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为例

赵媚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3年2期
河南省新乡市育才小学 453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跨学科学习强调多学科的融合运用,是时代变革的必然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教学规律。以语文学科为中心,以项目式为抓手,可以使跨学科学习在有效运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式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中积累、构建并在真实的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同时引入了问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等,明确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实现深度学习,鼓励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强调多学科的融合运用,是时代变革的必然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教学规律。项目式学习旨在督促学生通过广泛深入地探究复杂真实的问题和精心设计的产品与任务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系统性教学方式。

我们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为例谈一谈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了解和学习民间故事,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这一单元时,结合学习内容,设计开展语文、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融合的项目化学习,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明晰单元主题,设计项目式学习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着“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这一人文主题和“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这两个语文要素,编排了课文《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基于单元内容的关联性、系统性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思维和能力发展特点,我设计了“民间故事大集结”项目式学习。

二、实施项目化学习,促核心素养形成

在单元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能使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1.民间故事我来读

民间故事是老百姓口耳相传的,是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有动人的情节,有精彩的人物。在教学时对单元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先进行《快乐读书吧》中“你读过吗”版块的学习,激起学生对民间故事产生阅读的兴趣,能自主阅读民间故事,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故事中朴素的价值观,再进行主题课文的学习。对于单元中的三篇民间故事,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和熟悉故事情节,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为复述课文寻找支撑点。然后再回到《快乐读书吧》中“相信你可以读更多”版块,让学生明白不仅中国有民间故事,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有民间故事。教师通过形象的画面向学生介绍教材中提到的欧洲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再次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课下为学生借来《中国民家故事》《欧洲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等不同的民间故事书籍,在班级中开启民间故事阅读之旅。

2.民间故事我来讲

民间故事语言平实,情节生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这一任务中,主要设计了“民间故事会”这一情境,对接本单元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以及“口语交际”等相关内容,通过交融性学习,来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进行民间故事大王的比拼,比赛结束后邀请故事大王介绍经验,从而达到了回顾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3.民间故事我来写

民间故事情节比较曲折,口语化特征明显,篇幅也比较长,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学生需要有一定的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教学时结合《习作》,教给学生抓住主要情节,运用摘录、删减、概括、改写等方法来缩写故事。一个个篇幅较长的故事在孩子们手中摇身一变,变得轻巧、精简,然后以“民间故事推介会”这一情境进行写作展示交流。

4.民间故事我来画

通过学习,学生对民间故事内容、特点有了深入的了解,为民间故事绘画创作奠定了基础。设置“民间故事绘画展”这一情境,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选定作品内容,确定故事的主要情节,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分工合作完成绘画作品并配上相应的文字。作品完成后举办“民间故事绘画展”,学生栩栩如生的精美绘画、连环画展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人惊叹!学生在此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美、表现美、传递美、创造美,通过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有机融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5.民间故事我来寻

民间故事生动、形象、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向我国的四大民间故事不仅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也在国际上广为传播,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载体探寻民间故事的源头及背后的文化,将内容进行归类整理,以手抄报的形式进行展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6.民间故事我来赏

民间故事流传了千百年,这些故事除了以讲述、文字、绘画的形式出现,还常常出现在雕塑、戏曲、影视、剪纸、皮影、歌舞等各种文化样式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可塑性。在民间故事的阅读中,让学生留意、收集民间故事的艺术表现形式,江南民歌《孟姜女》、歌曲《梁祝》、黄梅戏《牛郎织女》和皮影戏《白蛇传》,这些资源的搜集、播放,实现了与音乐学科的有效融合,让学生多维度欣赏了“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感受到学习的多样化,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7.民间故事我来演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能通过诵读、改写、表演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感人情境和形象的理解与审美体验。”的要求。我设置了“课本剧表演”的情境,学生在各组在项目主持人的安排下,进行内容选定,按照编剧、导演、剧务、演员进行具体任务分工,然后开展团队合作,进行课本剧的创编、排练。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兴趣盎然,自己动手做道具,准备服装,设计动作及神情,在表演过程中将民间故事的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了我们面前,在表演中学生再次感受到了民间故事的乐趣与魅力,同时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地传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思辨能力与合作意识,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夏雪梅.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内涵、设计逻辑与实践原型[J]课程.教材.教法2022.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3YB0911)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