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单元主题的初中英语以研促学一体化教学实践
摘要:本文以初中英语教学为背景,探讨基于单元主题的以研促学一体化教学实践。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研促学的教学模式,即将研究性学习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次,本文详细阐述了以研促学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践步骤,包括单元主题的选择、教学活动设计、评价体系构建等。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教学模式在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有效性。
关键词:基于单元主题;初中英语;以研促学一体化教学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过于注重语法知识讲解,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缺乏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单元主题的以研促学一体化教学实践,旨在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当前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语法知识讲解,忽视语言实际运用
在仁爱英语七年级下册的Unit 5 "Our school life"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教师过分强调语法知识讲解,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例如,在这个单元中,学生需要学习描述学校生活的单词如 "schedule", "homework", "club", "activity" 等,以及如何使用现在时态来表达日常活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侧重于讲解现在时态的构成和用法规则,而不是鼓励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使用这些单词和时态,学生就可能无法有效地将这些单词和语法点应用到实际的语言交流中。他们可能会记住 "I go to school at 7 o'clock" 这样的句子结构,但在描述自己具体的学校生活时,如参加课外活动或描述一天的课程安排时,却感到困难。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和应用,导致学生难以将学到的英语单词和语法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能力。
(二)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课堂互动不足
在仁爱英语八年级上册的Unit 2 "Keeping Healthy"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课堂互动不足的问题。该单元涉及到的英语单词有 "fitness", "diet", "exercise", "hobby" 等,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仅仅单向传授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而不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无法得到体现。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兴趣不高
在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的Unit 8 "Our Clothes"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兴趣不高。这个单元涉及到许多与服饰相关的英语单词,如 "fashion", "style", "outfit", "accessory" 等,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描述衣物和搭配。然而,如果教师仅仅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没有将学生的个人兴趣和日常生活融入课堂,就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热情。
二、基于单元主题的以研促学一体化教学实践
(一)单元主题的选择与确定
在选择和确定单元主题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兴趣。首先,主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时代性,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相联系,增强学习的现实意义。其次,主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最后,主题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探究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深入研究。通过这样的主题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贯穿预习、课堂和课后三个阶段。在预习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他们发现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课堂阶段,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课后阶段,教师设计拓展延伸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实际情境中加以运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评价体系构建
评价体系的构建应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及时给予反馈。同时,学生自评和互评也是重要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同伴学习能力。教师评价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全面的、客观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体系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及实施过程
以仁爱英语九年级下册的Unit 6 "China and the World"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探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发展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案例背景是在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对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认识不足。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研究,要求学生分组收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发展、对外交流等方面的资料。课堂上,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用英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如介绍春节、长城、一带一路倡议等。
接着,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活动,如角色扮演、辩论赛等,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语境中使用英语讨论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例如,学生模拟成为外交官,讨论如何在文化交流中推广中国的茶文化("tea culture")和书法("calligraphy")。
此外,教师还引入了国际新闻视频、外国人对中国看法的访谈等内容,帮助学生从国际视角理解中国,并鼓励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以研促学的一体化教学实践,学生不仅提高了英语语言能力,还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国际事务的敏感度。
(二)案例取得的成效
通过在仁爱英语九年级下册的Unit 6 "China and the World"单元中实施以研促学的一体化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在研究过程中,他们不仅积累了大量的主题相关词汇,如 "silk road", "globalization", "cultural exchange" 等,还在实际语境中练习了听说读写技能,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其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增强。通过模拟真实场景的课堂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同时也能够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这种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对国际事务的敏感性和包容性,有助于他们形成更广阔的世界观。
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得到了锻炼。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查找资料、分析信息和整理观点,这些研究技能对于他们的终身学习至关重要。同时,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也让他们学会了倾听、沟通和协作,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案例的实施,使得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单元主题的以研促学一体化教学实践。该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研究性学习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际教学案例表明,该教学模式在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本文系2022年晋江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项目编号:JJ2022—ZX16)《教学考评研一体化的初中英语问题导向阅读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菁.试析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应用策略[J].校园英语,2024,(06):184-186.
[2]陈莹.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3,(12):56-59.
[3]李海虹.大单元教学下初中英语如何有效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J].新课程,2023,(24):118-120.
[4]王丽娜.基于单元主题的初中英语以研促学一体化教学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3,(02):28-32.