以来,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讨论就从未止歇。作为课标规定的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系统地阅读整本书,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个性化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高效的阅读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综合阅读鉴赏的能力。《红楼梦》是一部能反映中国人的族群生活史的鸿篇巨制,与我们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其中蕴含文学、历史学、服饰学、建筑学、经济学、哲学等各个层面的学问,是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绝佳素材。《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素材、把握语言规律,积累阅读经验、提升形象思维,增进美感体验,深入理解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和社会文化,自觉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据笔者调查,目前我省《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情况参差不齐,不容乐观。从教师层面来说,大部分教师迫于应试压力和课时限制,或不安排阅读课、或完全安排在课下时间自学、或安排阅读但忽视了学习评价、或只为应付考试不让学生读原著而依赖知识点型的教辅材料教学……从学生层面来说,有的学生不爱读,其中也呈现性别差异,理科男生尤其忽视阅读原著;有的学生不读原著,以看电视剧代替阅读,虽然也能把握情节,理解人物,但和我们的学习目标相背离;有的学生想读却读不懂,文白夹杂和大量的诗词让其望而却步……因此,科学地制定《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学习目标、合理地安排课程、有效地实施教学就至关重要。本文意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习目标的确立和教学实施策略两个层面对这一问题做出探析,以供一线教师参考设计教学。

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习目标的确立

(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

1.依托课标

学习目标设置须依托课标、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我们从四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1]整本书阅读教学学习目标的制定须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考虑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在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培养方面,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逐步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理解能力,掌握其规律,发展形成个体语言系统,并能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下灵活运用各种语言形式进行交际。”[2]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系统地阅读中积累掌握语言知识,在大量的语言材料分析中感受不同的语言文字运用技巧,探寻其中规律,建构自己认知,从而在自己的表达中学习并运用。因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习目标从基础层面应该包含基本的语言积累,表达技巧的鉴赏运用,文本语言表达的特点等,以形成个性化的语言认知并应用于日常交际。

在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培养方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发展思维能力,不断提升思维品质。”[3]整本书阅读的主要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只是引路者的角色,应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选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或略读或精读,深入思考深度参与,对多文本进行更灵活的处理,提升其思维能力。比如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安排比较阅读,人物打擂,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动机,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思考方式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研读学习,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培养方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发现美,评价美,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4]《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文化的百科全书,作品聚焦于贾府的盛衰和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同时反映了帝王贵族、官宦士子、佃户农夫、伶人倡优、贩夫走卒等各个阶层的社会生活,可谓包罗万象。书中有优美的语言文字、精致的诗词歌赋、繁复的环境描写、独有的情感表达,学习目标的设计离不开对学生审美体会的引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会”,感悟作者情感,也可拓展阅读相关名家评析,既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又有百家争鸣各种观点的碰撞,这也符合核心素养对审美鉴赏和创作方面的要求。

在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培养方面,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的学习,完成文化渗透,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承载它的文化,继而主动做文化的传承者。”[5]《红楼梦》在家族盛衰的演绎中蕴含了多方面的文化,有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古典建筑、服饰器物、戏曲唱词等多层面的展示。我们如果采用不同议题,组织学生搜集相关的文本资料,让学生在多媒介阅读实践中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体验到其魅力,感受民族精神。学生可以了解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传统文化知识,可以了解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在生活实践中继承并发扬。

学习目标也须考虑“课标”中本学习任务群在“学习目标与内容”方面的要求。据此,我们可以把《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教学的内容分为如下四个方面:一是语言层面,能够通读全书,读懂文本,整体把握语言艺术特点和其主要思想内容。能够梳理出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欣赏语言表达精彩的地方,“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6],形成自己阅读整本书的个性化体验。二是思维层面,能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综合考量选择运用圈点勾画、精读、略读与浏览等方法去阅读文本;能从自己感兴趣的人物、环境、情节的鉴赏评价中“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从而总结小说的主旨,评判小说的艺术价值。三是审美层面,能够从精彩的文本表达中感悟美、享受美,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四是文化层面,能深入地理解小说多重内涵,能够脱离书本用个性化的语言写作情节梗概、人物小传或简短书评,理解文化内涵,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

学习目标设置也要兼顾应试考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学习评价,而非散养式阅读,就可以更有实效。以评导学,以评促学,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意愿,也能提升教育教学成绩,一举两得。2023新高考一卷出现围绕关键词进行文学短评创作,这就是整本书阅读经验的运用。

2.依托教材

部编语文教材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提示中指出:“通读《红楼梦》全书,梳理小说主要情节,理清人物关系,理解和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整体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建构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和经验。”教材将情节的梳理整合、人物的鉴赏分析、生活细节的描写、小说语言和诗词的欣赏作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这些学习逐层深入,以达到整本书阅读经验建构的目的。《红楼梦》人物众多,人物形象丰富,好人不完全好,坏人也有可取之处,教材强调厘清众多人物关系,通过对人物的深入剖析,分析优秀作品人物忌扁平化脸谱化的塑造方法,体会人性的多样和复杂,达到鉴赏效果。设置学习目标应该将人物作为主要抓手,从人物命运的剖析中体会其作品主题。

3.依托学情

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化,纷杂的信息充斥在学生周围。这个时代要求个体以更快的速度、更科学有效的方法、更精确的阅读视角进行阅读,要求个体阅读范围和视野也足够广阔,还要求个体具有评估判别及使用文本的能力,具有数字化文本阅读的能力等。然而高一学生信息筛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成熟,冗余的信息也带来弊端,不少高中学生满足于小视频、小网文的刺激,只喜欢读情节猎奇、冲击力大、惊险性的、刺激感强、虚无缥缈的爽文。对于厚重的名著,很多学生只是听其名,却从不愿意一睹真身。《红楼梦》小说内容不同于古代其他章回体小说,它描写的内容比较生活化,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写作内容大都是宴饮、作诗、风俗、礼仪、爱情、仕宦、婚姻、家族沉浮等。情节草蛇灰线,较为平淡,没有一般快餐小说的情节猎奇、惊险、快节奏,较难吸引高一学生的兴趣。因为文字自身的特点,读《红楼梦》是一种静心的修行,如果没有耐心就会忽略很多重要的细节,发现不了其中的妙处,容易感觉乏味,而高一学生学习节奏较快,在应试的压力下匆匆奔走,特别是理科有些男生宁愿解数学题也不愿意阅读红楼梦,因而学习方法的引领,学习兴趣的调动,科学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习目标定位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学习目标做如下定位:

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采用课内阅读自习课和课下做任务两种方式组合,合理制定阅读计划,引导学生通读全书。

梳理全书的主要情节,能写出各个回目的情节概要;理清庞杂的人物关系,能以不同人物为核心画出思维导图;学会利用目录、注释、背景知识、书评等资料辅助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写作文学短评。

感受生活百态,从饮食、服饰、建筑等多个层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查阅相关资料,品味日常生活细节描写反映出的深刻内涵。

欣赏诗词歌赋,结合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品评书中诗文,积累诗歌鉴赏素材,获得审美体验。

查阅书评论文,领略名家风采,从名家大师的文论中得到启示,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学写文献综述。

二、《红楼梦》整本书教学实施策略

(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进度安排

部编教材把《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安排在必修下册的第七单元,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应该在高一下学期的期中考试完一个月后进行。如果机械地按照教材单元顺序编排进行教学安排,只能在六月中旬开始阅读教学,显然不管是从时间安排上还是学习效果检测上都难以保证,其结果必定是半途而废无疾而终。因此应统筹安排,凡事预则立,应制定好学习任务单,安排学生在寒假即开始自读,提交阅读笔记来督导学生阅读。在春期开学之后则进行重读,师生共读或者学生自读,研读重点回目。

(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基本课型

1.阅读方法指导课

《红楼梦》篇幅很长,内容大都是生活细节,内容多、线索多、暗写多。高一部分学生不爱读,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改变平时零敲碎打的碎片式阅读习惯,突破原本的浅显式刺激性阅读局限,逐步走进去、深入化,进而挖掘更多的知识点,才能读下去,理解作品内涵。

阅读规划是方法指导不可缺少的一环,带领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单,合理规划时间,分解阅读任务,每日打卡,保障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完成阅读整书任务。

作为大著作的起始课,阅读方法指导课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圈点勾画读、浏览式泛读、品味式精读、读批结合深入读等方法进行阅读尝试。圈点勾画读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基础层面用特殊符号标记优美句段,做摘抄、写提纲;更深层次可以旁批人物评价词语、写下阅读感悟,也可以采用书中的名言警句做座右铭书签,给书中人物画剪影等形式加深记忆。在假期自读梳理文章情节可以采用浏览式泛读,当以情节概写为主要任务时,一目十行式的泛读是必要技能。在学校上阅读课要对重点章回做品味式重读,可以师生共读,也可以学生自读,针对找出的佳词妙语,含英咀华,细细揣摩,分析其技巧作用等。

阅读方法指导课还承载着激趣的任务,可以采用跨媒介多媒体教学激趣,1987年央视出品的《红楼梦》连续剧尊重原著,高度还原书中场景,不能以看影视剧代替阅读,但可以用影视片段吸引学生读书兴趣。

2.教师示范导读课

因《红楼梦》本身并不好读,学生需要示范引领,所以须安排示范导读课,以保证学生更快地习得阅读方法和经验。示范导读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结合学习目标制定系列学习任务。比如第一回示范读,就可以结合学习目标制定本课任务:

任务1.梳理《红楼梦》第一回主要人物和其关系

任务2.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任务3.欣赏第一回的写作技巧

任务4.品读欣赏本回中的诗词

任务5.初步体会小说的主题

第一回中写到的木石前盟等基本情节学生阅读已了然,那么视角焦点就应该放在甄家,甄家有何特别,甄家与贾家有何关联,贾雨村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等。在此基础上发现赏析本书命名特点其象征性,从诗词中发现隐喻,解读《红楼梦》离不开对这些特殊表达的赏析。

比如写甄家,甄士隐家是乡宦望族,家境殷实,从他慷慨赠送贾雨村五十两白银就能看出来,然而却在短短两三年迅速衰落,先是元宵佳节独女英莲被人贩子拐走,遍寻不得,家境萧索;再是葫芦庙走水祸连甄家,家产付之一炬,令人跌足长叹;恰遇水旱连年,折卖家产投奔岳父却不受待见,岳丈巧言哄骗其家财之后冷眼相待,致使晚景凄凉最终看破红尘随道人而去。写甄家的败落也能以小见大,以甄家写贾家,以贾家写这复杂的人世间。探究甄家的败落原因,既能预测贾家的败落也能看出作品的主题。甄家的败落直接由歹毒的人贩子、残暴无人性的盗贼、人面兽心的亲戚造成,实际上却是那“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的世界的必然,以歪门邪道求得财富者往往胜于清新正道的修福者。也反映了佛家的无常哲学,人有旦夕祸福,再盛大的事物也会随着时间崩塌,正如贾家。以此引导学生学会以小见大,分析作者用意,提升思维能力。

比如人物塑造别出心裁,贾雨村的出场从其相貌来看“剑眉星眼,直鼻权腮”,可谓气宇轩昂,才华出众,一派正人君子模样,然其后行事也有歹毒势利的一面,满口仁义道德,行蝇营狗苟之事,这就是人物性格复杂性的体现。在之后出现的众多人物也是如此,没有扁平化的设计,学生阅读的时候应辩证分析人物,正确评价人物。

而写法上必须关注众多的谐音现象,找出谐音现象分析其用意。人物名字的谐音: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甄英莲——真应怜,霍启——祸起,娇杏——侥幸等,或暗示情节,或暗寓褒贬,或暗示命运,其象征意的挖掘对人物和主旨的理解至关重要,也使得阅读饶有趣味。地名也有谐音,十里街仁清巷——势利街人情巷,暗讽毫无人情,人人都是“一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充满了讽刺之意。《红楼梦》中类似的谐音众多,用词典雅,韵味无穷,涵盖了人名地名等,既能暗示人物命运,也能暗示情节的发展,示范导读引领学生挖掘这些谐音,分析其象征意,可以积累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实际上这种方法很多作品都在应用,比如《官场现形记》中的魏翩仞——为骗人,《白毛女》中的黄世仁——枉是人,《药》中的夏瑜暗合秋瑾等等,学习这一技巧对于解读文学作品大有裨益。但也不能陷入过度解读的怪圈,如果凡是作品中的人名都这样去解,就可能背离阅读初衷,穿凿附会显得牵强。

总之,教师的泛读应该从内容和方法上给学生做好示范引领,以教授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为目的,不求面面俱到。

3.师生共同研读课

师生共同研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探究合作性学习。教师需要设置任务情境,学生在阅读体会感知的基础上,合作交流探究分析,教师

充当评价者,肯定讨论中出现的闪光点,并及时地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指正,还可以适时的强化重点引导学生再思考再认识。比如在人物专题探究课中,就“多面人王熙凤”这一话题,精选“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王凤姐弄权铁槛寺”这三个回目细读,由学生拼出略带温情、傲慢骄纵、聪明伶俐、精明能干、心狠手辣的凤姐剪影。认识到这个人物既有闪光之处又有人格裂隙,对于人物性格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认识更为深刻。除此之外,学生自由发言,从“送宫花贾琏戏熙风”中看到她的女儿柔情,从“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看到她的狠毒,就这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怎么读名著,辩证地分析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4.成果展示交流课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成果展示交流既能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督导,也能相互启发共同提高。成果展示是阶段性的,以情节为议题、以人物为议题、以写法为议题均可,重点是学生写出自己的评价,而非初级的概写内容,要体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也可以是口头交流展示、展板制作展示、多媒体平台展示等多种形式并存。也可以是辩论的形式,观点的碰撞更能有力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学生成果展示——我心中的林妹妹:

你不是诗人,却谱写了悲壮凄丽的爱情之诗;你不是画家,却有着让画家都难以勾勒的神韵;你不是圣人,却被当今的流行语“女神”光环笼罩,你只是林黛玉,你为自己代言。

你是林黛玉,众人眼中的你年貌虽小,举止言谈却不俗,他们怎知你的无奈?你出身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父母钟爱,却可怜父母早亡,寄人篱下,不得不步步小心时时在意,却造就了别人眼中的举止言谈不俗,我想这终非你愿吧。

你是林黛玉,你有着真性情。多愁善感,多疑任性,心细如发,你总能领悟到与别人不一样的世界,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哪管世上纷扰?这却正是你的可爱之处,或许,宝玉钟情的正是你这不加点染的真我吧?

你是林黛玉,你纯真、单纯,你没有宝钗那样的世故,也不是典型的淑女;你善良、真挚,更没有熙凤那样的狠毒狡诈。你是林黛玉,你为自己代言。(内乡高中 邵紫萍)

5.学习效果评价课

对学生阅读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不可缺少的,评价既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反馈调节,又能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评价本身也是学习活动的一部分,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学习评价不同于单篇阅读的测验形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需要并重。

注重形成性评价,源于整书阅读的时间跨度和内容广度,我们需要注重评价阅读学习的过程。可以将整书阅读的计划书、任务单落实、阅读方法实践、阅读心得总结、阅读习惯养成等全部纳入我们的评价环节。随着学生整书阅读的完成,我们可以记录整理评价量表、阅读问卷,予以反馈,及时调整阅读策略。

评价主体应多元化,教师是评价者,学生和家长同样可以是评价者。假期自读的评价主体应该是家长和学生,家长在亲子共读中助推评价,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学生在分享交流课上互评和自评,从多重评价视角观瞻,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反思我,重塑阅读习惯。

总结性评价注重考点链接,考教结合。从重点情节和人物的识记,到整书把握,评价作品,都可以作为检测的内容。如内容梳理识记,2021年北京卷考察重要情节“非常喜事”以及这一情节和上下文的联系。除此之外,引导学生发掘并识记书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情节,通过考试引领学生梳理出一张重大事记表单。如2022年北京卷除了《红楼梦》外,《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四个书名任选其三解释其和作品内容之间的关联,这样有整体意识大局观的题目也能引领学生更好阅读原著,掌握阅读方法,习得个性化的阅读经验。

以上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习目标和教学实施策略的初探,愿抛砖引玉,助推新课改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注: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研究》(JCJYB2301130003)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