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以新课标视域探索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中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的影响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以新课标视域探索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中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的影响。该模式注重任务设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任务。评估表明,该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为音乐教育中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课标、建构主义、任务驱动、音乐素养
尽管新课标已颁布,但部分中学音乐教育仍采用传统教学法,侧重音乐理论知识和备考歌曲的记忆,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限制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针对此现状对以新课标视域探索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探讨研究。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价值
目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为中学音乐教师提供理论范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和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该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突破传统教学局限。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互为主体,研究结果由不同主体通过互动而达成共识。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说明,教学成果源于师生共同完成的任务,以此达到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和与人(或环境)互动中建构知识、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合作与反思中深化对音乐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不会停留在死记硬背或技能训练上,而是真正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因此,探讨本课题,旨在为音乐教育提供更综合、创新的教学策略。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在建构主义看来,“事实”是多元的,因历史、地域、情景等因素而异,而研究却是交互各方不断辩证对话而共同建构成果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并不是为了控制或预测客观现实,而是通过各主体之间的互动与理解,共同扩大自身对于事物认知结构的认识。
(一)、学生作为被研究者的角色
在建构主义下,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如创作、演奏、欣赏和合作,积极构建对音乐的理解。这种参与超越了生搬硬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涵盖情感投入和个人解读。通过参与式学习,主体间不断互动达成一种生成性理解,进而形成如批判性思维等独特的音乐感知能力。
(二)、音乐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
教师在建构主义教学中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引导者和促使者。作为研究者,教师创设探索、合作、反思,运用灵动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反复“辩证对话(任务)”,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深化理解并形成诠释的螺旋。在此过程中,教师对音乐教育、所教学生的理解不断扩展,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三)、案例分析
笔者学校的电子乐队训练实施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首先,选定歌曲后,学生们分声部(如键盘、电吉他)独立编曲并合作修改。笔者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和头脑风暴,共同探讨音乐表达的改进。如教师与键盘手共同探讨改变节奏、增设旋律以达到恰当的音乐表达。通过 “互动”,学生建构了对音乐的个人理解。一一完成后进行“异质合作”,如键盘和电吉他合奏,学生 “互动”解决了音乐的矛盾冲突,促进作品完成的同时,更是全面提升了乐队成员的整体合作能力及综合音乐素养。实践表明,本研究指明了该教学模式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实际价值。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方法。其核心要素构成一个有机的教学体系,推动音乐教育往更开放、灵活、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一)、情景创设与任务设计
情景创设与任务设计是核心环节。要求教师代入学生角色,以其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基础,将学习任务融入到生活场景中,激发学生内驱力。如教授花城版八年级上册《名家名曲(之二)》时,笔者大胆把科幻与古典相结合,以通关解锁漫威英雄为情境主线,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要素、创作手法,逐渐进入到创编歌词、器乐伴奏、旋律创编的自主学习表现阶段,从而超时空解救音乐家而了解音乐家本人及其作品。
(二)、师生参与与合作
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要素是师生参与与合作。教师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学生自主探索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协作学习中,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交流,提升集体智慧,促进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总结评价与知识建构
总结评价与知识建构是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最后环节,涉及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表现、成果及小组讨论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这种评价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指导教学策略调整,促进学生知识的深化和内化。
四、对应用建构主义理论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的音乐素养有效性评估
(一)、 审美感知的实践和评估
学生作为音乐的创作者与欣赏者,通过多角度参与和反馈,深化对音乐美感的理解。他们通过听力测试和作品分析优化对音乐美的特征和意义的认识,学生反馈则衡量音乐任务中的体验,促进审美感知的深入内化。
(二)、 艺术表现的发展和评估
学生既是表演者也是观察者,通过作品和创作过程呈现艺术表现能力。同伴和教师评价帮助学生在艺术表现方面不断进步,强化自我表达和艺术创造的能力。
(三)、 创意实践的展现与成长
学生在情景创设、合作环节中展示其演出和评价能力,通过“探讨”有机的融入表演,不断提升表演水平。多元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迈向更高的音乐水平。
(四)、 文化理解的深化与应用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成果展示超越了单纯的完成任务,而是改变学生的惯性思维。这种教学方法增强知识迁移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背后的人文、历史和艺术,培养综合性的思维习惯。
本课题探讨了基于新课标视域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中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的影响。通过引入建构主义理念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被激发参与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综上所述,基于建构主义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为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6-17.
[2]高宏. 这样教学很有效——任务驱动式课堂教学 [M] .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9:26-29.
[3]彭吉象 刘沛 尹少淳.《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4-61.
注:本论文为《新课标视域下,以“输出为本”理念提升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研究》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