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以评促读,谈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体系的构建

岑艳红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3年6期
江门市台山市新宁小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论文摘要: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开展起来。传统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已无法满足现代阅读教学的需求,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评价体系,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本文将从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构建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谈如何构建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评价体系,实践探索

一、引言

自统编教材设置“快乐读书吧”专栏,“整本书阅读”走进了小学语文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习任务群发展成为全新的教学组合形态,在任务群视野内,“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这一领域的教学进展是显著的,但也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与评价不当有关。针对这一问题,众多专家与学者大力倡导阅读评价标准的系统化与可操作性。吴欣歆教授认为,对于整本书阅读的主要考核目的就是评价、提升和内化,也就是通过考核学习者当前的读书水平,从而采用具体清晰的评价标尺推动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建构系统的、合理的评价体系,会使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质量得到跃升。

二、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建构系统的评价机制,首先需要参照语文课程标准和学段要求,采用多元化评价策略,运用适宜的评价工具,收集学生学业评价数据,全面考察学生阅读过程。

1. 学生为中心:评价体系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2. 阅读任务为驱动力:评价体系应将阅读任务作为驱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完成整本书阅读,通过完成阅读任务来提升阅读技能和综合素质。

3. 整体阅读为目标:评价体系应以整体阅读为目标,关注学生对于整本书的理解、体验、思考和评价,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辨思维。

4. 多元评价为手段:评价体系应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体现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评价内容量化

1. 关注阅读量:评价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包括阅读量、阅读种类、阅读速度等方面。

2. 关注阅读习惯:评价学生的阅读习惯,包括阅读计划、阅读方法、阅读笔记等方面。

3. 关注阅读能力:评价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和思考,包括概括、分析、复述、推理、评价等方面。

4. 关注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文化素养、创新思维、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方面。

四、评价方式

1. 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阅读学习单、阅读笔记、读后感等方式,对整本书阅读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价。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作品集、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3. 自我评价和他评: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阅读表现、阅读成果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了解自己的阅读进步和不足,相互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表现、阅读成果、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家长根据学生在家中的阅读表现、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构建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

依据“整本书阅读”评价建议,结合第一至第三学段“整本书阅读”的学习内容,我们在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评价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筹安排评价内容

“整本书阅读”评价内容涉及两方面,一是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二是各个学段的水平进阶。我在第一至第三学段“整本书阅读”学业进阶评价维度项目中注重的是学生个人,通过收集分析他在学期,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状况,评估每位学生在不同阶段整本书阅读的成效,对他的个人读书状况加以指导。在六年级《鲁滨逊漂流记》阅读导读课上,学生在预读环节存在障碍。《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文化语境不同,也没有目录,差异化表达方式比较多,面对真实的障碍,我增加预读环节评价的权重,借助评价让学生按照我提供的方法制订阅读计划,自主完成整本书阅读。

(二)设置明确的评价目标

教学用书对各年级学生“快乐读书吧”的阅读目标也做出了设定。如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单元人文主题是“走进中国古典名著”,阅读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表达要素是“学写读后感”;教学用书的阅读目标是“了解故事内容,分享课外阅读成果”;同时,认识“章回体和回目”是对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基本要求。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维度

新课标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提示”中具体提出:“教师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我以表1为例,把儿童的阅读发展视为持续的一个过程。让学生针对具体阅读内容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在阅读过程中反思阅读行为,主动与同伴分享阅读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六、结语

以评促读,阅读评价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风向标,具有主导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整本书阅读”评价中不仅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激励作用,还应该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利用评价的检查、诊断、反馈的功能,帮助学生制定具有全面性、科学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认识,引领学生改进阅读过程,提高阅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2022年版课标

[2]《系统思考,整体设计:“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建议 》吴欣歆

[3]《统编学语教材“快乐读书吧”的设计理念与教学策略 》陈新宏 《湖南科技学硕论》; 2021

[4]《整本书阅读,如何评价?》赵霞,基础教育课程,2018(11):60-6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