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数学主题式活动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摘要: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对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主题式活动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活动,构建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与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能力。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教学中采取主题式活动时,应进行科学评价,达成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标。本文分析小学数学主题式活动教学评价原则及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主题式活动;教学评价
引言:在数学教学中,主题式活动强调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评价为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但,在主题式活动教学评价中,存在对学生评价不全面等情况,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在主题式活动中,应创新评价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一、小学数学主题式活动教学评价原则
(一)主体与自主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在主题式活动中,也要彰显学生地位,全面掌握学生参与活动产生的感受及表现情况,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而且,也利用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改进,发展综合素质[1]。在教学评价中,还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此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在评价时,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能够使学生思考自身不足,自主学习更多知识。
(二)分层与梯度原则
在采取教学评价时,利用分层原则着重关注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小学生受学习环境、知识水平等影响,若予以一致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应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分层评价,帮助每位学生在原本基础上获得提高,加强整体水平。在评价过程中,还需要将梯度原则融入。教师在评价时应按照逐层递进原则观察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引导学生夯实学习基础,发展数学技能,以科学评价推动学生稳步提高,以免由于根基不稳影响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主题式活动教学评价策略
(一)设计问题式主题,做到针对评价
在数学课堂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过程中,设计问题式主题可发挥重要作用。利用问题式主题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深入分析,促使学生深度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分析,合理提出问题,学生会更积极地进行深层次分析,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思考维度的拓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问题式主题活动能够在与学生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评价,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加强学习效果。
例如,在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人体的奥秘——比》的教学中,合理设计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针对性评价,使学生通过明确评价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主题活动中,使学生在前项、后项、比值等方面分析。也基于此问题提出:比值的前项和后项可以是任何数吗?为什么?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有针对地评价,帮助学生理清内在联系,明确三者的联系与区别,也认识到比的后项不能是0。采取针对性评价,可以使学生通过评价明确学习中的不足,有针对地改进,提高学习成效。
(二)设计情境式主题,采取激励评价
兴趣是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驱动力,会直接产生对学生探究欲的影响。在主题式活动构建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兴趣的调动,引导学生通过趣味活动参与课堂学习,确保教学活动的高效有序进行[2]。情境式主题活动的构建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感受学习趣味,发展思维能力。当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与理解知识时,适时结合学生表现鼓励、表扬,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强烈,也更易接受教师的评价,在主动改进中获得多方面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7单元《小小志愿者——混合运算》的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情境式主题,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掌握知识,也利用激励评价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教学中,设计我是优秀收银员,我是文明消费者的主题式活动,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分别成为收银员、消费者,为学生提供铅笔、笔记本等道具并统一定价,使学生模拟购物。在完成一轮购物后,互换角色。在活动中,学生能够自由发挥,体现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教师在学生购物后,依据学生的语言能力、知识掌握情况等评价,及时予以鼓励,使学生明确自身优势,加强学习自信。
(三)设计合作式主题,落实合作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以互动的方式联结教、学、评。在教学中,设计合作式主题,学生能够在合作交流中拓展学习思路,加强学习全面性及深度,也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彼此评价,及时纠正不足。同时,教师也要落实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对合作学习的整体表现评价,也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表现评价,实现对学生的全过程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作用。
例如,在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式活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也依据学生情况评价,使学生通过科学评价掌握知识与提升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粘贴画这一主题式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收集的树叶制作有趣的粘贴画。在学生合作学习前,利用微课为学生呈现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制作方法,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合作学习。还要为学生提供小组自评表,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后依据个人表现打分。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巡视,使用教师评价表对小组整体合作情况、学生个人表现打分。采取主题式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自主探索,也利用小组自评表与教师评价表使学生产生对个人表现的清晰认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结束语:教学评价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与构建高效课堂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学生能力、个体差异等综合分析,合理设计主题式活动。利用主题式活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质量。也要创新评价体系,改变以往单一评价模式,使学生通过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少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考与实践[J].亚太教育,2023,(15):120-122.
[2]李星云.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23,43(04):112-11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