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浸润式教学法,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吴建校 柳学知 宋园园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3年3期
1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南昌 330099 2江西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224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提高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本文以某高校为例,探讨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情况,探索了红色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引言

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1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课程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鉴于此,我们试图探索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来。

红色文化是指在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新的年代, 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1]。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本源性优质资源和优秀文化根基,是新时期进行德育的独特载体[2]。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德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进行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在新形势下,“红色文化”资源所具有的智力开发、美育教育和人格培养功能,已逐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积极研究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成果,推进其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实践,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针对性和实效性[2]。截至目前,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看,主要包含有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及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中。融合过程以理论传授等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传授,这极大的影响了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的教育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践经验也清楚告诉我们,与德育、 思想政治教育一样,普及、推进和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是主渠道[3,4]。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所面临的心理行为问题史无前例。只有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才能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3,4]。因此,教育部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明确提出,“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在2018年《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提出,“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从课程目标看,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努力践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理性平和、乐观开朗、健康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3,4]。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技能。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越来越好,但相应的专业师资水平还需要大大提高,在教育教学中还有很多短板,如课程建设、教学方法都面临很大挑战。例如,教学课程课时十分有限,教学方式主要为理论灌输,缺乏实际指导价值。 第二 ,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现阶段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以课程教学为主,由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的成效,因为教学课时、环境、经费等因素,大多数教师偏向于讲授重要理论知识,对案例的分析不够深入,缺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方法 ,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红色文化及其概念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革命历史中诞生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斗争,代表着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而进行的伟大斗争。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观念,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具有重要的作用[5]。

首先,红色文化传承了中国革命的优秀传统。在中国的革命历程中,无数英勇的人民群众为了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他们为了信仰和理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色文化通过讲述这些英雄事迹、歌颂这些英模人物等方式,传承了革命时期的精神力量,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其次,红色文化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述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展现的集体主义、奉献精神、正义意识等价值观念,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深度。

此外,红色文化还具有教育功能。通过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背景、历程和伟大成就。这不仅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国家的认同和对祖国的热爱,还能够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红色文化的核心是“红色记忆”,即对革命时期英勇斗争的传承和思考。红色记忆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通过传承红色记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使其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6]。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历史研究、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加入红色文化的内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学习素材。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大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的英勇历程,感受其中的激情与信念,并从中汲取精神动力和人生指引。

当然,在融入红色文化时,需要注重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浸润式教学法是一种较为适宜的教学方法。通过浸润式教学,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红色文化的环境中,如参观革命历史遗址、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听取先烈事迹等,使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和体验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认同。

3 浸润式教学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浸润式教学法是一种以互动和体验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让学生深入参与、身临其境的方式来促进学习和发展。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发展,使学习更加生动和有意义[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浸润式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增强他们对自我情感的认知和调控能力,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

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是浸润式教学法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构建逼真的情境,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使他们能够亲身经历和感受相关的情感和体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或案例,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体验相关的情感和挑战。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社交互动中的艰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解决冲突等。

浸润式教学法强调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包括积极情绪和负面情绪。通过各种方式,如绘画、写作、音乐等,让学生将内心的情感进行外化和表达,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提高情绪调节的能力。

浸润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和行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现实问题解决和行动计划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实际行动的落地。通过让学生面对真实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如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等,从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的提升。浸润式教学法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经验和建立支持系统。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和借鉴,共同成长,并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浸润式教学法强调教育资源的多样化利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如案例分析、影视欣赏、参观考察等。通过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参考,丰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红色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应用

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通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和评估方式等方面的实践案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这种实践不仅可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升心理素质,并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价值观念,将其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既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理解,也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探讨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具体实践案例。

4.1教学内容设计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可以将红色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进行教学。通过介绍中国革命历史中的英雄人物、红色事迹和红色经典,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例如,在课程中引入红色经典读物,如《红岩》、《围城》等,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领略红色文化中的英雄事迹和理念,引发他们对革命精神的思考和感悟。此外,还可以设计项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红色经典电影或纪录片进行观看与分析,并撰写相关心得体会。借助影像的力量,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红色文化所传递的情感和精神。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从人物塑造、情节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红色文化对于塑造正确价值观和积极情感的重要性。

4.2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是浸润式教学法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也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可以深入参与和体验红色文化所传递的情感和挑战,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例如,设计一个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红军战士,在模拟的训练环境中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和困难。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和奋斗精神,从而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4.3亲身参观和实地调研

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遗址或红色旅游景点,是将红色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和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成就,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红军长征路线等,让他们亲自感受和体验革命时期的环境和历史,了解红军长征中的艰辛与困难。学生可以在参观后进行反思和讨论,思考这段历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启示和影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4研究性学习和学术研究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和讨论,是将红色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撰写研究报告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和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个红色文化研究项目,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红色文化话题,并进行深入研究。学生可以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探究,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展示与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提高了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5 总结

总之,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浸润式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这将有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进一步增强中国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谢东莉.(2012).红色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14(3), 3.

[2]王兰, & 李佳维. (2023).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探索——以四平市为例.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37(1), 21-27.

[3]俞国良, & 黄潇潇. (2020). 国家层面设置心理健康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41(6), 11.

[4]俞国良.(2021).大中小学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的实践方略. 中国德育, 000(021), P.26-30.

[5]李忠艳, 雒文虎, & 胡菊华. (20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及突破. 黑龙江高教研究, 39(12), 5.

[6]张仙玉.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红色文化论坛".

[7]李有玲, & 林晓江.(2023)."浸润式"党建引领职业适应期教师成长路径与方法的实践研究. 小学教学研究(5), 9-11.

本文受南昌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21JG015、2021JG017)和江西省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资助。

通信作者:吴建校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