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咬字的探究

纪荣平
  
天卓梵尔媒体号
2023年6期
常州市第二中学213000

摘要:在中国古代艺术歌曲中,其语言与咬字是密切相关的,但咬字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并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概念,而是一种贯穿于整首作品的音乐语言。因此,在咬字时必须将中国古代诗词音乐的咬字和中国语言文字的语音规律相结合,使语言与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本文通过对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咬字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结合具体作品来探究其咬字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中国;古诗词;咬字;艺术歌曲

一、咬字与中国古代诗词

咬字是音乐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的语言。中国古代诗词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的艺术精品,其中许多诗词都涉及咬字,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送别》等,都是古诗词中最为经典的作品。中国古代诗词是我国历史上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语言艺术,其中咬字方法和技巧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具有重要影响。

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咬字不仅是一种演唱技巧,更是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咬字和演唱不同,但两者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咬字和演唱有着相同之处,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和咬字方法,但咬字又有其特殊之处。中国古代诗词中大部分字音都是按照一定的韵母进行划分、组合而成,因此在演唱时必须按照韵母来进行发音。此外,中国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具有不同的音调,比如“青”、“心”、“恨”、“愁”等。在咬字时必须结合这些特点来进行发音,才能达到最好的咬字效果。

二、咬字的基本技巧

(一)咬字要清晰明确。在咬字时,要求做到口型、舌位、声母的位置以及发声部位的正确,以此来将歌词中的每一个音节表达出来。同时,在咬字时要注意区分开每个字音之间的区别,尤其是在韵母上。例如,“去”字可以分为四个音节,“见”字也可以分为四个音节等,在咬字时要做到口型、舌位、声母、韵母相结合。在咬字时必须做到字音清晰明确,让人一听就能分辨出这是一个词。只有这样才能为歌唱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吐字要饱满圆润。在咬字时,要想把一个单词或音节唱好,首先要做到吐字饱满圆润,避免出现不清晰和不准确的情况。同时还应做到唇舌、口型以及气流的运用和发音部位的协调一致。此外,还应注意到气息和咬字之间的关系,将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咬字更加准确、清晰和饱满。

(三)注意咬字与演唱作品风格之间的关系。在咬字时一定要结合歌曲内容和情感表达来确定咬字的方法和技巧。例如《一剪梅》这首歌曲中的“一剪梅”是指思念家乡的情感,在演唱时可以将“一剪梅”这几个字眼融入到演唱中来。在演唱时要将“一剪梅”唱得圆润、饱满、清脆,并通过“一剪梅”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以《望江南》为例

《望江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词曲作家贺铸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秀丽风光的赞美之情。这首词作在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都是一首佳作。这首词作于公元1080年,是作者在贬职后所作。此词以抒情为主,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首词通过对江南秀丽风光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心中无限惆怅与感慨,表现了作者对江南优美风光和清新自然的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此曲是以苏武牧羊时匈奴来袭时的情境为背景,以一段优美的旋律贯穿全曲,用“呜”字作起音。旋律悠长且优美,充满了江南特有的情调与韵味。在咬字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把握字音的位置,气息的控制,通过声音的强弱、长短来表现歌曲情感,使其韵味无穷。同时要做到声音与情感相结合,做到字正腔圆、吐字清晰、收放自如。

四、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送别诗,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该诗从“渭城”到“阳关”再到“玉门关”,以“送”字收尾,将送别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来渲染气氛,而是直接用口语化的语言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整首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其语言清新自然,既有古汉语中优美含蓄的韵味,又有现代汉语的流畅。因此,在对这首诗进行演唱时,必须注重咬字技巧。笔者将其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析:首先是对作品旋律进行分析,然后是对作品中所出现的字进行咬字分析,最后是对作品中所出现的字进行咬字处理。

五、以《沁园春·雪》为例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28年1月写下的一首词,原词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首词运用了大量的衬词来突出雪的特点和色彩,如“纷扬”“飘”等,在演唱时要根据不同的声调来进行咬字处理。

这首词中的衬词“兮”在《普通话异读词研究》中认为其读音应为“chī”,但由于当时的语言环境及政治斗争的原因,作者将“兮”字写成了“xīn”。在演唱时应根据歌曲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咬字处理。在《沁园春·雪》中使用了大量的衬词,如:“纷扬”“飞花”等。演唱时要注意咬准“飞花”字的韵母,并根据歌词内容和情感来进行咬字处理。

结语: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咬字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只有掌握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咬字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作品。演唱者要注重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咬字方法和技巧的掌握,通过对其咬字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来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平。只有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咬字方法和技巧充分地理解并掌握之后,才能更好地将其精神与内涵表现出来。同时也要认识到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咬字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只有不断地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使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昭玮.简述谭小麟及其艺术歌曲--以《彭浪矶》为例[J].黄河之声.2020,(7):82-83.

[2]许欢.论中国古风艺术歌曲与传统戏曲演唱的融合[J].当代音乐.2017,(21):158-159.

[3]何天石.浅析中国雅歌的演唱风格与研究价值[J].西安音乐学院.2017.

[4]周子翔.中国古代声乐曲在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中之价值探析[J].滁州学院学报.2015,(3):145-146.

[5]吴莹艳.绿丝拂面--解析古诗词歌曲"杏花天影"及其演唱技巧[J].山西青年.2016,(21):.66-67

作者简介

纪荣平(1981),男,江苏常州,邮编213000,常州市第二中学,本科,中教一级;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